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海人工石

2014年秋天,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曾问我北海公园“人工石”的来历和含义,并特别说明在“静心斋”和“亩鉴室”水池中。当时并没有回答上来,答应回去查一下资料。其实专家找不出答案的问题,肯定是非常棘手的。一晃五年过去了,笔者至今也没有找到有关北海人工石的历史记载,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没有。由于缺乏史料,笔者只能硬着头皮推测,权当抛砖引玉,各位看官如能找出充分的证据,还望不吝赐教。



 
 
北海人工石
 


图/文:隅园主人
2019年9月28日
 
一、“山子”还是“人工石”
 
有一些资料将这一类石雕称为“山子”,笔者认为称其为“人工景石”、“人工奇石”或“人工石”更为准确。
 
▲北海静心斋莲池中的人工石。大约清中期,石质为汉白玉,高60Cm宽40Cm
 
 “山子”在清宫廷有两个涵义:

❖一个是指“假山”,清代许多工程奏案中,都将假山石称为“山子石”,将叠山师傅称为“山子匠”。《清史稿》中称叠山名匠张涟、张然为“山子张”。《红楼梦》第十六回写道:“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另一个是指用青田石、寿山石或和田玉雕刻的山形摆件,这类作品的表现题材多为山水人物,有一定的场景或情节,有的还刻上名称、题诗。人工石至今还没有发现镌刻人物图案和文字的。

❖再者,人工石多放在露天庭院中,为园林景石类。“山子”则摆在室内,属于室内陈设工艺品。

所以说静心斋、亩鉴室和烟云尽态亭的石雕摆件并不是“山子”,而是“人工石”。史料对摆件山子还是有记载的,比如“大禹治水”玉雕山子,而对于人工石的记载非常少,或者说根本没有。

▲北海亩鉴室水池中的人工石

▲北海烟云尽态亭水池中的人工石

二、史料空白
 
北海公园摆放人工石的场所有四处,静心斋、亩鉴室、烟云尽态亭和团城。前三处都放在水池中,团城的两块摆在大殿前。

有关静心斋、亩鉴室、烟云尽态亭的水池建造和黄太湖石假山的堆叠,志书所载清廷“奏案档”均有转述,但对于人工石则没有看到。清朝灭亡后,有许多外国学者拍摄过北海公园的照片,但都没有上述三处水池中人工石的影像。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征祥移居静心斋,在此居住时他写了一本《北海静心斋记并摄影》,书中有照片22张,没有镜清斋前莲池的照片,也没有池中人工石的图像和文字描述。

昭和十八年(1943年),日本学者冈大路(生年不详~1962年)出版了《支那庭园论》,其中有静心斋照片若干,也没有人工石的踪影。只能说明当时斋前无景,池内无石,没有拍摄的价值。

 

▲镜清斋背面及石桥、水池,清末和民国初期的拍摄者大多都是在后院取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园林史学家赵光华先生,在为北海公园写《北海静心斋》一书时,封底用的就是镜清斋前人工石的照片,但是书中却对这块石头却只字未提。1991年完成的《北海及团城志》、2000年出版的《北海景山公园志》,也都未对人工石作过任何说明介绍。
 
三、山与石的抽象
 
山、石的抽象造型和纹饰,是我国一个特有的艺术门类,虽然他国也偶有出现,但只是个别现象、不成体系,都没有我们历史悠久、造型极致、影响深远、应用广泛。

汉代的博山炉,已出现山峰的抽象造型。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多以青铜铸造,也有陶瓷、漆器的。博山炉的形状与青铜器中的“豆”很相似,上盖为镂空立体圆雕,重山复岭、祥云环绕,有的还雕刻着飞禽走兽,大概是模仿神山景象,燃香后“烟雾缭绕”,仿若仙境。

 

