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六世孙孔斌用行动告诉我们,如无力兼济天下,则至少独善其身

长平之战后一年,公元前259年,武安君白起又一次率军伐赵,得到消息的魏安釐(此处通僖)王魏圉(音:雨)躲在深宫里长舒了一口气——日薄西山的魏国,争雄天下是不敢想了,能安安静静地做个观众,就是最大的幸福。

魏圉很想把幸福的闪电告诉他的,告诉每一个人,但他知道,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公然苟延残喘,很可能会被口水淹死。

于是他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让大臣们谈谈对秦国伐赵的看法。

大家居然都认为这是好事。

得到答案的魏圉蛋疼了,他虽然也在心中窃喜嬴稷没让白起来揍他,但还没傻到认为秦国的强大对魏国是什么利好。这帮孙子众口一词,安的是什么心?

白起

“你们说啥?好事?”孔斌突然开口,双眉紧锁,满脸嫌弃。

“如果秦国战胜了赵国,我们就死心塌地的跟着它;如果秦国被赵国打败,咱们就趁火打劫,干它。”众臣中有人说出了具体的想法,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这么想

“干你们的头啊,秦国自孝公以来,打仗什么时候吃过亏,这次领兵的又是白起,那有什么机会可乘?”孔斌一副你们都在做梦的表情。

“就算无机可乘,赵国战败,我们有什么损失?邻国之耻就是我国之福啊。”大部分人见孔斌认了真,都自觉的闭了嘴,但还有一个脑子可能真的不太清白的大夫表示不服。

“秦国贪婪暴虐,一旦战胜赵国,必将目光转向他处,那时,我看你们还笑不笑得出来。先人有言:‘燕雀将巢筑在屋子里,母子相互喂食,叽叽喳喳叫的很欢。自以为很安全。一日,灶台失火,整栋房子都快被烧掉,燕雀依然面不改色,浑不知自己已大难临头。如今你看不出赵国战败将殃及魏国,算是让我开了眼,原来有的人头看着挺大,脑子和鸟儿差不多。’”孔斌面带讥讽,一通话说的方才嘴犟的大夫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

孔斌什么来头,何以如此牛逼,完全不顾魏国大臣的面子?原因很简单——他不但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孙,还是魏圉重金聘请的首席执行官。

当初,魏圉听闻孔斌贤名,特派使者携黄金、绸缎去请他做国相。孔斌说:“若魏王真能施行我的治世安邦之道,就是让我吃糠咽菜喝白开水,我也在所不辞。但如果只是想要我这一副皮囊充门面,纵然给我高官厚禄,我其实依然只是个平头老百姓,魏王那里难道还缺一个老百姓吗?”

使者那里知道魏圉到底是要孔斌的灵魂还是肉体?他知道的是眼前这个人请不回去,自己大概也就不用回去了,于是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终于把孔斌整的没了脾气,跟着使者回了魏国,一行人到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圉亲自出城迎接,当场拜孔斌为国相

孔斌也不含糊,甫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展开了人事调整。将那些靠宠幸坐上官位的人罢免,把权力交给真正的贤才;夺了那些不干事的人的俸禄,赏给有功之士。这些丢了饭碗的人,自然很不开心,但又拿孔斌没有办法,只能私下造谣,搞搞人身攻击。

孔斌身边一个叫文咨的人将街头巷尾的议论告诉了他,孔斌说:“改革大事,没必要一开始就和老百姓商量,也不必苛求他们都能理解,一向都是如此。就是古代那些善于执政的人,在行新政之初,也很难不遭非议。当年子产在郑国为相,被人攻击了三年之久;我的先祖(指孔子)在鲁国执政,也被骂了三个月。如今我每天都在推行新政,虽然无法与先贤相提并论,但不把这些流言蜚语当回事还是能做到的。”

“尊祖在鲁国如何遭人诽谤?这事我还真不知道。”文咨顺势问道。

“祖上初为相时,鲁人给他编了一首歌,唱道:‘穿鹿皮袍的权贵,抓了他们没有罪;权贵穿着鹿皮袍,抓了大家都叫好。’三个月后,教化初成,百姓理解了先祖的苦心,又唱道:‘穿皮衣,戴殷帽,百姓之事都知道;戴殷帽,穿皮衣,施惠于民无私心。’”孔斌遥望着东方的故乡,骄傲的回忆了老祖先在世时难得的高光时刻,远处吹来的风中似乎还回荡着鲁人欢快的歌谣。

文咨看着兀自出神的孔斌,明白了眼前这个人和他的祖先一样有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不由的赞叹道:“我今天才知道,先生之志,不亚于古之圣贤。”

孔斌的祖先孔子剧照

孔斌在魏国为相九个月,提出的大政方针都不被魏圉采纳,失落之余,喟然长叹:“建议不被采纳,大概是我提出的政策不太合适。所言不合主公的心意,却还占着他的官位,领着他的俸禄,可谓尸利素餐,这是在犯罪啊!”因此,不久后便称病辞掉了国相之职。

不得不说,孔斌是真讲究。

可能魏圉除了政事上不太能接受他的意见,其它方面的待遇给的都还不错,所以孔斌辞官后并没有回到鲁国,而是继续住在大梁,于是便有人问:“既然魏王不采纳你的建议,你为何不到别的国家去试试呢?”

