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饶小舒​‖童魁坊与望杏坊【客都推介】

童魁坊与望杏坊
文/饶小舒

“坊表者,表其人,表其事,以昭示天下后世,亦表厥宅里之意也。是故存者书之,而废者,犹志。夫固志以表之也,存名,可以责实,而岂虚名之崇云乎哉!”
梅州城区及周边的坊表,从宋至今,共有27座(不包含贞节牌坊)。其中,建于梅州城区21座,城外6座。最早的一座牌坊为建于1259年的“童魁坊”。
 
童魁坊的来历

说到“童魁坊”,就要先说说蔡蒙吉其人,蔡蒙吉生于1245年,南宋理宗年代,据蔡氏后人蔡汉寿等人考究,蔡蒙吉居住在梅州城“县治南八十步”,即现梅州城西区牛岗墟、曾井一带,那里南宋时期应该有官家私第一类的蔡氏住宅。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蔡屋为其祖居地。
蔡蒙吉出身于书香门第,祖若霖,父定夫,均为进士,加上他自已,真正“一门公孙三进士”,无比勋贵。“蔡若霖(蒙吉祖父)嘉定四年辛未科进士,钦州推官。”“蔡定夫,若霖子,淳祐四年甲辰科进士,广州清海军节度判官。”
清《嘉应州志》载蔡蒙吉:“‘十二应童子科登,宝佑四年进士第,授迪功郎,再试诠衡复中第一,加三资,授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未之任而丁。世变,知州汤执中檄权梅州签知事、义兵统督。德佑二年,易正大陷梅州,蒙吉被执。正太引兵趋潮州,羁蒙吉于兴宁,使其下陈一元守之。蒙吉骂曰,吾知尽忠报国耳,宁肯从人奴苟生哉!为一元所杀,暴其尸,三日颜色如生。一元异而痤之。时年三十有二。翌年三月,文天祥复梅州,嘉其忠,为文祭之,棺敛其尸,还葬于饶塘堡(今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练坑。’其祭文云:‘蔡公之忠魂,无往不在:在天地为神只,在山川为为社稷,在郡邑为乡贤。春秋二祭,庙食万年。噫公之生也,名垂竹帛;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为朝廷使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仪型。’”
宋宝佑元年至景定年间(1253年-1264年),福建宁化乡贡进士侯安国来梅州任教授(《嘉应州志》,光绪二十七年本卷二十三·人物载),隶籍于城东攀桂坊,以免除入学者徭役来鼓励梅人读书。
清郝玉麟主修的《广东通志》人物列传载:“侯安国本闽之宁化人。宋时由乡贡进士,教授梅州。乐其风土,因家焉梅州僻处岭南,经学草昧。安国倡导之,文风日盛。”
蔡蒙吉博学强记,加上家学渊源,八九岁已能背诵五经,侯安国任教授(教,在孔庙讲学,蔡蒙吉又入孔庙拜侯安国为师,更使蔡蒙吉学业精进,深研《春秋》,精通其义。
据《宋史》卷156《选举制二.科目下》载: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命其官,免举无常格。由此看:1、应试者要符合一定年龄,2、应先由地方官向朝庭举荐,3、经国子监验试和中书覆试,最后天子亲试。后可赐官、赐出身,不合格的遣送回籍。