▲西汉错金博山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唐代佛教盛行,山石的造型艺术多体现在宗教上,我们从一些古画中可以管窥一斑。敦煌壁画遗存很多,但描绘的大多都是佛教人物和宗教建筑,山石画面极少。近代出土过一些唐三彩砚山,其形状是将自然山岳微缩减化,类似现在的山水盆景。在造型上左右均衡对称,似有某种特殊寓意。

▲唐三彩砚山,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

▲唐蓝釉三彩研山,望野博物馆藏

▲燃灯佛抚修行者。敦煌藏经洞丝画《佛传图》第一图,9世纪

▲唐代墓室壁画中所绘的石头
山石塑壁,最早出现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苏州府志》载:“杨惠之初与吴道子同师学画,见道子艺成,惠之耻焉,更为塑工,遂为天下第一手。”杨惠之有“塑圣”美称,著有《塑决》一书,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他创造了以泥塑山的“山水塑壁”法,这种形式在古代主要用于寺庙内的浮雕壁画。

▲保圣寺山石塑壁,1926年,日本美学史家大村西崖拍摄。据顾公硕先生考证,苏州甪直保圣寺的塑壁,并非出自杨惠之之手,应为北宋间遗物。我们现在看到的已并非古迹,而是现代重塑的

北宋李明仲《营造法式》,详列有四种假山形式:“垒石山”、“壁隐假山”、“盆山”、“泥假山”,其中“泥假山”所用材料为“砖、柴、竹、麻皮、中箔、石灰、粗墨、麦面、麦秆、胶土”,都是泥塑用料,说明人工仿石塑山在宋代已有规范做法。

▲辽代独乐寺中的塑壁山,天津市蓟州区

▲邱祖殿的现代塑壁山,北京著名道观白云观

▲宋代“蹴鞠”铜镜,画面上部有抽象的太湖石

 

▲宋代铜镜“仙人观瀑”, 山与石造型的界限比较模糊

研山始自南唐李煜,受到宋徽宗和米芾的追捧,后被历代文人所喜爱。据《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宋徽宗有灵璧小峰,长仅六寸,玲珑秀润,天然无雕琢,更奇特的是,山峰上有白色弯月石纹,徽宗在石背御题八个小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米芾的“海岳庵研山”在历史上也非常著名,一说原为李后主李煜所宝,“流转数士人家,为米元章所得”。后米芾移居镇江,以此研山换得镇江甘露寺下一处树木茂密的宅地。

 

▲海岳庵研山。明·林有麟《素园石谱》

 

▲宝晋斋研山,传曾为宋代米芾心爱之物。《素园石谱》

明代初期,山与石的图形开始符号化、抽象化,北京天坛中的“七星石”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将山岳的峰岭减化成了几个线条,据说是模仿泰山七峰而雕琢。

 

▲北京天坛的七星石,明代初期,雕刻纹饰具有明显的符号化特征

▲北京地坛的祭山牌位石座,以抽象的山形纹作为装饰图案
▲明宣德寿山福海纹炉,高58Cm,径37Cm,造型仿商周青铜器,皇家祭祀五贡之一。据说寓意“江山屹立”、“国家安定”。南京博物院藏
 
▲明永乐甜白釉须弥座山子,高21Cm。其底座饰有莲瓣纹,应是寺庙供佛之物
  
山、石的造型到了清代进一步抽象,最终成为了一种程式化的符号。清代山、石作为皇家装饰图案大量出现,在很多建筑、家具、陈设、瓷器上都能找到山石海浪的纹饰(海水江崖纹),甚至绣在了皇帝的龙袍的上。

 

▲清康熙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缸

▲故宫汉白玉阶心石,石头的造型凝练抽象

▲故宫石雕建筑上的抽象纹饰

▲北海公园九龙壁

与宋代研山不同,清代除了用自然石作笔山,还出现了人工造型的抽象笔山,这种文房用品兼具观赏和实用的双重性。其对称的造型虽然显得呆板,但作为放毛笔的支架却非常实用。古人喜爱对称的笔山,或许是这种造型恰巧符合了儒家“中、正”的思想。

