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人们 文/王仲翔

       说的是我住的那个楼栋的老人。老旧小区,老年人多,现如今生活比早年好,所以六十岁左右的就不见老,大家在心目中不把他们当老年人。像我这样过了七十五岁,应该是正宗的老年人了,但古来稀这个说法也过时了,现在八十九十岁甚至一百多也不稀奇了。    

       大部分老年人平时生活是有规律的。按时活动,睡觉,有病的按时服药,有急症送到医院求助,没什么问题。但封控在家,便有了天壤之别。住在社区之外的子女亲戚是見不到了,天天要增加的蛋白质营养品忽然就无法得到保证甚至断供了,活动场所也无法去了。    

       后来,社区开始发放物资,有米,油,肉类,牛奶,鸡蛋,蔬菜等,大家生活还算过得去。但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最要命的是有了病无法及时就医。这点,相信每个上海人都有体会。    

       5月26日,六楼的一位老先生发病,老毛病,胃出血,四十多年的宿疾。平时发病,马上去医院急诊,可以缓解。但这个时候,就麻烦多多了。老夫妻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五十多岁,是智障,单身,帮不了忙的。老先生八十八岁,老太也八十多,还是楼组长。

       老先生前几年身体还可以,常带儿子下楼买菜买米,叫儿子拎着。后来发了一次病,楼梯爬不动了,就不下来了,于是再没见过他。封控以后,开始大家都在吃存货。到存货吃完,团购出现,便都找个团加进去抢菜抢肉抢奶。

       我们的楼专门搞了一个团,方便大家。但老太根本不会。第一次团购十斤蔬菜,98元。她见许多人扛了泡沫箱回家,便在群里发了条微信,说我家没蔬菜了,你们能不能分给我一点?她的意思是想谁家能转让一点,她付钱(只有现金,无手机支付)。后来有三家分别给她送了些菜过去。我们给了她一些青菜和胡萝卜。当然谁也不会收钱。    

       此后团购时,大家都想到楼里的老人,便问一下。但老太除了买些鸡蛋,也没买过什么东西。她说,老先生牙不好,肉咬不动,只好吃蛋。倒是想吃鱼。但当时团购水产的好像还没有。 

       直到前一段时间,小区后面原来一家卖鱼的成了保供单位,可以订购水产了,大家便赶早过去买,也有下单订购的。老先生发病头天,老太委托楼里一位邻居帮她买条鱼,说只有基围虾,老太也要。结果那天半夜老先生发病。

       那天半夜,老太独自跑到附近新华医院挂急诊开药。药是开到了,回来给老先生服后,血还止不住,于是叫救护车。还好离新华医院近,再要求加急,救护车倒没耽误时间。27日上午,我们在本楼团购群里看到老太的微信,请邻居把虾退掉,因为她在急诊室陪老先生。    

       那天下午,我见那个智障的儿子一直站在家门口,应该是在等他的父母回来吧。第二天我们才知道消息,进医院后老先生还是胃出血不止,下午五点多过世。终于没有吃上一直想念的鱼虾。  

       我们楼里像这个年龄的老人还有三家,都住在三楼。一对老夫妻,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女儿就住在五楼我们隔壁,因为有近在身边的子女照顾,一直衣食无忧。包括封控之后的生活。边上一家,九十多了,独居老头。

       原来是老夫妻俩,前几年,老太过世了。封控前,他儿子天天来,帮他买菜烧飯,配药。烧好饭再回去。封控前一天,他儿子为他准备了菜和肉,我问他儿子,他能不能自己烧饭?儿子说可以的。封控之后,老头真的是足不出户,从来不买东西,也不做核酸抗原,无声无息。每次居委发物资,邻居帮他拎上去。但老头聋得厉害,要拼命敲门。

       我说拼命,就是惊天动地,整个楼栋都听得见。就这样要敲五分钟左右。大家说解封后他家门该换了。每次敲开门,老头接过东西,谢过邻居,又回去无声无息了。因为聋,大家也无法与他交流,搞不懂他是怎样安排一日三餐的,也不知道他原来服的药怎么解决。 

       还有家老太,独居,八十好几,耳朵也不好,但比老头好些。退休前是教师。腿脚稍有不灵便。女儿住对面小区,我问她怎么不去和女儿住,她说一个人过得自在。封控之后,她女儿加了我们楼道团购的微信,看到有需要的便帮她下单。居委发蔬菜包,她一个人吃不完,就喊六楼老太下来拿点过去。居委发东西,也是邻居帮她带上去,也要大力敲门。所以楼上一听到惊天动地的敲门声,就知道该下去领东西了。    