宋宝佑四(1256)年,十二岁的蔡蒙吉应试童子科,登丙辰科进士及第,被称为南宋“神童进士”。
可以看出,少年蔡蒙吉的聪明和好学得到了地方官的肯定,获得举荐而到京城应试童子科。
至十五岁,朝庭授职迪功郎,为此,当时梅州程乡县令(《嘉应州志》:绍兴十四(1144)年又复置梅州,仍下辖程乡县,属广南东路。)贾全在其住宅门口立“童魁坊”以彰其绩。
南宋孝宗朝以后,十岁以下应童子举基本已成定制,梁克家在“淳熙七年(1180年)童子举条目下注明:“先一岁旨挥:自今童子举并要年十岁以下,通通六经及语孟全文,方许赴试。”此后,童子应举年龄在十岁以上可考者只有蔡蒙吉一人。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三一《蔡蒙吉》,《宋史资料萃编》第一辑。“年十二应童子科,登宝佑四年进士第”。这只是特例。
南宋以后,一般童子科出身者,最多只给予“免文解”的优待,合格童子若要参加科举考试,可免地方解试,直接参加礼部省试。
文官、寄禄官:有出身者(进士)带“左”字,无出身者带“右”字,童子科授官一般加一“右”字,说明不受朝庭重视。右“迪功郎”,不在重视范围。没有被列入“有出身人”之列。
从史料来看,蔡蒙吉考取童子科所获授官应为“右‘迪功郎’”,未被朝庭重视,但地方官府立坊表彰,应是激励成份大于功名本身。
宋高宗(《宋会要》选举之二七、二八《童子出身》:联自即位以来,童子以诵书推恩多矣,未闻有登科显名者。
在宋代,唯有进士科与制科最为荣耀。其它都不被载入登科记中。
因童子科不被重视,蔡蒙吉只有继续努力进取,通过参加科举来获取出身,后来(有说二十五岁,无据可查)进京(临安,即今杭州)试铨衡复中第一,朝命加三资,授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功名,此时,梅州官府在蔡府门前更立一牌匾“德泽坊”。这样看,“德泽坊”与“童魁坊”应是两个坊表授于同一府第,当然,从含金量来说,“德泽坊”高于“童魁坊”,但从时间上来说,“童魁坊”早于“德泽坊”。
德佑元(1275)年,元兵南侵,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文天祥奉诏书勤王抗元。这消息传出,在闽粤赣边之赣南、闽西、梅州三地,客家人各宗族亦发动组织义军,“八千弟子走勤王”,此前,蔡蒙吉受南宋朝庭加三资授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蔡蒙吉未莅任,因战事起,梅州知州汤执中请他出任梅州签书事义兵统督,蔡蒙吉临危受命,捐出薪俸与家产充实军饷,并在松源老家捐出私人土地创办“义学”。
德佑二(1276)年,元将易正大率兵由浙江向福建进攻,一路势如破竹,福州、泉州一带南宋守军不敢抵抗、望风而降,一路推进,攻向梅州,州官怯战降敌,城破,蔡蒙吉督义兵六千余人坚持抵抗,鏖战半月,“州人士死者十盖八九,井邑皆空。”(黄遵宪《已亥杂诗》),终因破城无据且得不到援助而兵败被俘。易正大兵锋直诣潮汕,把蔡蒙吉监禁在兴宁城,易部留守将官陈一元对其尽施酷刑、欲迫其投降,蒙吉坚决拒绝并加痛斥:"吾只知尽忠报国,岂肯从人奴而苟生",遂被杀害,暴尸三日,“三日颜色如生。一元异而痤(剉?)之”,年仅32岁。
蔡蒙吉以奋力抗元而就义,“童魁坊”、“德泽坊”不被保护,同时毁于战火。

