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因DRG费用超标被扣钱 该怎么看

评论

近日,某医生发布在网络上的一段视频上了热搜。视频中,这位医生表示,上个月做了近80台手术,工资和奖金加起来大概4万元出头,医务科通知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一个食管癌患者费用超标了,多出来的1.4万元将全部从工资里扣除。

由于该医生是实名认证,其提供的信息应具有一定真实性,也触及了当前的改革痛点,即DRG支付方式改革在落地过程中存在误伤医生的可能性,亟待完善相关管理细节。

医保支付是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医药服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机制。针对按项目付费可能导致过度医疗的弊端,我国大力推行以DRG/ DIP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主要采取按病组/病种打包付费的方式,不再按照患者在院的实际费用(即按服务项目)支付给医疗机构,而是给治疗同一病组/病种设立一口价,通过“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医疗行为。

国家医保局2021年11月印发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该计划明确,加强病组(病种)管理,以国家分组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维护和调整病种分组,使之更加贴近临床需求,贴近地方实际,更利于开展病种费用结构分析;加强病组(病种)权重(分值)管理,使之更加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更加体现公平公正。

DRG/DIP付费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只是落地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磕磕碰碰,这就需要各地在细化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既防止出现诊断治疗不足、高套编码等不良倾向,也更加强调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一口价如果制定得不合理,低于治疗同一病组/病种的平均医疗支出,就会让医院面临亏损。医保部门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分组规则、设置合理的权重系数等,打造更加精准的支付标准。

其次,如果分组不准确,或者患者入组后病情突然变化导致治疗费用大增,医院就可能倒贴钱,并将这部分成本转移到医生身上。这有可能导致医生在以后的诊疗中畏手畏脚,甚至“挑选”患者以规避急危重症的费用超支风险。

具体到这个案例,费用超标到底是因为支付标准不合理、分组出了问题,还是医生对DRG的理解不到位、不充分所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推动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也需要这样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沟通协商,凝聚共识。

支付方式改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定点医疗机构,最大程度争取医疗机构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是应有之义。在改革过程中,医生是重要的参与者,理应拥有与其责任相匹配的话语权。唯有重视来自医疗机构、医生的信息,让医生感受到关怀、尊重和理解,改革工作才能做扎实。

文:叶龙杰(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RG付费与DIP分值付费有何区别?
一文掌握|原来DIP是这样进行分组
DRG/DIP付费改革下,医保智能监管的3个发展方向
更严格的总量控制来了
DRG/DIP改革最大的误解:它会捆住医生的手脚吗?
从DRG或DIP入手,平安医疗生态如何助力医保复合支付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