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终端区飞行
在飞行中给你有没有听到ATC或者ATIS里说:可以独立平行进近……你又有没有听ATC说过:XX保持与前机目视间隔,可以目视进近……此时你真的理解这类终端区的含义和内涵吗?笔者当初刚跟班飞行的时候可是听上去一脸懵逼,真是怪自己航校没学好啊,当笔者后来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其中的知识点真的很多,今天,我们就以相关运行模式为切入点,尽可能地梳理一下相关的法规和定义,来学习终端区飞行的相关运行。
1.运行模式
独立平行进近:是指在相邻的平行跑道仪表着陆系统上进近的航空器之间不需要配备规定的雷达间隔时,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的运行模式。
相关平行进近:是指在相邻的平行跑道仪表着陆系统上进近的航空器之间需要配备规定的雷达间隔时,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的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的运行模式。
独立平行离场:是指离场航空器在平行跑道上沿相同方向同时起飞的运行模式。
隔离平行运行:是指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的运行,其中一条跑道只用于离场,另一条跑道只用于进近。
半混合运行: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 一条跑道只用于进近,另一条跑道按照独立平行仪表进近模式或者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用于进近,或者按照隔离平行运行模式用于离场。
(二) 一条跑道只用于离场,另一条跑道按照隔离平行运行模式用于进近,或者按照独立平行离场模式用于离场。
混合运行:是指两条平行跑道可以同时用于进近和离场。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本文中首先以法规为基础,梳理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的相关概念,接着通过总结飞行中对这些运行的实施,介绍一些经验与方法。
2.间隔
在执行上述运行的时候,ATC和飞行员需要遵守怎样的间隔和飞行规范呢,我们进一步来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相关的间隔要求
标准间隔包括:
1)垂直间隔
仪表飞行规则:
机场区域
有公布的进离场程序
不得低于仪表进近图中规定的最低扇区高度/不得低于仪表进离场程序中规定的高度
机场区域
没有公布仪表进离场程序或最低扇区高度
在机场区域范围内,航空器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的高度,平原地区不得小于300米,高原、山区不得小于600 米。
目视飞行规则:
机场区域内目视飞行规则飞行最低安全高度
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不含)以上的航空器
按照机场区域内仪表飞行规则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
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含)以下的航空器
距离最高障碍物的真实高度不得小于100米。
2)仪表飞行水平间隔
同向、同高、同速的纵向间隔:10分钟。
同向、同高、不同速的纵向间隔:当前行航空器保持的真空速比后随航空器快40公里/小时(含)以上时,两架航空器飞越同一位置报告点后应当有5分钟的纵向间隔(参照左图);当前行航空器保持的真空速比后随航空器快80公里/小时(含)以上时,则两架航空器飞越同一位置报告点后应当有3分钟的纵向间隔(参照右图)。
3)目视飞行水平间隔
(一)航线飞行:两架航空器在几乎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时,应当各自向右避让,相互间保持500米以上间隔;
(二)起落航线飞行:
昼/夜
起落航线
类型
横向间隔
纵向间隔
昼间
A
>=200M
>=1.5KM
B
>=500
>=3KM
C
>=500
>=4KM
D
>=500
>=4KM
夜间
A
ATC分配
>=4KM
B
ATC分配
>=4KM
C
ATC分配
>=4KM
D
ATC分配
>=4KM
注:
1.昼间同型航空器只有经过允许,在三转弯以前,快速航空器方可以从外侧超越慢速航空器。
2.除需被迫着陆的航空器外,不得从内侧超越前面航空器。
3.夜间驾驶员能够目视机场和地面灯光,管制员可允许其做夜间起落航线飞行。
4.夜间飞行不得超越前面航空器,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之间的垂直间隔则由航空器驾驶员负责。
4)航空器尾流间隔标准
尾流间隔最低标准根据机型种类而定,航空器机型种类按航空器最大允许起飞全重分为下列三类:
轻型(L)
Gmax  7t
中型(M)
7  Gmax
重型(H)
Gmax > 138t
注:
前机是波音757型时,按照前机为重型机的尾流间隔执行。
雷达尾流间隔
前/后机
A388
重型
中型
A388
不需要
不需要
重型
12KM(6NM)
7.4KM(4NM)
中型
13KM(7NM)
9.3KM(5NM)
轻型
15KM(8NM)
11.1KM(6NM)
9.3KM(5)
非雷达尾流间隔
前机
后机
机场(分钟)
离场(分钟)
重型
中型
全跑道
跑到中部起飞
重型
中型
重型
中型
中型
2
2
3
轻型
3
3
2
2
3
2
5)最小间隔标准的降低
