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美的教育,从感觉开始

01

妈妈和儿子一起前来咨询。

母子俩一前一后,妈妈在前,儿子在后,踏进咨询室,妈妈侧身对儿子说:“叫阿姨!”,儿子顺从地叫了一声“阿姨!”。

儿子15岁,读高一,妈妈怀疑他有强迫症,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首次见面,母子俩的互动引起了我的好奇。

妈妈的方式 ,不象是对待一个15岁的孩子,而更象是和一个5岁孩子的相处方式。

我隐约感受到妈妈的担心,担心孩子在我面前表现不够好,担心我认为她的孩子不够好,不是一个好妈妈。

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往往隐藏着父母自己内心的恐惧。

一念行者在《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一书中写到:

“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子的问题就越多。”

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只是父母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让父母看到自己的问题。

02

坐下之后,妈妈说,儿子一发脾气就乱摔东西。

妈妈看起来很焦虑。

“妈妈说的是真的吗?”我微笑着问孩子。

“是!”孩子说。

“你想发脾气时,一般会摔什么东西呢?”

“枕头”

“还有呢?”

“塑料板凳。”

“还有吗?”

“摔门。”

“哦!”

“每次摔了东西后,我就很后悔!很内疚!很自责!”

“为什么会后悔呢?”

“不应该摔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妈妈说,要爱惜东西,不能摔东西!”

“妈妈什么时候给你说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具体记不得了。”

“哦!妈妈有没有告诉你,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

“没有!”

看着眼前这个大男孩,我有些心疼!妈妈的观点、要求,已深深地置入孩子的潜意识,但本能的情绪反应,又与之想冲突。每个孩子都想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当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期待时,内心就会备受内疚和自责的煎熬。

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是很多父母口中的高频词,但这种主观的理性判断和灌输,束缚儿童的感觉发展,阻挠孩子心智成长,是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

儿童智力培养首先要靠感觉,在幼儿时期打下良好基础,是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保障,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说,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来源于感觉。

遗憾的是,有的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急于为孩子立规矩、灌知识,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套用在孩子身上,跳过了感觉教育,看似超前,实则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段路。

03

感觉教育,是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让孩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与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的事物发生联系,去体会、感受并进行内在整理,得出自己的经验。

这是儿童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冷热饱饿,喜怒哀惧,平直弯曲,是儿童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以妈妈的冷为冷,以爸爸的喜为荣,以爷爷奶奶的夸奖为行为标准,这样的经验才是孩子自己的,是智力的组成部分。

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孩子的心智得到足够健康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亡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父母要给孩子的生命教育
心理原创 | 假如有一天,“体罚孩子”被立法,你会怎么做
1
如果爱被恐惧淹没
还拿“恐吓”教育孩子?这可能影响他一生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7/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