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神意不同处”

“神意不同处”是印诚大师王培生先生从几十年修悟太极拳的“学问”中提炼出来的一句心得要诀,可说是毕生心血之结晶。

何谓神意不同?此神即眼神,此意即意念活动。也就是说,在太极盘拳走架之中,眼神与意念不能集中在身体同一部位上。运动中,眼神与意念在身体的同一部位相遇会合,必须瞬间即离。这种神与意的分离要贯穿运动的始终。

王培生先生太极拳姿

在太极拳中,搂膝拗步一式对“神意不同处”表现得最为清晰。如右掌前按时,左手搂膝后,左腿成弓步,重心完全移到左腿,此时眼神注视身前的右手食指,而意念则集中在左胯旁的左手,想左手掌心朝下,中指找尺骨头,有向后扒之意。但左右转换时,身体重心还在左腿,意念在左手,左手上提到左耳旁,右腿向前迈出一步,眼神则慢慢离开右手食指,抬头看正前方。当左掌前按时,右手搂膝,右腿成弓步,重心完全移到右腿时,眼神注视在身前的左手食指,而意念则集中在右手,右手在右胯旁,手心朝下,想中指找尺骨头,有向后扒之意。此式中,眼神与意念分离十分清楚,好懂也好记。


“神意不同处”是由太极拳的阴阳哲理决定的运动规律。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在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各个部位随着身体重心的变化而呈虚实之态势,则有阴阳之区别。虚者为动为阳,实者为静为阴。王宗岳《太极拳论》云:“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是说当身体的重心落在左腿时,左手就为虚、为动、为阳,右手就为实、为静、为阴;当身体重心落在右腿时,右手为虚、为动、为阳,而左手就为实、为静、为阴。这是一对阴阳。另一对阴阳是人的神与意,眼神为阳,意念为阴。这两对阴阳在运动中与身体的某些部位相交结合,属于阳的眼神,必然要与运动中为实、为静、为阴的部位相合;而属阴的意念也必然要和运动中为虚、为动、为阳的部位相合。运动中,人体各部位随重心变化的虚实动静,不停地转换,眼神和意念活动也随之不停地转换位置。如果每一动作的技击或健身意义不同,它与下一动作的衔接变化也不相同,所以运动中的眼神与意念活动变化是丰富多样的。比如野马分鬃的右肩打靠,意念在右肩头,而回头180度,就要眼看身后之左手食指。在王培生老师编的《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中,对太极拳的每一动作的眼神和意念活动作了详细说明。我们练拳时要细心体察,默识揣摩,而逐步达到熟练自如。

掌握并运用“神意不同处”这个要诀,对于学好太极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纠正偏差,提高太极拳修炼的效果。

有些人练拳后出现头晕脑胀现象,这是因为他们练拳时意念太重,而又违反了“神意不同处”的运动规律,产生了偏差。很多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打拳时故意把眼神与意念同时集中到一个食指头上,这时全身气血就会上涌到头顶,引起血压升高,产生头晕等反应。掌握了“神意不同处”的要诀,就能避免偏差,使太极拳的修炼效果更好。

二. 分清虚实,辨别阴阳,加强对太极拳用意的修炼。

太极拳属内家拳,是心意功夫。正如拳经所说,“运用在心”,“维以意行”,“先在心,后在身”。打太极拳要求人体的每一部位,即使微小动作或整体运动都要通过思维有意义地进行,并且要有明确的感觉。初学者练拳往往是顾此失彼,动作极不协调,眼部的运动与意念活动不能达到高度统一。对于“全凭心意用功夫”这句话往往如入云海,感到无所适从。而从神意不同处入手修炼,从这方面对初学者进行严格训练,则是解决“用意”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是认清重心的变化,由重心所在,确定两手的阴与阳,再明确动与静,而后决定眼神与意念的运转。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步做到动作的准确协调。训练“神意不同处”的过程就是练“意”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不断深入,练习者对于“运用在心”的认识也就会不断地加深。这样训练效果很好,长期坚持太极拳修炼,一定要严格虚实分清,阴阳分明,通过眼神与意念的交错转换锻炼,使大脑神经有序运动,可增强脑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健体强身的作用。

三.运用“神意不同处”的运动规律,保证身体平衡,发挥太极拳的技击特点。。

大家知道,太极拳盘架子是练知己功夫。所谓知己功夫,讲通俗点就是如何把握自己的重心。究竟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不失去重心呢?很多拳师费尽口舌都难于讲清这个问题,而王老师只用“神意不同处”这五个字指点迷津,学子们便顿开茅塞。比如翅脚(左右分脚),初学者大多站不稳。可是一用神意不同处的要诀点拨,一下子就站稳了。如右分脚时,双肘下沉提起右膝,两手分开,这时重心完全在左脚,左手为虚、为阳,右手为实、为静、为阴,眼看右手指的方向,意念在左手,左手大拇指朝天,想其余四指向后一指,右脚自然踢出(不必要求踢多高,气贯右脚趾即是),这样来做翅脚站得很稳。在技击中这样用翅脚,或踢胸或点肋,眼看右手所指之处,就是右脚踢中之处,不会因攻击而失重。再如搬拦捶,以右拳打击对方。当搬拦两动完成之后,身体成右坐步,左掌提于前方,右掌变拳落在右胯上。右拳前伸,伸到左掌右侧,同时左脚逐步放平,左膝前移呈弓步。右臂伸直,右掌食指中节对鼻尖。这时重心完全移到左腿,左掌为虚、为动,意念集中在左掌,右拳为实、为静,眼神经右拳上面远看正前方。技击中,这样以拳打对方,全身一动无不动,形成了一个整劲,右拳击中对方是一个寸劲,自己的重心是很稳定的。

王培生老师仅用“神意不同处”五个字就深刻揭示了太极拳运动中眼神与意念活动之规律,拳理深邃而简明易懂,真可谓至妙之论。在古代太极拳论中尚无此提法,近现代的太极拳著作中也没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可以说“神意不同处”之要诀,是王培生老师对太极拳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把它作为太极拳的一个基本训练,便可省去漫长摸索体悟的道路,而径直踏入太极拳之大门。我们有缘得到王老师的口传心授,此乃吾辈芸芸学子之大幸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妙太极之神意不同处
王培生对中华武学的重大贡献(下)
松沉落底半太极[中国太极论坛]
我的老六路太极拳学习过程
习拳中求得自身平衡的练法
太极拳高层次修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