1.(机场附近最低间隔标准的降低)在塔台和进近管制区内,降低仪表飞行水平间隔,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一) 管制员可以目视观察到本管制区内所有航空器,并能够配备适当的间隔;
(二) 每架航空器始终可以被与其相关的航空器驾驶员目视,并且所有相关航空器驾驶员报告能够自行保持间隔;一架航空器跟随另一航空器飞行,后方航空器驾驶员报告可以看见前方航空器,并且能够保持间隔。
6)雷达管制最低间隔
进近管制
区域管制
相邻管制区使用雷达间隔,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管制区边界线之间的间隔在未经协调前
不得小于3公里
不得小于5公里
相邻管制区使用非雷达间隔,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管制区边界线之间的间隔在未经协调前
不得小于6公里
不得小于10公里
3.关于目视间隔
以上内容笔者对相关法规对于标准间隔的限定和描述进行了梳理,那么接着,我们进一步讨论保持目视间隔运行,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目视间隔是什么,根据中国民航规章的解释,目视间隔是为航路、终端和塔台管制空域内飞行高度6000米(含)以下运行的航空器配备的一种飞行间隔,在配备目视间隔的时候,飞行运行的主要参与者——管制员和飞行员主要遵照以下准则实施:
1.塔台管制员看到相关航空器并为其配备目视间隔;
2.航空器驾驶员看到其它相关航空器并得到管制员保持目视间隔的指令后,通过必要的机动飞行来保持安全间隔,以避免飞行冲突。该情况下的目视间隔可以通过目视跟进或者保持与相关航空器持续能见的方式来建立;
3.保持目视间隔运行仍然是仪表飞行规则下的运行,不是目视飞行规则下的运行。
4.应注意不得为存在尾流影响或前机为757的航空器之间配备目视间隔。
5.如果必要,管制员应当向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通报交通信息,并告知正在使用目视间隔。
6.不得对前机为A380系列的航空器应用目视间隔。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管制人员分配间隔时会考虑:航空器性能、尾流间隔要求、相关航空器的接近率、飞行的航路以及能见度(气象)因素。同时在实施配备目视间隔时,管制员会:
向飞行员通报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的位置,飞行方向,机型,尾流等级和意
图。向飞行员证实已经看到该架航空器以及能否与其保持目视间隔。当飞行员报告看到相关航空器并明确能保持目视间隔后分配目视间隔。
4.关于实施目视间隔运行的责任与分工
实施目视间隔时管制员的责任
塔台管制员持续目视能见两个相关航空器,并应用目视间隔方式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塔台管制员对所配备的间隔负责,必要时应当通知航空器驾驶员正在使用目视间隔。
2)塔台管制员不得为存在尾流间隔影响或者前机为重型机(B757系列按重型机处理)的航空器之间应用目视间隔。
实施目视间隔时管制员的程序
1)向航空器驾驶员通报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的位置,飞行方向,机型,尾流等级和意图
2)证实航空器驾驶员已经看到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
3)当航空器驾驶员报告看到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并表示能够保持目视间隔,或者管制员向驾驶员证实能否保持目视间隔并得到驾驶员的肯定答复时,可以指示航空器驾驶员与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保持目视间隔。
4)当配备目视间隔的航空器雷达标牌出现汇聚趋势时,管制员应当向航空器驾驶员通报飞行冲突信息以及目视间隔正在使用的信息。
5)如果必要,管制员应当向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通报交通信息,并告知正在使用目视间隔
实施目视间隔时飞行员的责任
航空器驾驶员能见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并接受目视间隔时,航空器驾驶员应当担负以下责任
1)航空器驾驶员应当持续目视监视相关航空器并对尾流间隔负责,航空器驾驶员应当事先向管制员通报为飞行安全需采取的机动操作。因机动权限的限制通常目视间隔同目视进近同时使用。
2)航空器驾驶员不能看到另外一架相关航空器或者不愿使用目视间隔时,应当及时通报管制员,以便重新配备其他允许的间隔。
3)当航空器驾驶员接受保持目视间隔的责任时,航空器驾驶员应当保持连续的目视监视且不得超越前机,除非无影响。
目视间隔终止
在应用目视间隔过程中,航空器驾驶员报告不能目视另一相关航空器时,管制员应为相关航空器重新配备其他规定的间隔。目视间隔不同于标准间隔,没有明确的数值,是由管制员或飞行员自主掌握的间隔(绝大多数是由飞行员掌握)。原则上可以小到你认为不能再小!但航空器驾驶员对航空器之间的尾流间隔(尾流影响)要负责。实际上考虑到尾流间隔和落地间隔,太小了就得复飞了。因此,安全第一,留有裕度!目视间隔注意不要超越前机,否则需要被超越的对你重新建立目视间隔(飞机没有后视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目视间隔——可不是目视飞行间隔
专业视角|另一种间隔—尾流
中国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标准(RECAT-CN)!
干货:大部分飞行员不熟悉的目视进近怎么飞?
737进近调速
谈PRM进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