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7)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弗始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斯:这。恶已:恶,丑也。已,通矣。

第二章第一句很多人解读错了。所谓知美致伪即恶也,这是误读或自由发挥了。根据上下文,我认为应该解读成,天下人知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或称为参照。后面一句更为明显,知善是因为有不善存在或称为参照。没有恶也就无所谓善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以下几句是说明阴阳相辅相成,并相互转换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的圣人可以大致解读成“聪明的管理者”,聪明之处就是无为而治,管理者不必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应该洞悉道之规律,依道而为,形若无为无痕也,不能夸夸其谈肆意妄为横加干涉。

万物作,作,兴起生长之意。弗始,不改初始或其内在规律,不带有固执的己见而只能顺势而为。另一个版本是“万物作焉而不辞”,不辞,不回避客观看待自然规律。

这里主要表达的是不能逞能妄为,而应该顺道而为犹如不为。不能居功自傲,美誉自成。

这一章主要谈了阴阳辩证相辅相成与遵循客观规律而达成无为而治的理念。充满了辩证法的精髓与睿智。此章是对第一章的延续与展开,如果第一章是偏重于老子的认识论,那么此章就是方法论了!

有个哲学家说过:人们讲得最多的,却往往是他最不了解的,人们对部分事物和表面现象的关注,常常会忽视整体的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认识论与方法论都是道法自然而得的收获啊!

看看网络上整日偏激互掐,骂声隆隆,我的看法主要还是不懂辩证法所致吧!赶快来学习道德经吧!它能够给你看卷有益的常看常新的启迪!

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另外,老子要比马克思早数千年,中国有享誉世界的《道德经》,这也是中国人应该珍惜与发扬的自豪之事啊!

老子加马克思,一定是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二章 处无为事,行不言教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之美之为美
《道德经》第二章
《道德经》当中,那些让人醍醐灌顶的句子(心烦意乱时不妨细读)
道祖吕洞宾告诉你真正的《道德经》,南怀瑾只理解了十分之一
徐慎檀:《道德经》第二章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