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科技,许多朋友概念不太清晰,我不是...
什么是科技,许多朋友概念不太清晰,我不是理工科的,我从文科角度来解释可能更通俗一些。
知识一个是研究人性的,精神世界的,思维方法的都属于人文学科,中国人熟知的春秋诸子,历代圣人,兵家谋略,都属于这类;
另一个是研究自然界,包括人本身(医学)都属于自然学科,我们通常称为科学。
我个人不把人文称为科学,因为科学反映的自然界相对人而言是客观的恒定的,关键是有规律的,人文的并不以规律存在,只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原因在于人性本身的不可琢磨和复杂性。
科学反映的是造物者本身或者创造的规则,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所见的一切都在这里运行,是一个整体,是人类必须通过逻辑思维才能把握的深层世界。
比如,万有引力,能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星球轨道等这些有些我们肉眼看得到,有些摸得到感觉得到,但直观把握不住,必须借助工具,和思维才能认知。这就是基础科学理论。
中国人习以为常的是技术。如四大发明,引以自豪的电子支付,基建地产,工业奇迹,都是应用技术,是在科学理论突破的前提下的实践,但很显然这些理论基本不是我们发现建立的,都是我们在这一百年内学子们远赴重洋学回来的,比如侯德榜的酸碱化工,比如邓稼先钱学森对中国物理学的架构,都是从外面学回来的,直到现在,留学制度仍然困难重重,国家和学子仍然能坚持不懈,因为不学习就要落后,我们自己培育的土壤更不上全世界的步伐。
这就是历史和现状,我们在中古时代,曾经有过科学萌芽,墨子学派和道家学派都有理论阐述和实践,但后来中断没落了。随后两千年,只有天文学,数学,植物学,中医有所涉及和发展,现代意义的物理化学没有萌芽。我们发明了大量的农业机械都是基于丰富熟练的劳作,而非从理论出发,依靠经验不去理性总结很难发现科学,打开另一扇门。
苏东坡如果看到苹果落地,大抵会写一首不错诗,最多会感慨一下生在淮南和淮北口味不同,牛顿则推演出万有引力定律,两个世界的学术背景不同,古中国没有真正的格物精神和传统,但牛顿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前面很多人已经对力学进行了研究,牛顿做出了一步推进。
科技分开就是科学理论加技术应用。通常认为技术与现实更为有密切,爱迪生并不是有多高理论水平,但发明了很多实用东西,如电灯并不是知道电可以发光,去发明的,而是一个一个实验出来的。如果按照理论转化,首先要明白光源的原理,可参照的只有太阳,火的燃烧,以及某些化学反应,爱迪生具备科学素养,但只是通过对不同材料试验得到了光。
中国改革开放,一方面大力推动留学,培养科学家一方面学习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工人,他们是初等工程师,通过两方面全面引进科技,升级工业。
我们是优秀得工程师,但科学的土壤不是容易引进的,它是思维的架构问题。
理性思维是科学的基础,数学是其中最耀眼的工具,全民提升逻辑水平才是根本之道。
科学,是神的领域。人文,是人的领域,两手都要抓才能真正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高考·百日会战】今日主题:科技与人文
《大易未央》(一)
高超: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一元论理论观
科学何以成为科学:爱因斯坦品读牛顿
吴以义| 科学何以成为科学
摆脱单一思维,方能用好“火药” ——钱旭红院士在2020上海书展的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