▲故宫山形镀金铜笔山。清代笔山用材极为丰富,有玉、铜、瓷、水晶、玛瑙、蜜蜡、鹿角、青金石等。

 

▲清代水晶笔山,上为山形,下为水纹,其实也是“海水江崖”的变形。

四、对人工石的初步推测
 
海上神山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答案。史料上对三神山的记载颇多,有三神山,也有五神山。《史记·秦始皇本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汉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汉代东方朔撰海内《十洲记》:“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鳞,数万只为群,又有山川池泽,不可越也……”

秦始皇在上林苑长池建造了蓬莱山,汉武帝在建章宫内开太液池,并于池内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隋炀帝在西苑也建过三仙山。北京御苑三海、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都有海上神山的意境。

 

▲隋炀帝西苑的三仙山。明崇祯《隋炀帝艳史》

▲清代古画中的海上神山图

 

▲庄伯微,道教仙人,传说其少年喜道术,却不知求道之法,每天日落时面向西北,闭目螟想,一心向往昆仑山,如此三十年,终于得见昆仑山仙人,赐其金液仙方,制成仙药,服后成仙。

 道教仙山

汉顺帝时,张道陵于鹄鸣山创五斗米教,此为道教之发端。道教尊老子为祖师,奉“五千言”为经典。主张“超脱俗尘”,“清静无为”。《老君清净心经》言:“欲既不生,心自静矣。心既自静,神即无扰。神即无扰,常清静矣。既常清静,及会其道,与真道会,名为得道。”

道教敬神炼丹,注重祭祀斋戒,祭祀前不饮酒,不吃荤,清虚恬静,谦卑恭敬,以期升天羽化,归于自然。道教自古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说,仙山是道教最显著的标志,中国园林的假山和洞穴,主要源流就是道教的仙山和神仙洞府。
 
▲《邱长春真人事实之碑》的抽象山海纹。北京白云观
 
▲故宫铜鹤座上的抽象的山石
 
▲成都青羊宫道观中的“海水江崖”纹饰
 
佛教须弥山
须弥山,来自印度婆罗门教,后被佛教借用。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香水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360万里。《西域记》言:“苏迷庐山(须弥山),四宝合成,在大海中”。

▲佛教唐卡图,画面中的山都是抽象的形象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帝为其母祝八十大寿,于北海西北隅建极乐世界殿。殿中有泥塑须弥山,山上佛像林立,祥云缭绕,怪石瀑布,奇花神兽,令人目不暇接,有小路可辗转到山顶礼佛祈福,还可以近距离观赏华丽的盘龙藻井和乾隆御题“极乐世界”匾额。

北海极乐世界殿#

▲民国时拍摄的极乐世界殿。1952年,曾计划将极乐世界改做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将须弥山拆除,现在的须弥山为后来重建。

以须弥山的意境造园,在日本非常流行,日本园林中有“须弥山石组”,日本齐明天皇(645~661年)曾三次在园中造须弥山,并作为接待外宾的主要景观。
 
▲在日本鹿苑古寺中,有一尊“九山八海石”,象征着八重海和九重山构成的须弥山。图片中是一块中国的太湖石,明代被日本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买回日本。足利义满酷爱收藏奇石,这块石头也是在他的要求下放在此处的。昭和初年,这尊太湖石被绿化工人去修剪松树的船撞断,后来在水下摆放了一块石头作为支撑。
 

 

▲日本岩手市毛越寺的须弥山石组(794~1192年)。在日本庭园的池中露出水面的尖石一般就表示须弥山。如果池中有体量较大的一组石组,就称其为须弥山石组。

寿山福海
“寿山福海”,也名“海水江崖”。明代山形较为简单,乾隆晚期开始程式化。其寓意说法颇多,但都是希望国家统一、福寿安康之类的吉祥语:“山河一统”、“江山永固”、“寿山福海”、“万世升平”等。
 
