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玫瑰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观赏性好有花香,因可食、可用、可赏等特点被生产者大面积在生产以及在园林应用上广泛应用。玫瑰生产养护中,常遭受多种病虫危害。本文主要对玫瑰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对生产养护提供参考。

1、白粉病

发病症状: 

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均可发病。成叶上生不规则白粉状霉斑,病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变褐,致全叶干枯脱落。嫩叶染病,褪绿蔓延,逐渐扩大,边缘不明显,嫩叶正背两面产生白色粉斑,后覆满全叶,叶片变为淡灰色或紫红色。新叶皱缩畸形。
叶柄、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茎变细,有些病梢出现干枯,病部也覆满白粉。
花蕾染病,花苞、花梗上覆满白粉,花萼、花瓣、花梗畸形,重者萎缩枯死,失去观赏价值。白粉病菌在病芽上越冬。栽植过密、施氮过多、通风不良、阳光不足,易发病。

■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闭束壳在病叶病蕾上越冬。次春雨后放射出子束孢子,产生的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并重复侵染。5-9月为发病盛期,至10月不再发病。天气干旱的年份及长势衰弱的植株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白粉病的品种。冬季修剪时,注意剪去病枝、病芽。发病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注意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少发病。

(2)发病初期,国光康圃1000倍液或景翠1000倍液、抗性强的白粉病,可加景慕1000倍液混合喷施。早春萌芽前用松尔500倍杀死越冬病菌。 

2、黑斑病

危害症状: 


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放线孢属病菌。该病害为世界性病害,非常普遍。对月季危害极为严重。叶面、花朵、新梢均有发生。初发时叶片上呈大小不等的黑斑,病斑角质层下有辐射状褐色菌丝线和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最后变为灰褐色,严重时新梢枯死,整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杆状。

■ 发生规律: 


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以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雨季节,病菌孢子蔓延滋长发病期一般多出现在7-8月。

防治方法: 

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在发病初期喷施国光康圃/景翠1000倍液,连续喷2~3次,可轮换用药。配合促生长的调节剂以及叶面肥使用效果更佳。

3、焦叶病

发生原因: 

玫瑰发生叶片边缘焦枯现象,诱发原因有以下几种:

缺素:钾肥是植物生长的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有着品质元素之称呼;

浇水过多:根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植物正常生命活动;

解决办法: 


(1)缺素引起的:一是需要对土壤改良,改良方法为使用活力源8袋+雨阳肥1袋/亩混合均匀撒施,增加土壤营养,补充有机质及改善团粒结构;二是在植物生长期叶面使用润尔钾1000倍液+黄白绿1500倍液喷雾补充相关的营养元素。
(2)浇水过多引起的,需要及时改善根系环境,适当控水、杀菌,处理办法为健致1000倍液+跟多1000倍液浇灌,若根系受损严重的,修掉腐烂部分,用健致1000倍液+根盼2500倍液进行浇灌。

4、红蜘蛛

发生症状: 

又称叶螨,常见虫害之一,其发生较为频繁,主要危害叶片,影响观赏效果。
红蜘蛛形态及危害:叶螨科蛛形纲,雌成虫卵圆形,朱红或铁红色,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雄虫略呈菱形,淡黄色,卵圆形,淡红色或粉红色。初孵幼虫近圆形,淡红色。足3对。若螨脱皮后较幼螨稍大,椭圆形,体色较深,足4对。主要以吸食叶片汁液为主,受害叶片呈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散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发生规律:


每年可发生12-20代。成螨及卵寄生在杂草上越冬。翌年春。雌虫出蛰活动。并取食产卵。卵多产于叶脉两侧,高温干燥季节有利大量发生危害。

防治方法:

增加空气湿度以及植物上的湿度;对症用药,采用国光红杀1000倍+乐克3000倍红杀1000倍+圃安1000倍轮流使用,减少虫口密度。

5、卷叶螟

发生症状:

棉卷叶野螟又俗称包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昆虫。主要为害芙蓉、木棉、蜀葵、扶桑、海棠、梧桐、绣球及玫瑰等多种植物。以幼虫为害植株卷叶成圆筒状,藏身在其中,啃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严重者食光植株整个叶片,严重影响植株的观赏景观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4mm,翅展22—30mm,淡黄色,头、胸部背面有12个棕黑色小点排列成4行;腹部各节前缘有黄褐色带。触角丝状。前、后翅外横线、内横线褐色,呈波纹状,前翅中室前缘具“OR”形褐斑,在“R”斑下具一黑线,缘毛淡黄;后翅中室端有细长褐色环,外横线坎坷,外缘线和亚外缘线波纹状,缘毛淡黄色。
卵:扁椭圆形,长0。12mm,宽0。09mm,初产乳白色,后变浅绿色。
末龄幼虫:体青绿色,有闪光,长约25mm,化蛹前变成桃红色,全身具疏落长毛,胸足、臀足黑色,腹足半透明。
蛹:长13—14mm,红褐色,细长。

发生规律:

辽宁年生3代,黄河流域4代,长江流域4—5代,华南5—6代,以末龄幼虫在落叶、树皮缝、树桩孔洞、绿化植物的根基部越冬。生长茂盛的地块,多雨年份发生多。     

防治方法:

(1)物理措施:幼虫卷叶结包时,摘掉虫包并捏死幼虫。
(2)生物防治:利用或保护其幼虫的天敌卷叶虫绒茧蜂、小造桥虫绒茧蜂、日本黄茧蜂、宽大腿小蜂等。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用国光依它1000倍+乐克3000倍,或用立克1000倍+乐克3000倍。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轮换套餐用药,延缓抗性产生。防治时,针对卷叶危害特点,需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才能保证药效。

6、蛴螬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根、叶、花蕾等部位,严重影响花产量和质量。
蛴螬是金龟子类幼虫的统称。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危害花卉幼苗的根茎部使其萎蔫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受害部位伤口比较整齐。蛴螬乳白色,
头橙黄或黄褐色,体圆桶行,身体呈“C”形蜷曲,具3对胸足。
常见种类:有铜绿金龟子、大黑鰓金龟子、朝鲜金龟子、苹毛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等。

发生规律:

一般在土下越冬,一年发生一代。其适温为18—23℃时危害植物根茎,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是为害高峰期,冬季蛴螬潜入深土层中越冬。蛴螬危害后草坪呈灰绿色,后变为黄色,踩踏有松软感。草坪根系受害后,能像地毯一样被轻易掀起。

防治方法:

蛴螬在春季幼虫期和夏末刚孵化出幼虫时防治效果佳(低龄期)。选用土杀1000倍液浇灌或使它2-3千克/亩撒施,尽量做到用药充足,浇灌药液充分接触虫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7种大虫会吃你家的魔芋,不得不防
有图有真相| 草莓虫害资料大全
草莓虫害全集(内涵清晰图片),一篇在手,天下我有!
农大猕猴桃提醒桃农们,及时防治猕猴桃金龟甲是关键
草莓虫害防治技术
六月份,金龟子成虫危害进入高峰期,及时防治,避免苗木再受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