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母亲—陈银娥

郑大卫
忆母亲——陈银娥
一九九四年我回沪探亲,母亲对我娓娓述说她的身世,其言其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她出生于湖北新堤县(那时家中墙上挂的全国大地图上能找到),现在该县已改成洪湖市了。因为外祖父参加革命,经常不在家。母亲十二岁时(1927年)由杨唐镇的曾祖母带到上海,交给她的大女儿 杨志桂女士。杨志桂是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芳济之子卜其吉的夫人。母亲进了卜家与她们的三个孩子一起生活。1930年——1931年卜其吉家去美国休假,安排我母亲去苏州显道女中读书。他们休假回来后,母亲又随他们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独立生活的意愿也增强,在1 935年4月和我父亲郑振球结婚。
抗战胜利后外祖父曾来上海通过杨家要与母亲相见,但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这是很危险的事,因此父女二人最终也未能相见。
1946年,通货膨涨,物价飞涨,虽然那时候约中教职工子女都有生活补贴,那也不够,我父亲找中学校长挪敦要求加薪,后来挪敦校长就安排母亲在约中图书馆临时工作。当时约中图书馆由蔡家龙先生负责。但是他还在约大念书,并在约中任教,不能在图书馆坚持值班。母亲参加工作后,坚持每天八小时值班。图书馆可以正常开放。除登记借书还书外,还搞装订画报期刊杂志,还要编书号目录,并外出采购书籍。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只能雇保姆照料家务了。
从我记事起,每逢春节,母亲总要领着我去杨志元公公家,给他们全家拜年,那时候满屋子的湖北话,响亮,欢快,让人振奋,胖姑奶奶场志翠最喜欢我,经常逗我,还把糖果塞我口袋里,这是我母亲在上海仅有的一门亲戚。
母亲有一双大眼睛,漂亮,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办事果断,能吃苦,有爱心,乐于助人。在23号黄房子院内与宁肇华师母,顾源和师母,邱励师母,朱明之师母。候宝生师母,陆次云师母,江振声师母,黄纬师母,顾学杰师母,储福钧师母,储剑虹师母,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和睦。有的师母年龄比她大十几岁,她很尊重她们。有的年龄又比她小,她也很关心她们。谷春桂老师丈夫孟繁俊先生去美国考察,1947年她们由20号楼搬来黄房子,当时谷老师怀有身孕,请盂先生的弟媳来侍候,但是她们都没有育儿经验。我母亲就经常去帮忙,因为有养育五个子女的经验。谷老师生下闺女燕堃后,我母亲更是天天去帮忙指导,孩子长得很健康。现在孟燕堃已是上海市妇联主席了。所以谷老师与我母 亲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后来谷老师孟先生搬到金陵大厦,盂先生调到市教育局,谷老师调到 其它学校任教。但是她们每年还是要相聚几次,有时我回 沪探亲也随母亲去看望过谷老师盂先生。母亲还有位奠逆之交一彭东霞老师,彭老师年龄比母亲小,1947年约大教育系毕业。在约中教初中数学,我 是1948年考入约中,母亲托彭老师严加管教,因为我小时比较内向,缅典又胆小,不敢答话,彭老师就在课堂上有意向我提问,鼓励我回答问题,有时候下课还给我开小灶,让我多做些习题。因为我在小学时鸡兔同笼没有学好,进初中后对数学有点恐惧,正是彭老师的教导,让我逐步 树立起信心,培养了兴趣特别是学平面几何我已能独立解出一些难题,从中也获得了乐趣,不再怕数学了。后来彭老师和母亲一起搞发放工会困难补助金工作,特别是约中与大同附二合并之后,教职工有二百多人,教师间关系比较复杂,工作难度大,可是母亲与彭老师硬是一家一家去访问,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讨论补助时又能秉公直言,事实充分,不怕得罪人,顶着压力把困难补助发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她们是在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后来彭老师调往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任教。她们仍然保持经常联系。退休后更是来往不辍。后来母亲腿脚不便,我回沪探亲就让我带礼物代表她去探望彭老师,可是每次彭老师把更多的东西非让我带回家给妈妈,怎么推也推不掉,可见她俩就跟亲姐妹一样。毕竟她比我母亲年轻七八岁,她还坚持去看我母亲。当然去一趟顺昌路560号,还能看到吴其仁老师,储剑虹老师,葛福熙老师,顾学杰老师吴风来老师,她来一次能见到多位老同事,当然也十分高兴。 1952圣约翰中学和大同附中二部合并,学校搬到新闸路大同中学,合并后有学生二千多人,四五十个班级。是仅次于上海向明中学,人数排第二位的中学。我们家搬到原上海美专校址——顺昌路560号,约中搬去的老师,除上述几位外还有邱励老师、陆次云老师、朱明之老师,黄纬老师,储福钧老师。母亲还在图书馆工作,兼任工会福利干部.除了图书馆值班。还要去福州路各书店采购书籍。下班后还登门做