“我能去那里呢?崤山以东的国家迟早都会被秦国吞并;而秦国所行不义,我是绝不会去的。”孔斌无奈又绝望的回答,从此便宅在家里不再出门。

新垣固得知此事,邀请孔斌说:“贤者所到之处,必弘扬教化,以求大治。如今先生您执政魏国,还没做出任何让人侧目的成绩就自行隐退,难道真的是壮志难酬吗,何必退的那么快呢?”

“正是因为没做出成绩,所以才要辞职啊。而且在绝症面前,又有那个医生敢称自己是良医。如今,秦国有吞食天下之心,以道义待他亦难得安宁;各诸侯救亡图存,自顾不暇,谁还有精力去振兴教化!

当初,伊挚(伊尹)在夏,吕望(姜子牙)在商,两个王朝却依然难逃覆灭的命运,难道是伊挚和吕望不想拯救自己的国家吗?实在是大势已去,他们也无能无力啊。

如今崤山以东之诸侯各国皆疲惫不堪,萎靡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周天子寄身之东、西二周也落入秦国手中;燕、齐、楚亦皆屈服。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就都是秦国的了!

孔斌所在的大梁和他所说的东西二周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九年,虽然山东六雄各个苟延残喘,但好在还没有一个彻底完蛋。魏圉依然做着他的魏王,而他的噩梦嬴稷则已在一年前,去见了列祖列宗。快一年没挨揍的魏圉渐渐又找回了人生赢家的感觉,与仍留在魏国的孔斌纵论英豪,笑问当今天下,何人堪称高士。

孔斌答到:“当今之世,恐怕没有这样的人,不过退而求其次,鲁仲连可以算一个!”

“鲁仲连算不上吧,他做的很多事都是强求自己去做的,并不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几乎从来没有强求自己面对嬴稷时硬气一回的魏圉对人的要求还挺高。

人都需要强求自己做一些事,把这些事不断做下去,终会成为真正的君子;坚持做一件事,这件事就会成为习惯,习惯与本性日渐融合,那就是自然了!”孔斌清楚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但他觉得,眼前这个眼高手低,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魏王,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理解他所说的话。

魏圉

不过,魏圉能不能理解孔斌的话对我们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孔斌的故事里看到些什么?笔者觉得,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拿出来探讨一番。

第一个问题:魏国的大臣除了孔斌以外难道真的都是短视的燕雀吗?

首先我们得承认,孔斌将那些认为秦军伐赵无论如何都对魏国有利的大臣,比喻成遭遇火灾却不愿正视危险的燕雀,与我们今天用“鸵鸟”来形容那些逃避现实的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笔者并不认为,这帮人内心深处的想法,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愚蠢可笑。

在战国那个血火相争,人才流动又极其频繁的时代,如果认知水平真的低到连笔者都不如的程度,是不太可能有机会成为魏圉咨询对象的,虽然魏圉也很水,但好歹是一国之君,以燕雀般在后宫活不过三集的智商,凭什么跟他见面?

进一步说,就算这些人都是走后门爬上高位的蠢货,家里多少也会养几个脑子清白的人,否则,且不说在对外斗争中建功立业,巩固地位,就是朝廷内斗这一关他们也是过不了的。

况且,此时距宫之奇提出“唇亡齿寒”的概念已有四百余年,近百年来,自苏秦之后,合纵之士又将这个道理在山东各国君王面前翻来覆去的说了无数遍,就算他们脑子里都是浆糊,难道还能又聋又瞎不成?

可见,这帮人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秦国已经强大到对魏国来说无解的程度,而提出一个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引起魏圉不适。领导都不适了,你还想有好日子过吗?

