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汝窑支钉烧是什么?

汝窑的主要特征包括天青釉,香灰胎,蟹爪纹和支钉烧。那么汝窑支钉烧是什么?

宋汝官窑常见满釉支钉烧,也叫裹足或包釉支钉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胚需用一匣(钵)一器装好,并用垫圈或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所以在瓷器的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俗称芝麻钉。

图:北宋汝窑青瓷花式温碗芝麻支钉满釉底足(台北故宫博物院)


什么是支钉烧

支钉烧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垫烧工具烧造瓷器,为了通体满釉瓷器出窑的美观。

满釉 - 通常是指器皿的通体挂釉,包括底部。因为釉在高温下熔融,理化后变成硬度高的半透明状玻璃物质,如果挂满釉直接入窑烧制,一定会使器皿粘在窑里。人们为了使底部挂满釉,出窑后又不失美观就发明了支钉以便解决这一问题。

图:支钉痕,清凉寺汝官窑残片


支钉 - 是烧制陶瓷的原始工具,将支钉放于陶器或瓷器底部。支钉一般手工捏成,小巧,锋利和坚硬。釉也粘支钉,但是支钉毕竟面积小,出窑之后,用东西敲一下就和瓷器分开了。所以底部满釉的器皿通常会有支钉痕迹,支钉烧使底足裹釉工艺不影响瓷器的美观。除支钉烧工艺外,还有垫烧和支垫烧结合的方法。从器物上看,使用支烧具的器物大都是薄釉器,而厚釉器几乎都采用垫烧。

图:清凉寺汝窑垫烧工具 (清凉寺宝丰汝窑博物馆)


裹釉支钉烧工艺的广泛使用

关于裹(包)釉支钉烧工艺,最著名的是宋汝窑,因其支钉痕小而又尖,形状酷似芝麻而被誉为“芝麻钉裹釉支烧”。不过,采用裹釉支烧的工艺的并不始自汝窑,早在五代,北方的耀州窑和南方的越州窑都已使用支钉裹釉支烧。

宋代的几个主要窑口像汝窑、官窑、哥窑等都使用支钉烧。用支钉支烧的瓷器,底部都留有细小支钉烧痕。汝窑支钉痕最小,呈香灰色;官窑、哥窑支钉痕稍大,呈铁黑色。

图:清凉寺汝窑匣钵 (清凉寺宝丰汝窑博物馆)


支烧具的规格成分

在圆形垫饼上有不同数量的支钉,其状呈山字形,上尖下圆。支钉一般是在圆形垫饼(托)上凸起若干小钉或独立小支钉。按分布比例数量有三、五、六、七个,多者达十几个。支钉烧具皆采用当地耐高温粗质含砂粘土制成。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宋代汝窑瓷器的谬误与汝瓷赏析两例
汝窑研究的几大误区刍议
北宋官窑与清凉寺汝窑的瓷器有什么区别?如何辨别两窑之瓷器?
存世作品65件,随便拍卖就上亿,让乾隆盖章的汝瓷,贵在哪里?
解读宋代汝窑“开片”的特征
古瓷“开片”:因缺陷而成的高雅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