家访,经常是吃晚饭才回家。特别是工会困难补助这项工作做得很出色。秉公办理,热心真诚,不询私情,没有因这项工作使两校老师不团结,相反她与大同的老师也能融洽相处。
进入六十年代,中学开始贯彻学工、学农、学校又把母亲抽出来搞学工、学农工作。经常去工厂、农村联系,落实师生们吃住等生活问题。提前去打前站,安排生活,对安全问题更是一丝不苟,她说最担心的是学生安全。中学生好动,个别人不能遵守纪律,但她认真负责,每次都安全完成。总是最后才回家。学校很满意,她也积累了社会工作经验,增强了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1974年退休后,里弄又请她担任调解委员。调解了很多邻里矛盾,婆媳关系等琐事,且效果很好,经常受到居委会表彰,也受到了邻里们的尊敬。
1997年4月母亲因病去世。学校代表,生前友好,邻居、居委会及民警等几十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及追悼会。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待人真诚,工作踏实,积极热情.乐于助人,是大家的知心朋友。
我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母亲还珍藏着我初小、高小(圣约翰实验小学)的文凭及初中的(圣约翰中学)的三张文凭,以及很多我幼年的照片。经过50多年的岁月及各种运动,还保存着这些东西,足以说明母亲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小时候我遇到过两次大难,第一次是刚上小学,一次去体育馆玩。爬在楼上篮球场荡大麻绳,绳粗手抓不牢,摔倒了地板上,立刻昏迷不醒。同学邱惠群把我背回家,家里马上送校门口同仁医院,三天后才醒过来。见妈坐在床边,我自己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妈也没责备我,只是向我微笑,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给我削苹果吃,给我讲故事。我想那时候母亲肯定很焦急,但是她很坚强,遇事不慌,沉着应对,始终很乐观,让我也充满信心。那次我估计是剧烈脑震荡,因为乐观地接受治疗,也没有什么后遗症。
第二次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伤兵住进了圣约翰实验小学的木板房,几间房里约有几十人。当兵的把子弹壳里的黑色炸药取出来,装在手指头粗细的小布袋内,据说炸药能治肚痛。一个伤兵拿一小布袋药放在地上,用火柴一点,哧的一声火苗窜得老高,我们觉得好玩,不知道危险,向他要了二小袋炸药,回家后在门口走廊上(是水泥地面),放下二小袋炸药然后用火柴去点,只听轰的一声,比点一袋炸药声音响,火苗窜得有二楼高,我吓坏了,一动身上着火了,那时天热,穿的是连衣短裤,全烧着了。因为害怕,还狂奔乱喊,火势更大结果烧伤了左半身.住进同仁医院治疗,后来脸部伤口愈合了,没有留下伤疤,可是左腿因为伤重,不但有伤疤而且腿上的筋也收缩,腿弯曲着伸不直,我怕变成残疾情绪低落,成天愁眉苦脸,母亲也不说安慰我的话,只是劝我耐心养伤,给我准备很多有益的小人书,让我看,鼓舞勇气,打起精神。住院治疗有二三个月,母亲每天下午来帮我按摩左腿。并有意识地轻轻压我的左腿。掰我的左腿,想把左腿慢慢压直,我知道母亲的意思,就忍着痛,配合行动,每天大概是一个小时,有时候我大声喊,母亲就停一会。一边还说好像好一点了,鼓励我,经过几天按摩,腿又伸展一些,我觉得有希望。每天盼着母亲帮我压腿,大概有半个月后,左腿能彻底伸直了。虽然痛,但是我特别高兴,眼泪都出来。后来又练习走路,终于恢复了,感谢母亲为我做的一切,这又一次把我从困境中引出来,又能幸福地生活。后来在约园的环境中,孩子们不断摸爬滚打,跑跳锻炼,我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1948年上海市在虹口公园体育场举行全市小学生运动会,我还代表圣约翰实验小学参加60米跑比赛。我是长子,母亲参加工作后,教育子女的时间就少了。学习方面由父亲督促我们。母亲很关心我们的品德教育,记得有一次想买棱角(坨螺)。没有跟妈要钱,自己在大立柜里拿了钱去买。后来母亲发现钱少了,就问我们是谁拿的我害怕不敢承认。后来母亲启发我们说“做人最主要是诚实,做了错事不可怕。承认了主要是以后改正。”
后来我就承认了,这件事我印象特深,我一生记住了“做人要诚实”这句话。再也没有过私动别人东西。所以我和同学、同事、亲朋好友都能真诚相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原创】偏见(之十)
拜 师(续)
心弦一阙:恩师春华先生
老师的母亲称什么?
怀念恩师
笔记|十字路口喊你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