▲慈禧《福山寿海》
 
▲龙袍上的图案,明、清两代龙袍还绣有‘水脚’,即龙袍下摆处的“海水江崖”纹
 
▲清代宫廷紫檀嵌珐琅云龙纹七屏式罗汉床,下端雕刻有“海水江崖”纹
风水镇石
金代定北京为中都,金人望气(看风水)者言,塞上有一山,山势雄伟,有王者气,对金不利,金朝派兵凿掘辇运至幽州造琼华岛。后来金又被元人所灭,至元四年,在琼华岛兴筑宫城,赐名“万岁山”。

乾隆《御制白塔山总记》:“京者于唐为范阳,于北宋为燕山,辽始称京,元、明因之,虽城郭宫室、建置沿革时或不同,而居天下之上游,俯寰中之北拱,诚万载不易之金汤也。宫殿屏扆(古代的一种屏封),则曰景山,西苑作镇,则曰白塔山者,金之琼华岛也”。
 
▲北海琼华岛鸟瞰
 
▲明朝筑景山也是为了“镇压元朝王气”,因此景山从前也叫“镇山”
 
▲北京天坛七星石。明嘉埥皇帝听信道士之言,说是大祀殿(祈年殿)巽方(南方)空虚,对皇位和寿命不利,故在此安放七块石头,作为风水镇石,清代又增加了一块。原天坛公园管理主任杨振铎先生认为:“明后代皇帝在北京天坛祭天,仍未忘泰山。故将‘泰山七峰’浓缩模似在天坛。依祈年殿视其方位应属震位之范围,应理解为‘左天一柱’意义中的中华大地的东方。‘七星石’一名是‘泰山北斗’和‘七星北斗’在天坛的缩写”。
 
五、疑点和否定
 
❖若判为“三神山”似有依据,镜清斋内有“三岛风和”匾,三岛即三神山; 抱素书屋有联:“地学蓬瀛尘自远,身依泉石兴偏幽”,蓬、瀛当然是指三神山中的蓬莱和瀛州,问题是这些匾额当初并不一定是悬挂于此。
 
▲镜清斋内的“三岛风和”匾
 
文 革时,北海公园内的楹联全部被撤下,有的甚至被毁,这些对联是否与人工石为同一时期,是否原来就悬于此处都不能确定。例如镜清斋内悬挂的“三岛风和”匾,在《园志》陈设中就没有记载,疑似文 革后添置。

过去江南园林的败落都是从卖匾额楹联开始的,然后是家具陈设、再就是花窗山石……。建国初私园归公时,许多楹联、陈设都被园主预先处理了。现存江南名园中的匾额,基本上都是49年后从民间收购的,视其文字内容挂于适合之处。到了文 革时,有的被毁或改成标语牌,有的不知去向,剩余的也全部撤下,改革开放后又再次调整、补做。所以,依据楹联匾额来探究景观初建时的意境,是极不靠谱。

❖若判为“仙山”,北海这些人工石的雕刻明显是模仿太湖石,并不是峰岭峭拔的山形。再者,亩鉴室后的小水池摆放三块人工石,尚能解释成三神山,镜清斋前的莲池比亩鉴室后的水池大许多,却只摆了一块人工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三神山。

 

▲北海镜清斋前的莲池和人工石

❖若判为“风水镇石”,古人的户外镇石大多刻有文字,比如“泰山石敢当”、“石将军”、“山海镇”、“九龙八风山海镇”、“山海镇宅大将军”等,还有的在石头上刻“姜太公在此”、“姜太公押煞”等。中国古人认为不亮出身份或通报姓名,鬼神不知,就起不到镇邪降妖的作用。另外,中国古代镇石大多都是石碑状,也有少数是自然岩石,但都没有雕成带孔洞太湖石的。

 

▲石敢当

▲山海镇
❖由于须弥山是西方极乐世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在园林中表现这一意境的,更没有以一块石头代表须弥山的做法。而且须弥山是在水中,北海公园的人工石并不都在水池中,也有旱地摆放的,如北海团城上的人工石。
 
