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气、水和温度的养生知识【自我修养32】居住环境要素篇

本文节选自牛人凯叔著《一个慢病患者的自我修养》

第四章 积极去行动(居住环境要素)

上一篇说过太阳,再谈谈空气、水和温度:

 一般在雨后天晴、植被茂盛的地方、空旷海边我们都会感到心旷神怡,这同样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正、负氧离子充足的场合,医学研究表明,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能够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机能,调节机体功能平衡的作用。据考证,空气负氧离子对人体7大系统,近30多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负氧离子在医学界被誉为是“空气维生素”,其主要作用表现在: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研究证实,空气负离子有使血液凝聚流速变慢、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据学者观察,空气负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氧离子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也大有好处,特别有利于慢病患者的病情恢复。

3、负氧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异常明显,这是因为空气负离子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他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有人曾经饰演,在玻璃面罩中吸入空气负离子30分钟,可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2%,而排出二氧化碳量可增加14.5%,故负离子有改善和增加肺功能的作用。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负氧离子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消炎止痛,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负离子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功能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这个还真不是吹牛,我曾经在广西某长寿之乡的大山深处住过一段时间,真心体会到特高浓度负氧离子的地区,真的会起到安神、增加体能、思路清晰、睡眠顺畅的效果。在那些地方,经常是大强度的登山后,休息一会就又精力充沛了,我认为这和血液中氧含量提高后,自然可以促进循环代谢,提振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村民的淡定安详大约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对比而言,如去过氧气过于稀薄的高原地区,就算走路多一点,可能都要多喘几口气,而且还会发生很多心理反应,不过高反这个事个体差异也很大,我个人目前3800米以下身体完全没啥感觉,但大脑容易变得“文艺”,例如我在丽江或香格里拉等等高原西藏发现大脑经常呈现出一种轻度缺氧后的迷蒙状态,情绪也会不大稳定,容易激动,酒量也会变得非常低,加上当地剽悍民风、文艺男女青年特多,再和壮丽景观一综合,容易促成一个个“好事”?该类地区普遍艳遇高发,可能和这个相关。至于这艳遇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就仁者见仁了,但空气稀薄的地区肯定是不利于养生的。至于空气污染的地区,那对身体的伤害就远比空气稀薄更大了,这点显而易见。

接着谈谈水

先说说我们中国古人对水的理解:古代《茶经》就说 山泉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最差。还有俗话“井水不犯河水”,这都是有来历的,如果你喜欢把井水和河水混在一起喝,会有神奇的效果,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

水,英文叫H2O,就是这一种,可我国古人群对饮水非常讲究,会根据水的来源,水势,水气,水质,把水分成上中下品来区分对待,例如冰雪、雨、激流(瀑布水)、露、山泉、涌泉、江、河、湖、井等等等等。

上品是天水,也就是雨水和雪水,这种水轻舞飞扬,质地轻,含杂质少,最适合煎茶,能够把属于阴性的绿茶的清香烘托出来。喝茶的人讲究茶禅一味,以茶悟道,而这种天水就最能通神,善于触发人的灵感和智慧。古人把它收集起来贮藏在水窖、水缸中,闲来饮用。但这个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当下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大部分地区无论是雨水还是雪水估计都不宜饮用了。

下品是地水,包括地上的江水、河水、泉水、井水。地水以奔涌流动的活水为佳,尤其是山泉水最好。北京最好的水就是西山玉泉山的水,明清的时候,故宫里面皇室用水都是从玉泉山经西直门运进城来,所以西直门也叫水门。地水里面矿物质含量高,有的地方水质偏硬,煮水的茶壶里面经常会出现水碱水垢,所以显得阴寒凝重。

最阴寒的水当属井水,可以用来煎煮滋阴补益的中药,比如山东东阿的古井,就是制作阿胶必不可少的原料。至于现在有什么地下几千米抽出的什么XX冰泉,除非特别燥热火大的那种人,大部分朋友最好就少喝了,阴中极品啊。

古人认为最适合饮用的是中品之水,也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露水。人居天地之间,天水地水都不适合,只有露水最好。古代把露水称为“上池水”,道家把露水当作日常饮用和煎药、炼丹的必备,当然当前的露水也和雨水一样存在污染问题。中药还有激流水一说,就是在瀑布中的水,据说用激流水来煮药,药性一下就能冲到全身,这些就有点玄乎了。

谈过古人对水的理解,从现实和科学出发,接着谈谈水,因为时代完全不同了。让多数人人去接什么露水、河水、瀑布水之类的也不大现实。而且当前水污染的问题比空气污染还严重,还能饮用地下水地表水的地方真是太少了。所以,我们接触的最多的大约就是自来水,从我个人建议来看,各地自来水差异挺大的,但有一点共同,就是都还有一定的氯气,所以喝的自来水最好接出来放置半日后烧水引用,如果能装一个品质好点的净水器或者延烧电水壶都是很好的办法。当然,如果有条件喝XX山泉之类的矿泉水那是比较好的选择了。如果有空,还可以研究一下什么叫大分子水和小分子水,这里面是有科学依据的。我还见过土豪从广西巴马定期运水至上海专做泡茶饮用水的个例,但这不具备普遍意义就不说了。

