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1】成熟的思维模式(上 如何看待疾病?)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黑格尔

同时葆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菲茨杰拉德

不那么凶险的慢性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

----林杰

论力气,人比不过牛;论高大,人比不过大象;论锋牙利爪,人类比不过老虎。论水性,人类游不过鱼;论飞,鸟能在空中自由地飞,而人却不能。但人类却稳稳地统治着地球。

明明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各种动物,人是靠什么来统治地球呢?人,是因为有思想才变得强大的。

很多疾病和基因的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方面至少在目前我们还无能为力的。可有些疾病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遗传造成的,例如龋齿并不是遗传病,我们没有把龋齿遗传给孩子,但我把导致屈龋齿的饮食习惯传给了下一代,孩子长大后可能又将一切传给他的孩子。所以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进化(操作系统的迭代升级)是每个患者需要格外关注的方面,因为每一种慢性病,往往都会对关联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智思维模式。

要彻底与疾病和解或者说战胜心魔,必须重塑认知结构,调整从前的思维模式,这就像给电脑更新甚至重装操作系统一样,硬件可能无法更换,那就优化升级操作系统。这个过程也许非常艰难,因为我们已经形成思维惯性了(不管好坏,已经习惯用一个操作系统运行好久好久了),所以一不小心还是会被思维惯性牵着走。

只有保持开放的态度,发下大愿保持信心,坚持学习,务必时常用一种第三方视角来看自己,不断往积极地方向努力,才有可能去更新甚至替换掉自己的陈旧的操作系统。


本篇也是以启发和个人理解为主,从对待疾病、思考角度等方面展开,抛砖引玉,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也就足够了:

1、疾病给我们什么启示?

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银屑病的皮损只不过是个表相,不是本质。所以外用药肯定是永远无法根治的,你会认可吗?这就涉及到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模式问题;可对于思维模式,这个话题又太大了,每个人的禀赋、环境和个性不同,思维模式自然也会有区别,也没有什么最好的思维这一说,也不一定软件版本越新就越好;这就像操作系统有的人喜欢mac系统,有的人喜欢windows系统,有的人喜欢Android系统,甚至有少数人可以同时容纳多系统而不会错乱。

中医林杰老师说过,慢性疾病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遗传的问题、生活方式问题和思维方式(心智模式)问题。遗传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我们能否通过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呢?

慢性病患者首先是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心智模式,第二才是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而医疗模式在第三步。不强调医疗模式,并不是忽略它了,而是我觉得如果能未病先防、抢占先机是上策;或者说平时注意和疾病先生的关系处理,能够不被疾病先生所左右,而不是消极拖延病症,做埋头鸵鸟只能被动地跟在后面跑。大部分人都是跟在疾病先生后面跑的。这里面就是心智模式的问题。

举个例子吧。普通人要不是实在太难受,谁会去牙科?但是疼啊,恐怖啊,能拖延躲着就躲着吧。虽然知道提前去处理会好点,平时预防是更好,但只有等被牙折磨得连夜握草了,才能以大无畏的勇气冲进牙科医院,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这就是明知道不对了,还是一种胆怯加懒惰的心智模式(被动拖延)的典型。

所谓一个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人生,怎么看待是非。其实就是我经常提到的价值观、性格、道德之类的意思。当你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态就发生很大的改变,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改善了。第二才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体方面的病也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个是医疗模式,属于扶偏救弊,亡羊补牢,是为了补充前两者的不足而存在的。

再举个开放思维的例子。高血压、高血脂、牛皮癣、甚至癌症……所有的病名都只是一个代号,比如这个人叫张三,那个人叫李四。我们很容易被代号困住,忘记去看它背后的实相。聪明的患者就会尽量不用P、皮损、爆发、癣、毒、丑陋这些字眼来刺激自我,他们会换一个词,叫它牛牛、叫它疾病先生、或者起个温和的爱称(小甜甜如何?)。其实还是指的同一个东西,但是用这些词,负面的心理暗示就没有那么强了,患者首先也就没有那么多恐惧。“这不是装着看不见症状,或者不了解身为病人的痛苦,而是强调一点:不那么险恶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牛牛的发作多数时候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就把他当做是善意的提醒。

