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被尘世遗忘六百年,保存仍然完好的明代军事屯堡—隆里古城

做为一个喜欢拍人文风光的摄影师,去过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区的众多古城,其实现在大部分古城也只是有名无实,虚有其表。只是一个城,而没有了古的韵味。就象丽江古城,大理古城,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里面灯红酒绿,全是酒吧、餐厅和客栈,已经失去了古城原有宁静的味道,而沦落为一个商业化的旅游景点了。但前段时间刚去的一座古城改变了我对以往古城的印象。


一次不经意的机会来到贵州黔东南的隆里古城,原本没报太多期待,只是想草草的看一下就走,但进踏进这座古城,我却被这里原始自然的风貌深深吸引住了。


我们到来时,古城刚下完一场大雪,石板的街道上仍残留不少白雪,古城的小巷内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就连当地人也不多,非常古朴宁静。


中国的大部分古城都开发成了景点,利用古城之名吸引游客,而隆里古城基本上没有什么商铺,更没有酒吧咖啡之类商业氛围的。而且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活着的古城,里面都是当地原住民生活。


里面为数不多的几家小客栈,也没在醒目的大招牌,只有一面迎风摇曳的红布,上面写着某客舍,仿佛有一种时空的带入感觉,一幅年代久远的画面出现在我面前。一位长途跋涉的旅人,投宿在这家古城内的小客栈,热情的的小二端着热乎乎的饭菜招呼远到而来的客人,客栈虽然不大,但却给奔走一天的旅人无比的温暖。


这是隆里古城内的卫生室,也是在一栋古老的木宅中,如果不是那个显眼红十字的标志,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小小的卫生室。


这是古城内唯一的一座书院—龙标书院,是为了纪念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到龙丁二烯为尉(因贬到龙标为尉,时人称之“王龙标”),故将书院取名“龙标书院”。



龙标书院面墙是青砖叠砌古式牌坊图案,共在层,坊宽14.3米,正中开方形大门,门高2.7米,宽1.7米,青石条门坎,两扇木制大门,门前两级石阶。


大门左右两边各有一拱形侧门图案,宽1米,高2.2米,大门上方用青砖镶砌横匾,上画“日龄跨鹤图”,一层左右侧门上方横幅各写“圣域”、“贤关”二字,二层左右两边上方各写横幅“山高”、“水长”二字,大门两边砖墙条幅都有对联。


书院内孔老夫子的画像,画像的两侧对联写着”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真实的反应了,隆里古城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龙标书院不仅是一个供游人参观,它仍发挥其教育的价值,书院内藏书颇丰,桌椅整体排列,可以在这里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远离手机和微信,静静的读一本书,感受当年古人勤奋读书时的场景。


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西南边。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


隆里古城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军事城堡,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布局独特,保存完好,1999年已列为中挪国际文化合作建设项目,是贵州省四个生态博物馆及二十个重点保护与发展的民族文化村镇之一。


古城周围存留的文物古迹,给后人留下遥远的遐想及考古依据,如古城墙、书院、古街、古井、古桥、古墓、古碑等,其中以龙标书院、状元桥、状元墓、状元祠最为著名。

 


这是隆里古城的戏台,戏台两傍挂满了红灯笼,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这是他们的三大文化瑰宝,尤其玩龙灯,龙灯制作精巧,气势宏大,表演技巧高超,活灵活现,蜚声国内外。每年春节耍龙灯,是古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要赶来观看。


古城街道:隆里城所有街道都用鹅卵石铺成各种图形,被当地人称为“花街”,以蜈蚣、古钱币居多,并设有环城路,沿城墙通全城。


隆里古城东门:青阳门。明代为戍楼,清代改为鼓楼祀神;光绪3年重修,公元2002年维修。青阳门是隆里标志性建筑。


隆里古城的二郎庙,可能天气太冷,未开门,所以不能进入,有些小遗憾!


隆里古城虽处居侗乡,但其实其建筑风格、民风民俗、百姓服饰、生活习惯等等与北侗人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原来屯边的中原汉民的后裔。



其祖先来自中原江南的安徽、江西等省,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化,多以汉文化为主,特别是以江南文化最为重,整体而言,它是儒、佛、道家文化与当地苗侗文化元素的融合,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但又与之有相通相似的亚文化群体。

 

隆里古城近似长方形,南北宽217米,东西长222米。古城内部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至今600多年,城内格局依然完整如初,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


古城内街道20余条,全用鹅卵石铺成背形花街路面,镶嵌出各种图案。民居建筑也大多还保留着汉文化的特点,以安徽、江西居多,其建筑形式、艺术手法均具明显的徽派建筑特点。


隆里古城与镇远古镇、肇兴侗寨,或西江千户苗寨相比,这里要安静许多,甚至很多贵州人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但正是因为它的低调,让这里避免商业化的过度破坏,至今仍然象从前一样,保持着原始而传统的风情与文化,是一座“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文化宝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代军事城堡——隆里古城
王昌龄被贬的地方—隆里,虽被遗忘在尘世里,六百年风貌如昔!
这里是锦屏:隆里古镇稻田里军事城堡明代建
黔东南苗侗文化圈有一座“汉文化孤岛”
河北西部近千年的军事重镇,繁华过后,名气不是最大,却值得一去
“胡同里的记忆”,温暖了这条老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