此外,再纠正一些可能不正确的健康理念,例如一天八杯水,多喝水能够排毒,还能够冲刷大肠啥的。长期这么喝水,大约会伤到肾,严重的还会形成肾虚,憋不住尿。中医说的,不渴不喝、不困不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具体喝多少,还是根据个人感觉来吧。总之千万别非给自己定量,这么机械就行。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便利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成果致使胃中存有许多冷水,这种水,多数是直接尿出去,留存下来的,没有办法变成体液。想当初我喝酒都是牛饮,现在想来,真是宁伤身体,不伤感情,自己找死的典型啊。

喝水的学问,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当下人普遍压力大,身体虚所以大约可以提前到三十岁)而言,还有一点,就是不需要大量饮用淡水(白开水),淡水副作用即是过分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中年人肾功能多少都比不上年轻人,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分加入微量盐,还有把汤做成羹,或者鸡蛋甜酒酿、藕粉之类,意图即是避免津液快速丢失,还能滋养身体。

喝冰水、冻饮料需要格外谨慎,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 .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铢积寸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但这也不绝对,身强体壮的人,在燥热难耐时适当喝点也无妨。

有人喜爱就餐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是非常不好的,等你就餐的时分,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受,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通常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可是喝了冰镇水后,没感受了,就容易吃得多,还增加脾胃负担。

最后,说一下温度。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22~26 ℃

当然温度和湿度结合起来看会更准确些,湿度大约60%-80%都属于比较适合皮肤干燥的朋友的。

极端的高温或者低温,干燥或者潮湿,都是不宜居的。这里面还有个误区,就是如何看待一年四季尤其是冬天的?我认为只要不是热带或者寒带地区长大的人,最好还是经历一年四季最好,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经历一下会比较好,野地里长得蔬菜动物,肯定会比大棚或者集中饲养的健壮、滋味更足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最适宜特别虚弱慢性病患者居住的地区还是夏无炎热、冬无寒冷,四季如春的地方(全年温差较小,天然大棚),但肯定不是冬天都会出汗的海南南部这些接近热带地区。冬不藏精,夏必病温,就是说如果冬天休息不好,出汗或者漏精太多的话,冬天虽然快活的过了,到了春夏天我们由于体质虚弱,就会得一些外感类的疾病,或者反而加重慢性病的情况,长此以往,是折寿的。

说了这么多大环境,居室环境的大原则也是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阳光充沛、温湿度适宜、空气污染少且负氧离子丰富(房屋周围有大量绿植或者山水是最好)、有干净的水源、灯光柔和、周遭相对宁静,最重要还有没有装修污染问题的房屋居住,这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这也是完全理想状态,生活中我面要面对各种苦逼的现实,例如我在帮孩子找的学区房时发现,很多学区房哪怕是新楼盘,各方面条件都远不如当前我居住的环境,可房价却高出很多,还被人们趋之若鹜,可见当下城市人价值观之奇特,住房的宜居舒适性显然不是城里人第一位参考标准了。我只能说尽量去按照这个标准去选择,具备的有利条件越多越好。另外,尽可能要避开阴冷潮湿的地方例如地下室,有严重污染问题的居住环境更要远离。

当然,最好是能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城市附近的乡村生活,一个大宅院加几分土地,那基本可以满足上述所有要求,而且单纯从房价成本看,远比在大城市购房要低廉,也不妨碍定期去城里做事情走走。可当下有几个人能创造出这样生活,或者去实践的呢?毕竟社会发展趋势是大城市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多数人憧憬的价值观,而且最大问题是选择这种逆城市化的生活,还要面临着孩子教育、工作赚钱、生活便利等太多现实问题,所以这也注定是极少数人的选择了,我本人算一个吧,不过这种半农办X的生活也有很多问题,貌似舒适而令人向往,但面临的实际困难真的太多太多,例如就算不考虑孩子的教育,可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也非常受限,以至于至今我还在艰难的摸索中(至于那种去神仙住的世外桃源隐居,我不是没试过,但现在已经是彻底放弃了)。所以对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也不要追求所谓极致健康的生活环境。貌似除了阳光权大约是可以尽量去争取的,其他环境要素还是得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取舍,能达到适合自己的中值就不错了(例如在城市选个相对舒适,环境好的小区生活)。至于那种所谓理想的健康无碍生活,到退休时候(没下一代还稍微现实点)能够实现,也许就很不错了。

另外,条件允许的话,慢病患者,每年抽出一些时间,去环境好的地方养生、养心、休息一段时间,把自己的身、心状态调整一下,这大约也是可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负氧离子能否人工制造?
负氧离子在线监测系统
你知道吗室内空气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负氧离子在改善空气环境中的应用
为什么负氧离子能够净化空气?
新房装修好了,有害气体出现了,如何防止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