▲北海团城上的人工石。2019年,首都博物馆举办“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此石被首都博物馆暂借

❖若判为“寿山福海”,但寿山福海一般都是对称几何山形,而且寿山都是从海浪中凸起,没有为“寿山”加须弥座的先例。再者,寿山福海多为三峰一组、主次分明,并不象水池中这些人工石并列等高散置。
 
▲“寿山福海”纹,故宫建筑琉璃浮雕

▲故宫供石底座的“寿山福海”纹

❖静心斋的人工石,其造型与汉“龙虎”画像石有几分相似,尤其是石上贯通的两个孔洞,颇似龙的两只眼睛。龙是皇家营造中的常见装饰图案,笔者曾一度认为镜清斋前的人工石也许是龙的抽象造型。但对比后发现,人工石中峰凸起,两者差异较大,并非龙形,仅为造型上的部分巧合。

 

▲龙虎汉代画像石,正看为龙,倒看为虎

▲镜清斋莲池中的人工石

我们看故宫御花园中有须弥座的天然奇石,大多都算不上精品,这是由于古代信息、交通不发达的缘故,也许这就是人工石出现的原因。至于这类抽象人工石的造型,应该是工匠的自由发挥,很难说有什么具体的含义,看着顺眼、景观需要而已,不必作过度的解读。
 

▲清代工匠加工人工石
 
六、景观分析
 
浮雕造型
以静心斋莲池中的人工石为例,感觉正面和背面雕刻的比较细致,采用的是高浮雕的手法,而两侧则完全是简单过渡,不像是为摆在水池中央,供四面观赏的立体圆雕。
 
▲人工石的侧面,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只是简单地过渡

比例失当
静心斋前人工石的个头体量相对于莲池的面积,显得过于矮小、比例不协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这类做法。
 
置石手法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园林中的叠石多象征山。在水中安放山石,一般是成组散置,表示礁石、石矶、码头等自然景观。从来没有将孤零零的一块小石独立于宽阔水面中的做法。

日本是岛屿国家,四周皆水,因此造园置石多表现岛屿。像静心斋、亩鉴室这种单摆孤置的抽象形式,具有一些禅的意味,是日本园林小石孤立的典型风格。
 
▲镜清斋前孤寂的人工石

水位控制
莲池的水线没有常水位控制,池水多时淹石至半,池水少时则露出石座,没有置石与水位效果的考虑和标高设计,不像是兴建之初的创意。
 
▲几乎被水淹到“鼻子”的人工石

造型工艺
由于怪石造型上的随意性,形制不须规整,造型也不必准确,雕刻难度比起佛像,建筑纹饰不知简单多少,应该就是工匠的灵机一动所为。

中国古人历来有加工奇石的癖好,典型的如安徽的黟县青、灵璧石以及各类山子,只不过皇家御苑的加工工艺更细致、更抽象而已。
 
▲安徽的黟县青

置石立意
静心斋兴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当年雕刻精美的石雕物件不胜枚举,比如故宫御花园的奇石座,圆明园的西洋楼纹饰、玉泉山的摩崖石刻和石塔等。另外,人工石雕的再好,也不具备唯一性,以大清皇帝的龙威,下道旨意,随便做多少个都可以,在清代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所以乾隆皇帝不会把这么个人工石当个事儿,更不会郑重其事地将一块人工石摆在镜清斋的水池中央,只是后人才比较看重此石罢了。
 
七、池水为镜
 
镜清斋
静心斋初建时名“镜清斋”,我们现在看到的布局和规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后形成的,据说为慈禧太后亲自绘图改建。有资料记载:“静心斋,清代原名镜清斋,门内旧额犹存,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始改为静心斋,新额悬于门外”。