毕竟,“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玩法,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二、秦国志在天下,除了直接通过战争攻城略地,秘密战线上自然也没少花钱,穷途末路的魏圉都知道以黄金绸缎请来孔斌。更加富裕的秦国以同样的方式请魏国相关负责人帮忙稳定一下局面,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就算没钱可收,眼看着魏国要完蛋,除了信陵君魏无忌这样有志于保住家国社稷的王族子弟,以及孔斌、鲁仲连等在义理上与秦国有着根本冲突的士人之外,绝大部分人为了自己或儿孙未来的衣食,主动和秦国暗通款曲,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去秦国,大概是因为留在魏国仍有利可图,或者只有在魏国才能继续为秦国发光发热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大家还别急着骂他们是卖国贼,因为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前,诸侯各国臣民,包括诸侯王在内,名义上都是周天子的子民,人才游走于诸侯之间,属于组织内部流通。真要说贼,先分了唐叔姬虞的晋国,又僭越称王的老魏家才是货真价实的窃国大盗

盗墓贼从魏圉墓中挖出的《竹书纪年》

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做大事无需和老百姓商量这样的观点

虽然孔斌的这一观点有无视广大群众政治权利、歧视底层人民的嫌疑,乍一看让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很不舒服,但实际上,我们引以为傲的“轴心时代”先贤们,持此种观点的人可不在少数。孔斌的祖先孔老夫子,不但在鲁国无视百姓的唾骂,并曾直言不讳的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和孔老夫子在诸多方面都持相反意见的道家创始人老子,也在他惜字如金的大作《道德经》里写到: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以及: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与他们差不多同时代,但地理上相隔万里之遥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表达了类似的“反民主”思想。

近代以来,民主思潮的广泛传播和大范围的被接受,让上面几位大神因为类似的表达饱受诟病。而他们的拥趸为了维护精神偶像的完美无瑕,不遗余力的通过各种方式,扭曲和歪解他们的本意,试图让广大群众相信,先贤们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

但在笔者看来,这些人无异于画蛇添足。如果这些被称为圣贤的人死后有灵,也一定会不屑于他们的所作所为。

因为,圣贤们的心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他们想表达的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简单明了:“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应该让老百姓保持适当的愚昧。国家之所以难于治理,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老百姓想的太多。

这些让今天的民主人士如鲠在喉的话,在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其实没有任何问题。

首先,这些话的沟通对象本身就是统治阶层而非广大群众。

更重要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受生产力的制约,老子们所处的时代,就算不发生战争,百姓想要吃饱穿暖也几乎要耗尽所有的气力,先贤们穷其一生也未能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甚至自己的衣食也得不到保障,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强求他们大范围的启发民智,无异于天方夜谭

再加上高昂的信息记录和传播成本,共同决定了当时的文盲率无限接近百分之百。而参与政治活动无疑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先贤们从实际出发,退而求其次追求百姓愚昧顺从少闹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现成的例证则是:孔斌所处的战国时代,因为铁器的出现,生产力大幅提升,更多的普通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民智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后,除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随之而来的还有两百余年不曾熄灭的战火

我们今天当然可以轻松的将那生灵涂炭的岁月阐述为文明成长的代价,不过那些死于饥饿和利刃的战国苍生,大概很难认同我们的看法。

老子与孔子

但这并不代表笔者就认为圣贤们的此类观点,依然适用于今天的世界,原因可想而知——当今世界的生产力与圣贤们生活的时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代社会的主流国家,不但基本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给绝大部分人提供义务教育,也早已不在话下,只要统治阶层愿意,让每个有意愿参与国家事务的公民拥有议政能力并不是什么难事。

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成本也越来越低,传播速度则越来越快。“轴心时代”的先贤们无法想象的全民参政,以今天的技术水平,甚至不用举国之力,稍微大点的互联网公司都能做到。

民主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也就不奇怪了。至于那些现在依然将“愚民”政策奉为圭臬的人,不是脑子有坑,就是居心叵测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孔斌口中的自然与强求

什么是自然,时至今日依然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如果按照进化论的观点,追求绝对的自然,人类是不是应该脱掉衣服光着屁股爬到树上去?但如果真这么做,用同样起源于“轴心时代”的佛教的话说,那就是“着相”了。

很显然,至少在现代人类社会,纯粹的“自然”是不存在的,而孔斌对“自然”的解释,基本可以看做对孔子所言: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的延伸。

它告诉我们,即使有些东西并非与生俱来,但如果我们听从内心的召唤,做出了诚实的选择,把它们作为前进的目标,强求自己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终有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们本性的一部分,达到自然的境界

这也是为什么自律看起来如此痛苦,却依然得到那么多人追捧的原因——那些将“自律”坚持成“自然”的人所感受到的愉悦,不屑于强求自己的人恐怕永远都无法体会

从以上的故事和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孔斌真诚坦率不自欺亦不欺人,既有直面无力回天之大势的勇气和绝不尸位素餐的节操,又能不求全责备,看到他人身上的光芒,和他的先祖孔伋一样,是真正的儒门典范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论语》

《道德经》

《贾子新书·保傅》

《左传》

《理想国》

《中国历史地图集》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深表歉意,知悉后即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邻之羞,国之福?(资治通鉴卷五之十一)
战国248 袖手旁观
孔子诵
乌鸦嘴,负能量,快快逃!
魏国灭亡的原因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28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