 



望杏坊的来历

 “望杏坊”作为人文社区,地点在今萝卜坪、十甲尾一带,坊表则位于今梅州市梅江区西郊十甲尾大觉寺前。
梅州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清初期,梅城有民谣曰:“百花洲尾齐州前,诸生出状元”,民谣虽短,人心可知。在“一朝高中,平步青云”的科举时代,很多读书人在梅城西郊结群而居,一时文风鼎盛。
为了改变命运,结群而居的读书人勤奋好学、相互攀比、努力上进。清康熙十二(1673)年,当时梅州知县王仕云为当地浓厚的读书风气所触动,深深体会到读书人的良苦用心,便顺应民意,祈望“人才辈出”,在当时人流比较集中、文风一贯盛旺、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建筑物大觉寺前建了一个坊表,题名:“望杏坊”。
康熙二十八(1689)年,附近民居火灾,殃及坊表,致倒塌湮灭。
因牌坊的树立,城区居民便把这一带地方习惯性地称为“望杏坊”,后坊表虽毁,“望杏坊”地名却延用了200余年,至民国初期,可能因各行各业繁荣昌盛,曾改名 “红杏坊”。


童魁坊与望杏坊的联系

“童魁坊”在现梅州城西区牛岗墟、曾井一带;望杏坊已作为地名,延伸范围:街道十甲尾、黄泥墩、月影塘、禾好塘、更楼下一带。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童魁坊”坊表应在今望杏坊地域范围内。
从年份上来说,“童魁坊”立于宋朝末年,是梅州有记录的第一座牌坊,意义非凡,但元初毁于战火,已难查考;“望杏坊”坊表立于清初,“望杏坊”作为地名则已延用几百年。
从人物上来说,“童魁坊”是为蔡蒙吉个人功业而立,蔡是著名诗人和民族英雄,名入“五忠祠”,位列“七贤亭”,是爱国主义教育一面旗帜。“望杏坊”则是为激励读书人而立,单从坊表性质来说,没有实指,但作为地名,人文社区,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学子无数,名人无数。
“童魁坊”与“望杏坊”作为两个梅州见证历史的坊表,同处望杏坊社区,并不冲突。
“童魁坊”作为年代久远的历史遗迹,已渐在梅城人的记忆中抹去,寻找坊址已十分困难;但“望杏坊”,位于大觉寺前,有据可查,坊内出状元虽未能实现,也已没有了坊表的专属意义,但作为地名,历经风雨三百余年,有说不完的人文故事,以及斑驳的骑楼和骑楼里承载的老梅城记忆。
“望杏坊”的西南面即旧程江河,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曾经有一个货运码头,货源充足,带望了周边商业。各行各业的商户争相在码头附近建房经营,中西式楼房拔地而起,在政府干预下,骑楼和店铺统一规划成街道,20世纪30年代,逐渐建成的中山街、中华街、辅庭路等成为梅城最热闹的街道,百货、酒楼、旅社,餐馆、米铺、布铺、金店和钱庄,成行成市、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很多的进口商品店,其中,中华街又叫米市巷,油米豆等粮食在这里批发零售,逢年过节街道上那真是人喧马叫。同一条街上临街的骑楼全部相通,即使下雨,逛完整个街上的店铺,都不会湿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人们更加重视了生活的质量和居住的环境。近年来,梅州城市建设风生水起,一河二岸美仑美奂,“世界客都”车水马龙,为“诗画梅江”擦亮名片,梅江区又在城东重点打造了古文化景区“攀桂坊”、城西打造“望杏坊”,“上市梁,下市黄”两个旗鼓相当的人文社区,东西对称。
望杏坊社区杏树成林,“杏花两株能白红。”可以想象,每年的三月,一团团、一簇簇杏花绽放枝头,那美景,红的艳丽,粉的妖娆,白的纯洁,“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走进望杏坊,除了骑楼和店铺,花红叶绿的园林间座座名居古迹更让人叹为观止,其人文信息,使人流连忘返。这里有乾隆四十四年起连续三科乡试接连考中举人的叶新鉴、叶新莲、叶新丰的故居“联科第”叶屋,做过康王指挥部的太平天国旧址“仁风楼”,著名教育家梁伯聪的故居“鹤和楼”,梅城最早的寺庙、距今1480多年的“大觉寺”,还有“都察院”、“秋官第”、“活泉书室”,“醉经居”、“节操楼”、“如意堂”等等;这里有“一里同科三进士”,“兄弟进士”,还有中国工农红军首任参谋长朱云卿、革命烈士杨广存、黄芸等等。走在其间仿佛还能闻到浓浓的烟火味和书香味。
独独不见“一门三进士”的蔡屋及“童魁坊”坊表。

 

城西大觉寺

近来,由梅州市纪委牵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客家博物馆等有关部门参与,在中国客家博物馆达夫楼建成一个反腐倡廉教育示范基地《梅州名人廉吏馆》,入选了19位梅州籍名人廉吏陈展,蔡蒙吉入选其中。
“望杏坊”、“童魁坊”,坊表同位于梅城西区,都有见证客都文化辉煌的价值,是梅州城区乃至整个客家地区宝贵的历史遗产。蔡屋不能复,“童魁坊”坊表应可复,如能共同打造、资源互补,把弘扬蔡蒙吉的忠孝廉节的议题融入望杏坊人文社区、古文化打造中,将使园区内涵更丰富。 

参考:
1、《梅州文化通史》155
2、清《嘉应州志》、《广东通志》
3、宋高宗(《宋会要》选举之二七、二八《童子出身》
4、《宋史》卷156《选举制二.科目下》
5、清 陆心源:《宋史翼》
6、蔡汉寿:蔡蒙吉入展《梅州名人廉吏馆》
7、《程江县志》

作者:饶小舒
饶小舒,笔名:李子山人,梅州市诗词学会监事长,梅岭诗词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梅县区客家文化研究会理事,梅江诗词学会会员,梅县区作协会员,《梅岭诗风》主编,《客家文化》编辑,《梅州红色文化》编辑,文章、诗词多次获奖,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及悬挂于多个景点。

客都原创,让客家告诉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元英雄——蔡蒙吉
蔡蒙吉故居一门三进士
梅州最大、最高、最老的围龙屋都在哪?
走进梅州 | 南宋抗元英雄蔡蒙吉故居
松源蔡氏开基祖裔孙隆重举行纪念福粤公诞辰900周年暨民族英雄蒙吉公英勇就义740周年大会
文天祥式的民族英雄蔡蒙吉及其后裔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