但据园林史学家赵光华先生的考证,太平天国之后,慈禧太后因“镜”与“靖”同音,“靖”字有“平定”、“图谋”的涵义,认为“镜清”不吉,遂将“镜清斋”改为“静心斋”。当时慈禧住在仪鸾殿,每天中午乘小火车到此用膳、休息。现大门内的正房匾额仍为“镜清斋”。
 

▲民国时期的静心斋大门

 “镜清”的字面意为“镜面洁净”。唐温庭筠《寄渚宫遗民弘里生》:“镜清花并蒂,牀冷簟连心”;宋陈造《惟安堂赋》:“云脱轴以阴合,水反壑而镜清”,都是形容水面清明如镜。
 
“镜清”引申的涵义是国家“清明太平”。唐裴度《铸剑戟为农器赋》:“皇帝嗣位之十三载,寰海镜清,方隅砥平”;《旧唐书·令狐楚传》:“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镜清”。乾隆当初建镜清斋时,应该兼有以上两重意思,从景观角度说是指镜清斋前莲池“水清如镜”,引申之意则是国家“清明太平”。
亩鉴室
亩鉴室位于琼华岛西麓,阅古楼东北山坡上,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筑南面以黄太湖石大假山围合,有矩形水池,池中有三块人工石。

 

▲亩鉴室水池中的三块人工石

《养吉斋丛录》:“琼华岛有蟠青室,皆假山也。山之阴为酣古堂、写妙石室、抱素书屋。又古遗堂,元明遗址也。漪澜堂,在岛之北麓,乾隆间仿金山规制为之。紫翠山房在其侧。阅古楼在岛之西麓,乾隆间以三希堂法帖嵌壁间;其续摹入石者,则在惠山园之黑妙轩。阅古楼北屋三楹,曰亩鉴室。”
 

▲亩鉴室的三块人工石均已残损

在甲骨文中,“鉴” 写作“监”,意思是一个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上照脸。大约到春秋时加“金”旁成为“鉴”,指映照的工具——盛了水的大盆,类似于后来的镜子。《三海见闻志》言:亩鉴室“意必取一亩方塘如鉴之义”,意指南侧水池如镜可鉴。

 
烟云尽态亭
烟云尽态亭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四月,位于琼岛西麓阅古楼后的水池中,水池为金、元两代“温石浴室”的遗迹。亭为八角形,南北分别与小石桥相接,建筑面积16.34平米。亭内原有一张树根拼成的椅子,上有锦坐褥和掐丝珐琅玉如意一柄。
 

▲烟云尽态亭东侧

▲烟云尽态亭西侧

池中摆放有三块人工石,亭东两块,亭西一块,均为人工雕凿的抽象太湖石,石下置汉白玉须弥座,可惜人工石大部分已毁坏,残损部分随意丢弃在一旁。

 
▲烟云尽态亭西侧的人工石。亩鉴室和烟云尽态的人工石都是文 革时期被破坏的。静心斋人工石保存完整,是因为静心斋 1949年被北京图书馆借用存放书籍,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参议室占用,直到1981年12月30日才移交给北海公园,由于长期被单位机关占用,不对外开放,所以静心斋的莲池中的人工石没有被破坏。

烟云尽态亭有八根八棱形汉白玉石柱,共刻有乾隆七言诗24首,但在这些诗中没有一句描写池中人工石的内容,反而有体现池水如镜的诗句。北面左侧亭柱上部刻诗:“微见商飔蘋未生,镜澜玉蝀影中横”。东面右侧亭柱中部刻诗:“日暮池边还从倚,一钩新月镜中涵”。南面左侧亭柱上部刻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

从以上三处景观名称的涵义和乾隆的题诗中可以得知,这三处水池在清代的景观立意都是“以水为镜”,既然是把池水作为可鉴的“镜子”,水面就要开阔光洁、平整无碍,在水中摆放人工石,势必破坏了池水的平静,与池水如镜的意境相悖,因而清代并没有在水中央摆放人工石,所以也就没有任何记载。
 
