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野圭吾:比推理小说更复杂的,是人心

阅读 是我们离美最近的时刻


比推理小说更复杂的,是人心 来自上官文露读书会 15:40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文 吴骏 | 主播 上官文露





  / Part 01 

「 从彻头彻尾的“语文黑”到风靡全球的大作家 


提及如今的文坛,东野圭吾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是推理小说界罕见的“三冠王”,更是能与村上春树在作家富豪榜上轮坐榜首的畅销作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作家,曾经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语文黑。

东野圭吾童年时期没有读完过任何一本书,母亲对此非常担忧,便绞尽脑汁为他挑选了一本《伽利略传》,这是一本难得受到东野圭吾好评的作品,但是反而让他对语文更加不屑一顾起来。东野圭吾在他的一本自传中解释了它当时清奇的脑回路。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科学真伟大。


不可否认,当时的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以后的路。我开始抵触除了算术(数学)和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觉得学习其他东西只不过是在白费脑筋。我脑中的公式是这样的:


科学伟大→科学之外的学问狗屁不如→语文之类的不学也无所谓→语文就是读书→所以不读书也无所谓


——东野圭吾《我的晃荡的青春》



而从东野圭吾长大到他成名之前的人生来看,他确实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理工男”。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


那么这位资深的语文黑,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作家呢?我们可以从东野圭吾的自述与采访中窥探一二。东野圭吾在少年时期就曾表露出对经济独立的渴望,成名之后也觉得“自己一个人也能赚钱”是成为作家的一点好处。东野圭吾其实还很喜欢拍电影,但因为这个梦想有些太奢侈,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去写作的。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东野圭吾曾经说过,自己想写出只有东野圭吾才能写出的作品。只有这样的野心,才能支撑东野圭吾熬过他今后人生中最艰难的“十年沉寂”。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早期的作品也非常符合他理工男的人设,是着重于严密推理的传统本格派。他凭借着令人叹服的诡计与曲折离奇的案情,拿下了日本著名的江户川乱步奖,但之后便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十年沉寂。

 

我们无法理解对于东野圭吾来说这十年是如何的煎熬,在这期间,东野圭吾不仅事业一蹶不振,更是与相爱多年的妻子离婚了。也许就是那段灰暗的岁月,让东野圭吾对于推理小说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与爱妻离婚后的第二年,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东野圭吾出版了有关中年夫妻的长篇小说《秘密》,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他在书中写道:“不是所有的悲伤都能被看到。”那个曾经认为逻辑才是一切的东野圭吾,终于看到了理性无法触及的地方。他的这些转变,也奠定了他未来的大师之路。



无分本格派或是社会派,这是东野圭吾的专属风格,他将极致的诡计融入日常生活中,对决的双方是天才更是凡人。

 

就像《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小说,男主角没有借助任何高科技设备,书中也没有故意误导读者的情节,却完成了将死亡时间推迟一天的完美计谋,让人大呼过瘾。同样,在这本书中,结局并不是侦探推理的胜利,而是罪犯主动选择自首。 在感性与理性的对决中,东野圭吾更愿意用感性去救赎理性不能触及的地方——人性。





  / Part 02 

「 发现被天才侦探们忽略的一环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大众关注什么,什么就可以成为小说的素材,这已经成为了我创作的真理。因此,我只需要关注一下大家的焦点,看看这些话题性的焦点是不是自己擅长的,有没有可能写成故事。我很走运,通常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那么,我当然愿意拿起笔写下这些东西。


——东野圭吾



“江歌案”曾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案件发生在日本,留学生少女江歌为了保护同居的朋友刘鑫,被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杀害。身上多处刀伤,失血过多而死。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挑战人性底线的案件。根据邻居的证言推断,案发当天因为陈与刘有感情冲突,所以三人在江歌的住所门外争吵了起来。刘先一步进屋,江歌与陈继续争吵。之后陈持刀恐吓江歌,要求刘开门。刘在屋内拨通了报警电话,根据警方提供的录音,证明刘此时已经将门反锁,江歌知道刘不会开门,于是开始自救,手指上留下了极深的防御伤。而当警方赶到,江歌已经被陈杀害。因为陈与刘多次更改证言,案件细节的真相已经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想象大致经过,刘鑫将门反锁,陈世峰一怒之下杀害了无辜的江歌。

而之后的刘鑫做了什么呢?她告诉江歌的母亲,自己没有锁门、自己不知道门外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凶手是谁。她拉黑了江歌母亲的微信,当这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甚至威胁江歌母亲,如果这件事再上新闻,她就停止协助警方调查。

江歌为保护朋友而死,却连最起码的案件真相都被隐藏。刘鑫的所作所为,刷新了普通人对“自私”这个词的想象。

这起案件的社会影响力远超许多犯罪手法更复杂的刑事案件,也许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更令人恐惧的不是罪犯魔术般的犯罪手法,而是隐藏在案件背后的险恶人心。



其实不仅是“江歌案”,之前的“药家鑫案”、“辱母案”皆是如此,在这些案件背后,其实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挣扎。而每次讲到这里,想必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东野圭吾的名字,那个一位将人性的恶与美全都写到极致的天才作家。

 

我们最熟悉的侦探形象应当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位经典的角色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推理小说家们效仿的对象,侦探们往往才华横溢、头脑冷静、果敢敏锐,为了不太过虚幻,还要加入一些可有可无的小缺点与怪癖。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罪犯的对立面。


|《神探夏洛克》


相比之下,东野圭吾的侦探似乎不够完美。他们会爱上罪犯、会对法律产生怀疑、会在正义的天平上犹豫不前。东野圭吾用这种方式补充被名侦探们忽略的一环,人世间的正义与邪恶并非泾渭分明,很多罪犯都是普通人。于是他揭开这个世界的阴暗,用案件背后的凄凉,来问责这个社会。

