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德格尔:当深邃的思想遇上诗意的人生

想读懂海德格尔,并不太容易。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着实引出了一些深刻而又难以理解的问题。

比如本真性、死亡的意义、什么是存在。

在这些问题之中,在他的阐释与解答之中,他构建了一种体系,企图走一种无前提的整体哲学之路,想在不受前人观念影响的情况之下,重新阐明这个世界的一切。

毕竟,他相信着,在原有的西方哲学框架下,哲学已经穷尽了任何发展的可能。

他认为,哲学,已经终结。

任何创新都不再可能,任何所谓的发展,都只不过是对以前问题的重复。

他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处于这样一个瓶颈时期。

不过我们要注意,这里说的只是西方哲学。

长期以来,哲学的概念,哲学的发展,都是以西方的视角来看的,这就造成了一个错觉:

仿佛只有西方的哲学,才能被称得上是哲学。

然而事实上,哲学并不属于西方,它作为一种智慧,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既有中国人的哲学,也有印度人的哲学,还有非洲的哲学,美洲的哲学,澳大利亚的哲学,某个不知名小岛上的哲学……

我们能说,所有这些哲学都已经穷尽了发展的可能性吗?

并不能

而海德格尔自己也发现了这一点。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看到了西方视角的局限,选择了去开拓一种整体性、无前提的学说,来破除自身西方哲学传统中那种狭隘的框架。

他的这种尝试,无疑是有意义的。

因此,在他的哲学中,我们也就能看到一些新的可能。

……

……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本真性是一个核心概念。

什么是本真性?那可以理解为是指一种真实的自我

由于反对自己的哲学传统,海德格尔拒绝使用“意识”,“心灵”等词语来形容自我,他自己对自我的解释,是想直指问题的最深处:

生命的意义

生命在什么情况下才是最真实,最有意义的呢?

他提出了一个“向死而生”的概念。

一个人最能够感受到自己真实存在的时候,就是当他意识到,自己有一天会死亡,自己正在走向死亡,甚至只是在自己将要死亡的那一刻

这是生命的倒计时,是存在的倒计时,是自我的倒计时,在我们感受到痛苦和恐惧之时,真实的自我,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

无疑,海德格尔的这种看法,有一点悲观。

但我们无法否认,往往是悲观和痛苦,将人们引向了深刻。

存在,究竟是什么呢?

是快乐和幸福吗?是痛苦和焦虑吗?

如果要二选一,他肯定会选择第二种。但如果是我们自己做选择,我们会选什么呢?我们又应该选择什么呢?

在海德格尔那个年代,人们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残酷的战争和痛苦的回忆,使许多人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如何寻求生命的本真意义,就这样成了海德格尔的一个哲学主题。

他用死亡来阐释真实,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候人们的困惑。

不过海德格尔,可能也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悲观。

就像他所赞扬的那首诗中所写的那样: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或许会仰天倾诉:

我就欲如此这般?

诚然,只要良善纯真尚与心灵同在

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如苍天彰明昭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

神本人的尺规,劬劳功烈

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

那满缀星辰的夜影

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更为明澈洁纯?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人,诗意地栖居》

生命,毕竟并没有那么脆弱,生命,也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

在1959年退休之后,他就在家乡的一个山间小屋中隐居了。

他时而在林中漫步,时而与家人谈笑,时而又会同拜访的朋友谈论哲学。

在冬日里,静静感受和煦温暖的阳光;在春天,则泡上一杯咖啡,诵读着诗歌,沉淀着思想。

这样的他,这样安静祥和的他,让我想起了《陋室铭》中的那一句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虽然他的小木屋算不上陋室,但也算得上俭朴,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这样平常的人生当中,我们看到了无数深邃思想的诞生。

海德格尔,最终,也选择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进入汉语世界的意义
思想是这样开始的
澄明的阶梯:从真“人”到真“物”
荐书丨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享书社」
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