八、推测的结论
 
❖人工石的来处
笔者倾向于是从圆明园运来的。前些年在圆明园遗址中,曾发现了一块人工石,其造型风格、雕刻手法和个头尺寸与北海人工石如出一辙。而紫禁城御花园内摆放的观赏石,都是天然奇石,没有发现这类人为加工的景石摆件。

 

▲圆明园出土的人工石#

民国初期,朱启钤为了保护清代宫廷文物,陆续将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的文物运到北京城内,由于数量众多,为了存放这些文物,还与寓居紫禁城的溥仪商量,借用了故宫三大殿场地作为仓库。现北京中山公园的供石,都是在那一时期从圆明园抢救运到中山公园的:

搴芝石
1914年修缮宰牲亭时,从圆明园运来,置于亭西。

绘月石
1919年置于四宜轩东侧。

青云片
1925年移至“来今雨轩”长廊西,原为圆明园时赏斋前。

青莲朵
1927年从圆明园茜园太虚室前移至中山公园,置于西坛门外土山南麓,2013年移置中国园林博物馆。
 
❖两张平面图
最近找到一张日伪时期静心斋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镜清斋前的莲池中央并没有画出人工石,但在莲池的东南角却画有山石。以日本人刻板、认真的性格,不可能是疏忽漏画,只能说明当时莲池中根本就没有人工石

 

▲冈大路绘制的静心斋平面图,镜清斋前的莲池中心没有人工石,昭和18年(1943年)

 

▲赵光华上世纪八十年代绘制的静心斋平面图。对照上图也以看出,莲池中央已经有了人工石,但东南角的山石却没有了,院门口的山石云步也换成了条石台阶

❖大概如此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北海静心斋为日军的司令部。日伪时期,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经日本侵略军驻北平陆军特务机关长松崎直人与伪市长余晋和交涉,“中国留日同学会”占用静心斋办公。中国留日同学会,是伪“华北临时政府”为联络已经回国的留日学生,拉拢尚在日本读书之学生而成立的留学生组织。日本想利用该组织推行其侵华政策,所以活动经费全部为日本提供。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本陆军中将石原莞尔与木村武雄等人组建“东亚联盟协会”,出版协会刊物《东亚联盟》,用以鼓吹“大东亚共荣”,《东亚联盟》月刊社也进入静心斋办公。好像日本人特别喜欢北海,尤其是静心斋。

当时,日本园林学家冈大路在伪满洲国建设局任职,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冈大路考察了北海静心斋,并拍摄了照片,还绘制了静心斋的平面图,后来他将这些资料编入了昭和十八年(1943年)出版《支那庭园论》。

在对静心斋考察过程中,冈大路很可能提出过一些依据日本造园理念改造静心斋景观的建议,并受到了当时占用静心斋的日本人的采纳。据《北海及团城志》记载,1943年静心斋“进行过小规模的修葺”。因此,镜清斋前莲池中的人工石,极有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日本人安放的。
 
▲赵光华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镜清斋前的莲池和人工石

▲镜清斋前人工石北立面,2019年6月拍摄

中国园林被日本人改造并不鲜见,日占时期上海中山公园的东假山为日本人所堆叠;苏州著名的拙政园,也曾经被日本人改造过,49年后这些日本景观才被拆除;1963年,上海龙华苗圃还有几个日本园艺师,他们宣称:“叠山之技在日本,中国年轻人已经没有人会堆叠假山!”为此山石韩第三代传人韩良顺受周瘦鹃先生之托,曾专门去上海与日本园艺师比试过叠山。

 
至于北海人工石缺乏史料记载的原因,一种可能是这些人工石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不足以引起学者的关注;或者由于史料缺乏、辗转曲折,确实无法追索这些人工石的来历;再者因为是日伪时期日本人摆放的,所以故意避而不谈
 
虽然这个结论不太容易让人接受,但这就是最可能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海公园静心斋清代供石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寿山福海花钱
香山见心斋,皇帝与臣属谈心的地方
莲池心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