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支撑豫剧等戏曲市场的,不是“娱乐需求”,而是“礼乐需求”

上篇谈了戏曲,尤其是豫剧当前的市场格局,并指出了戏曲的“礼乐”属性。现代人只知“娱乐”,而不知“礼乐”,由此,有必要对戏曲的礼乐属性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礼乐”是戏曲的本质特征,也是戏曲与包括歌曲在内的现代演艺形式的关键区别所在。歌曲等现代演艺形式,本质是“娱乐”,而非“礼乐”。

关于“礼乐”,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形式层面和内涵层面。《论语》记录了孔子的一句名言:“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意思是,礼啊,难道是仅仅是敬献玉帛之类的外在形式吗?乐啊,难道是仅仅是钟鼓之音的外在形式吗。

孔子在这里只是反问,对仅仅追求礼乐之外在形式的行为予以质疑和批评。综合研究《论语》和孔子的思想,可知,礼乐的内涵就是仁义、道义,就是人心、人性。到了宋明理学时期,将这一内涵提炼为“心即理”、“性即理”。“理”就是仁义、道义,“心”、“性”就是人心、人性。儒家认为,仁义、道义本于人心、人性,甚至将仁义、道义直接与人性等同,人性即仁义,人性即道义。

礼乐的形式,又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礼乐”就是指各种礼仪形式,包括葬礼、婚礼、迎来送往等人生之礼,以及对神灵和祖先的祭拜之礼。广义的“礼乐”指的个人合理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和社会合理的运行方式。个人的行为应该是有“礼”的,社会的表现应该是有“礼”的。

狭义的礼乐就是正规的礼仪形式,人生最要有的礼仪有两个:丧礼和婚礼。丧礼和婚礼不仅是中国古人最重要的两个大礼,当下的中国也是如此。

礼仪之所以被叫做“礼乐”原因在于,完整的礼仪包括两个部分:礼的部分和乐的部分。礼的部分指的是人的程序性行为,乐的部分则是为人的程序性行为所进行的音乐伴奏。

当下中国的丧礼和婚礼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分成了城市式的和农村式的。城市式的礼是受西方的影响而出现的,是西化的,而农村的礼,尤其是中原一带农村的礼,则是主要对传统的继承,是中式的。

就婚礼而言,城市式的婚礼表现出强烈的去礼乐化,越来越娱乐化、搞笑化、低俗化。司仪个个都追求象个相声演员,以不择手段逗笑新郎新娘和嘉宾为荣耀。而农村的婚礼,尤其是中原一带的婚礼,还在固守着传统的“拜天地”的礼乐形式,最起码,跪拜祖先、跪拜父母是一定要进行的。

戏曲,尤其是豫剧,与礼乐的联系,主要就是在乐上。在中原豫剧文化圈中的农村,尤其是东部地区,婚礼和丧礼,即俗话说的红白喜事,一定是要请职业的唢呐班子去伴奏的。这些唢呐班所演奏的曲目,则是主要是豫剧中的段子。也就是说,豫剧的曲调,就是为婚礼和葬礼所伴奏的音乐。

从起源上看,为婚礼和丧礼进行伴奏的行为,显然要远远早于豫剧的出现,早于戏曲的出现。那么,婚礼丧礼的伴奏音乐也一定早于戏曲和豫剧的出现。这意味着对戏曲、豫剧而言,它们曲调是早已存在的。戏曲的出现,只是使用早已存在的曲调,然后再加上戏词、情节。

也就是说,戏曲的音乐部分,是对礼乐之乐的直接继承。也可以说,是礼乐之乐,孕育了戏曲。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也是属于礼乐的。在传统上,请戏班子唱戏是和节日的礼,以及人生中的大礼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传统中的重大节日,包括庙会,其核心部分都是对神灵的祭祀仪式。庙会之“庙”,就是神庙之庙,庙会就是为祭拜神灵而举行的节日活动。人生大礼,除了婚礼丧礼之外,还包括孩子出生、老人祝寿等,这些场合都可以请人唱戏,只要经济条件允许。

农村的戏曲市场与城市的戏曲市场截然不同。在城市,要看戏就必须买票去剧场,观众要直接出钱。但是在农村,看戏本身是不花钱的。戏班的收入并不来自门票,而是来自各种礼的主办方,或集体性的,或个人性的。各种节日,都是集体性主办方花钱请戏,而婚丧嫁娶、生子庆寿则是个人花钱请戏。

显然,对于花钱请戏的主办方来说,支持他们请戏的需求显然不是娱乐性需求,而是“礼”的需求,或者是“礼乐需求”。

也就是说,对农村的戏曲市场,实际上存在两种需求,由两种需求所支撑。支撑免费听戏的是“娱乐需求”,但是,支撑花钱请戏的则是“礼乐需求”。这与红白喜事花钱请唢呐班一样,完全是“礼”的需求。“礼乐需求”就是“礼”的需求,为完成礼仪程序所必需。唢呐班对农村的婚礼,至少对豫剧文化圈内的婚礼,是“刚需”。

戏曲的这种市场机制和需求内涵与现代演艺市场机制有着本质区别。现代演艺市场只有娱乐需求,而没有礼乐需求。同时,也是城市戏曲市场与农村戏曲市场的区别。在城市戏曲市场中是没有“礼乐需求”的,而只有“娱乐需求”。

这也导致了早已脱离农村,寄生于城市的京剧,与依然扎根于农村的豫剧等剧种的本质区别。当京剧进入北京后,就脱离了农村,脱离了戏曲的本质、本源,其礼乐需求消失了,礼乐属性也淡化了。

豫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市场最发达的剧种,正是受“礼乐需求”所支撑,而非娱乐需求所支撑。

下面再更详细解释一下礼乐的内涵。

古人之所以设计出各种具体的礼的形式,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对礼的直接参与者,让其去表达和体验个人的真实情感。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对于众多的礼仪的观看者,起到一个教育、教化作用,激发他们自身的真实情感,并进行体认。

因此,礼的形式设计,关键在真实,去激发和体认来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因此,《礼记》说:“礼者,理也”。孟子又说:“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这样,“礼”的基础在“理”,而“理”则不过是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共识。孟子进一步解释说,人之所以会如此共识,原因在人心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属性有相同的部分,这就是“四端之心”,因此而“性善”。

因此“礼”的真正关注是人心,而仁义、道义、义理等只不过是人心的基本属性,如果让人自然地去判断选择,其选择的结果一定是符合“礼”的,符合道义、义理的。

戏曲是基于“礼乐”的,是在“礼乐”之上的扩展。在原本礼乐中的曲调之上,加上了由戏文所表达的故事情节。这就决定了戏文的内涵与礼乐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也是为表达和认知人心和义理。

这样戏文就成为“民间史书”和“民间五经”。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核心部分,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学习《五经》和史书中的义理、大义。

蔡氏意学 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赋》刻画古礼,颠覆了秦国不讲礼的刻板印象,为良心剧点赞
?农村办婚礼,客人送的礼真是绝了
某农村办婚礼,客人随的礼也真是绝了!
?某农村办婚礼,客人随的礼也真是绝了
原本需要敬畏
周朝的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传统音乐吗?为什么会认为通过音乐能够控制统治秩序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