       这是我们楼里高龄老人的情况。接下来的年龄段,便是像我这样,七十到八十之间,共七户,其中两户独居。目前看来,身体状况都还可以,活动自如,买菜烧饭,走路锻炼,吃饭睡觉。或多或少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关节炎等。

       这次封控前,子女在其他地方住的,都送过来荤素菜,基本上把冰箱塞滿,几个单身的老太,我看她们过得节俭,楼里团购蔬菜肉类鸡蛋,她们从不参加,只等街道发的礼包。有时团购时几个年轻人专门问她们要不要,她们说家里还有,不要。做核酸时见到她们,也精神饱满,不像营养不良的样子。但多数人还是见有吃的卖马上跟进。这两个月不是算价格的时候。

       再下一个年龄段,就是六十到七十,共七户。这几家,身体状况大都很好,有个别的有点基础性疾病,基本上活动自如,生活不成问题。团购家家都参与。有几家比邻而居,封控之后无法外出,他们串联起来,天天交流菜单,互换紧缺物资,有点像过去石库门房子邻里的那个味道,比封控前热闹多了。

       有时还拉上我们家,做了好吃的送上来。于是我们也不能免俗,特为做了面点送下去,每家一份,一点心意。这给沉闷的楼道里添加了些许暖意,也多了世俗的人情往来。而这份世俗,正是如今人与人之间普遍缺少的。    

       剩下的邻居,都是比较年轻,还在上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来沪的。他们是团购的生力军,我们往往要通过他们的帮助,才买到急需的商品。其实像我们这样的社区,每个楼栋里同我们楼栋大同小异,老年人中都有行动不便的,獨居的,长年有病的。

       他们对现在的信息社会很陌生,很迟钝,都要由别人来帮助,但往往又得不到外界的信息,不知道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曾经有老太在小区里拉着我爱人讨要卫生纸,说街道发的三卷用完了,现在只好找旧报纸解决。我爱人给了她两卷,边上一个阿姨刚好买了两包,给她一包。其实,我们小区后面有一个超市,居委专门有人负责帮居民代购这里的商品。老太不知道,也不会扫二维码付款。    

       前两天在小区里做核酸,每个门牌号叫到再出去。轮到我们楼,排队时,边上一个老太,该是八十好几了,是另一个门牌的,柱着拐杖一步一挪走过来。她腰直不起来,腿有残疾。她走到我面前,对我说:爷叔,我插到你前面可不可以?我忙说,可以可以,你来吧!

       她慢慢地往前挪。验核酸码时,拿出居委帮她打在纸上的二维码,让工作人员扫,再一步步挪向检测的桌子。普通人几秒钟走完的距离,她走得无比艰辛。我想,再过十年,我是不是也成这个样子?已经不敢去多想,只能自求多福!

       六月一日起,上海大部分地方已解封。那些老人们不堪回首的两个月已暂时远去。那天下午,我看到三楼独居老头的门终于敞开了,儿子又来看他,帮他烧饭了。但愿以后天天能来。六楼的老太无声无息,老伴走后,她夜里曾经下来在巷口烧纸。    

       端午节到了,我们在门口挂上了艾叶与菖蒲,用来趋邪避灾。希望这是个好的开端,希望已过去的灾祸永不再来!

编后长短语一一

       这篇文章看了让人纠心,虽然写的是上海两个多月封控期间,几组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们在作者居住小区的生活状态,却会让人联想到上海的其他封控区域,联想到解封之后的现今,所有熬过来的老人们又是咋样的生活状态,他们可以下楼了?可以外出了?可以乘车了?可以就医了?可以……封控时,他们有幸得到左邻右舍的帮扶与照应,解封后,他们还能继续收获关照么?现实告诉说,似不然。这是为什么呢?这又怎么办呢?文中写道:"我想,再过十年,我是不是也成这个样子?已经不敢去多想,只能自求多福!"令人心酸的文字,应当给那些冷漠僵措者读一读,他们也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解封了!解封并不惊喜,只想致敬生活
封控日记 | 封控了10天后,我终于解封了!
疫情下的邻里关系:有人从陌生到熟,有人买震楼器
继子为夺继承权 掳走身价过亿老太
「写作坊·小说」王长英|撞开的窗口
独居老人生活令人唏嘘:患绝症自己去医院 去世无人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