比如你受了风寒,这时候是感冒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来提醒你受了寒,让你知道该采取一些手段把寒气驱赶出去;当你吃了一些不新鲜或者不卫生的食物,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顺便把病菌排出去;当你长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发红、脾气暴躁来提醒你,把问题的存在表达给你。同样银屑病患者在生活失调后也容易通过皮损的加重来提醒自己。如果没有疾病的提醒,我们也许就对身体的各种超负荷和不平衡无知无觉,一直随波逐流让生活腐化下去。我们要感谢疾病,甚至要感谢死亡,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一种超脱,获得一种更大的幸福快乐,死亡和疾病让我们知道,健康的重要,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珍惜和感恩的心。


苦已经受了,如果没有得到成长,就太亏了。罹患不那么凶险的疾病绝对不是坏事。我们会失眠、会疼痛、会出现牛牛……这都是不同的症状,有着不同的原因。换个角度去看,我们如果多去思考和关注如何获取健康,比直接去盯着消灭这个表面的症状,要重要得多。

所以说我们即可以把疾病当成上天给我们的苦果,更可以当做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这比去一味的战胜疾病,或者吞下苦果要有意义得多。如果胆子再大一点,能把死亡是上天送给我们的一个更大的礼物,我们这一辈子有太多的执着,只有死亡能够让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当然,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及早知道最终我们要放下的时候,我们就会提前放下,未来我们的生活就变得轻松和愉悦。如果说没有死亡,一个人就不会有敬畏心,就可以胡作非为,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而死亡这件事,恰恰因为用一个生命的终结来提醒,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放下的。当你知道可以放下的时候,你面对人生的时候就会从容。

2、慢性病的有效控制,需要病人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现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银屑病,现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医患矛盾突出。有些病越治还越严重,这里面,一方面是患者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医生机械看指标、过度用药、忽视病人个体差异、严格分科的治疗模式是有一定问题的。当然这不能去责怪哪个医生或者医院。现在医生已经成为了压力和风险都很大的工作,因为医院往往人满为患,好医生也确实力不从心,加上当下很多人对于医生和医院过于依赖,认为我负责生病,医生负责治病,医生治不好,就把责任全部推给医院,这是非常无知和可怕的。

患者千万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责任都推给医生,而是跟医生一起商量,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就算找不到;至少怎样避免风险,怎样改变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这都还是可以实现的。医学有个名词叫依从性,讲的就是病人需要和医生完美的配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当然依从性这个词不大好听,我们可以换个说法,比如契合度。

当然,现实中没有那么理想,当下医生责任的工作强度压力很大,很难保证看病的质量。在古时候,药王孙思邈给人看病,首先不是开药,而是看病人这一阶段的生命状态,是意气风发还是失魂落魄,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处理;然后再问病人的饮食起居,各种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果这两招还没搞定,他就给病人一些食疗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导引,再不行就扎针,最后才用汤剂。吃药是最后才使用的手段,有了这样充分的沟通和理解,怎么会发生所谓“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呢?

人类是精神心智和身体的统一,疾病康复的过程,犹如驱散阴影的阳光。如能在精神上引导患者往最阳光、最温暖、最能安心的状态走,形体上引导他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位置回到和谐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愈的本能,辅助以药物的帮助,那您无论有没有穿上那个白大褂,都是个好医生。换句话说,如果患者能做到心智的健全,平和的心态,加上一定的医药知识,自己就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

所以如果再现实生活中,您永远无法找到能够“契合”的医生(这是有可能的),那就多下功夫,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

有上述这些成熟的心智模式和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医疗就会相对变轻松简单点。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疾病原来只是一个代号,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
疾病都是假象,我们常忘记去看它背后的实相
什么是神经官能症
疾病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天下无病”
当思考出岔子时,我们要怎么避免病态思维
医生的宣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