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甜味剂争议这么大,到底能不能用了?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把握这些注意事项,也可以享受甜蜜!



甜,
是人类自出生开始就无法拒绝的诱惑,
但带来甜味的传统食材,
如蔗糖、果糖、蜂蜜、果葡糖浆等,
因为自身的能量和不良代谢影响,
变成了现代人日益严重的,
包括肥胖在内的各种代谢问题的幕后推手,
甚至发生糖化进而促进衰老。

很多关注健康的小伙伴已将抗糖提上日程,
那有没有适合抗糖期的甜呢?

甜味剂,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

图片来源:网络

01

了解甜味剂

甜味剂是一类食品添加剂,可以取代蔗糖,作为糖尿病人和肥胖病人的糖代品。按其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也就是说营养性甜味剂还是会提供一定的能量,而非营养性甜味剂的能量则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共19种。


营养性甜味剂INTERVIEW

优点:

  • 不完全被人体吸收;

  • 不易引起血糖波动(代谢途径不同)

  • 不发生糖化反应。


缺点:

  • 能量依然存在,对于严格控制能量人群仍需引起注意,推荐选择更高甜度(更少用量)/更低能量的种类便更有利于能量控制;

  • 胃肠症状,肠道菌群可利用不被人体吸收的部分,部分人群可能有产气增多、腹胀,甚至腹泻等胃肠不适。

选择推荐——赤藓糖醇

  • 高甜度/热量比:同等甜度,摄入能量更低;

  • 胃肠不适发生率更低:可供肠道菌群利用比例低。



非营养性甜味剂INTERVIEW

优点:

  • 高甜度;

  • 能量接近零;

  • 不发生糖化反应。


缺点:

  • 高剂量使用的毒性/致癌性(一般日常使用过量风险较低)

  • 潜在的代谢影响不明确。


争议成分:

糖精:我国允许的限制剂量远低于致癌剂量且禁用于婴幼儿食品。


02

使用顾虑

近年来对于甜味剂使用的安全性的顾虑越来越小,人们也越来越寄希望于使用低能量甜味剂来改善由于糖类摄入过度而引起的肥胖和代谢问题。随着研究深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实际减肥效果可能并没有那么好

一项大规模研究将641名荷兰儿童随机分组,每人每天喝一罐无糖非碳酸饮料或是含糖非碳酸饮料,连续喝18个月后,相较于同年龄普通儿童,两组儿童都持续增重;无糖饮料组增重少于含糖饮料组,但并不显著,而且令人失望的是,饱腹感与含糖饮料组差别很小。一些学者认为,这是由于甜味剂的使用降低了大脑对于甜味的反应,或者说降低了人们对甜味的敏感度,从而促使人们在其他食物选择时倾向于摄入更多的糖分。

图片来源:网络

影响肠道健康

也有研究显示,长期甜味剂摄入会减少实验动物的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其中有益菌受到的影响更大,进而影响肠道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03

用or不用

甜味剂能不能用?

用或不用,取决于是否正确看待甜味剂。从整体饮食调整来看,甜味剂替代并不是最终目的,降低添加糖摄入才是,要以健康饮食为最终目标。甜味剂并不是灵丹妙药,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肥胖和代谢问题,但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特性达到改善饮食行为的目的。甜味依赖度较大的人可以把甜味剂作为调整饮食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甜味剂替代小TIPS:

1、初期替代;
2、过程减量;

3、养成健康低糖饮食习惯。


注意事项

1、阿斯巴甜不适用于苯丙酮尿症患者,含有阿斯巴甜食品应带有警告标示,并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2、炎症性肠病患者应避免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低聚糖也具有甜味,且有益于肠道健康,在我国标准中属于食品营养强化剂。

参考资料:
1、(美)弗朗西斯·显凯维奇·赛泽(Frances Sienkiewicz Sizer),(美)埃莉诺.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第1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04.
2、(英)蒂姆·斯佩克特著,李超群译.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760—2014.
4、de Ruyter JC,Olthof MR,Seidell JC,Katan MB.A trial of sugar-free or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body weight in children.N Engl J Med.2012 Oct 11;367(15):1397-406.
5、Levine A,Rhodes JM,Lindsay JO,Abreu MT,Kamm MA,Gibson PR,Gasche C,Silverberg MS,Mahadevan U,Boneh RS,Wine E,Damas OM,Syme G,Trakman GL,Yao CK,Stockhamer S,Hammami MB,Garces LC,Rogler G,Koutroubakis IE,Ananthakrishnan AN,McKeever L,Lewis JD.Dietary Guida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0 May;18(6):1381-1392.

本文来源丨食之有理

本文作者陈倩怡 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责任编辑丨泡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糖甜饮料,喝了能帮助减肥吗?
对无糖甜饮料的“期待”与“失望”:Why & How
无糖饮料更健康?可别了!浙一专家:它的危害暗戳戳,还可能致癌!
知名“无糖饮料”道歉:我不仅含糖,还有各种各样的糖
谢邀,为什么无糖月饼会成为泻药?
吃糖需懂“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