 

令东野圭吾名声大造的《白夜行》是一部压抑得令人窒息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女主角雪穗可以说是蛇蝎美人的代表。她童年被母亲强迫卖淫,这段经历让她以类似的方式伤害所有质疑她的人。

这部《白夜行》引起了日本文学界诸多的批判之声,但依旧阻挡不了它的畅销。人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是不是真的不用去关注犯罪动机?是不是真的可以忽略罪犯的痛苦?这也成为了许多新时期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 Part 03 

「 追寻人性的解答 


在豆瓣超9分的日剧《非自然死亡》中,三澄医生在法庭上说过:“遗体摆在我们面前就说明了,生命被剥夺,这个无法挽回的事实。不用知道犯人的心情,也没有必要理解你,我们对于不幸的身世不感兴趣,也不管动机是什么。”

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人们对“罪犯也很可怜”的圣母论调厌恶至极,于是干脆选择放弃去了解罪犯的人性,只想看到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但究竟是什么动机让人必须以犯罪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疑问在东野圭吾笔下变得尤其重要,甚至很多时候,杀人动机才是东野圭吾小说的主线剧情,罪犯才是真正的主角。

“法律根本不了解人性的脆弱。”但东野圭吾懂得,所以他才要不停的创作。每一个案件都有一个理性的真相,因为东野圭吾的用意并不是要我们同情罪犯,他只是想写出那些犯罪者的自白书,阐述那些无法挣脱的命运与内心无法逃离的恶意。犯罪者不值得同情,但人性是共通的。这些压垮他们的命运与恶意,也在挤压着我们,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东野圭吾的书中即使没有恐怖的情节,也能让人后背生寒的原因吧。



在《彷徨之刃》一书中,东野圭吾将笔锋直指未成年犯罪。由于法律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使奸杀了少女的男孩们依旧快乐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受害少女的父亲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走上了私自制裁男孩们的道路,成为了凶手。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却能让人通过简单的叙述便感到不寒而栗。面对着这样的法律制度,我们找到了案件的答案,可谁来给人性一个解答?如果我们是那个失去女儿的父亲,我们能不能忍受那些未成年凶手拥有美好的未来?


“罪犯哪里分老人和小孩,罪犯就是罪犯”

“警察保护的不是市民,而是法律。”


在人性面前,就连手握法律利刃的警察也会感到彷徨。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罪犯的动机?在这场问责中,以彷徨作结。因为我们守护的法律是不完善的,如果不去倾听这些手握凶器的罪犯,我们就永远无法让法律与人性彻底和解。





  / Part 04 

「 看遍了黑暗的人才懂如何温柔对待世界 


编剧史航在看过东野圭吾的自传后写道:“我看了这本书知道了他跟我们过着一样的抽抽巴巴的青春,所以我放心了。”这句话比后来书封上很多的名人推荐都更加深入我心。

 

我们之前介绍了那么多东野圭吾对于人性的思考,可能会有不熟悉这位作家的朋友误以为他的作品尽是绝望与黑暗的。但其实恰恰相反。有很大一部分中国读者第一次阅读东野圭吾,并不是他的推理小说,而是一部《解忧杂货店》。来自各个时空迷茫的人们给杂货铺的浪矢爷爷寄去信件,诉说自己的烦恼。浪矢爷爷也会真诚的给予答复。整部书虽然有些魔幻色彩,但并没有用来改变人物的命运。因为东野圭吾用一本书告诉我们,你烦恼的事,其实心中自有答案。你只是需要一点鼓励、一点出发的理由。

 

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像寒冷冬夜里自己家亮着灯的厨房一样温暖”的作品,这种平静却隽永的温暖,就是东野在不停追寻人性极端的善与恶之后,沉淀下来的睿智。是看过惊涛骇浪之后,人们向往的一种平静。



只有脆弱的人,才能知道人们最需要的精神支柱不是伟大的道德,而是一句简单的肯定与真诚的鼓励。东野圭吾出版过两本自传,一本写他如何成名,没什么意思。值得一看的是另一部,叫《我的晃荡的青春》。书中的东野圭吾与大多数晃荡着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有点小脾气,对很多事都忍不住吐槽两句的年轻人。他的青春一点都不刺激,放在任何一部“青春疼痛”文学中,只能算是一个“背景同学甲”。他学习不太好,打架也不行,他的青春充满自嘲,又总是在自嘲中找到合适的梗去抖抖机灵。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成就了一个平等看待“小人物”的东野圭吾。因为自己曾活得像“一颗无用的齿轮”,才理解哪怕是无用的齿轮也该自己去选择人生。

 

当有人问起东野圭吾为什么成为小说家时,他的回答很单纯: “因为这样我即使一个人也能生活。”无论过了多久,他还是青春期里那个“晃荡”的男孩。但这不妨碍他用最完美的诡计与最纯粹的人性书写下了一个属于东野圭吾的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麦小麦:东野圭吾的七个关键词
名案件的作者们——那些经典的日本推理小说家
看东野圭吾讲故事
书评丨人性的修罗场上:深不可测的恶意
《恶意》:我恨你,这次是真的
精妙的悬疑布局,《祈祷落幕时》直触人心,悬疑的外壳下却是人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