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者义之和
利,指的是利益、私利、财富、富贵等一切含有与个人有的物质利益。如何处理利和义的关系问题,是儒家所探讨的根本问题,也是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程颐说:“《易》曰:“利者义之和”,以义而致利斯可矣。”《周易》提出利是与义相统一的,也就是说,在取得利的时候,要看是否符合义,符合义的利,是合理的,是可取的;否则,就是不可取的。正如程颐如解释的,以义来取得利地可以的。
以义来取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处理利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人的道德底线。在这方面,程颐还有一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处理义和利的根本原则:“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相合,屈己可也。与义不相合,守贫贱以守其志。非乐以贫贱,义不去也。”他的意思是说,追求富裕、财富、利益,是人的正常的欲望,若与义相合,就是说符合道义原则,是自己应得的利益,即是委屈自己也应该去追求;如果与义不相合,比如不正当的收入,就要予以拒绝,虽然这样会使自己陷入贫贱的境地,当也要甘于过贫贱的生活,以保守自己清白的节操。这样做,不是以贫贱为乐,而是道义原则、做人的底线不能丢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人是有道德底线的,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的生活。但不可否认,也有靠不正当的渠道获取财富,而致富的。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这类人不是加以鄙夷,而是予以羡慕,由此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这倒是我们深感忧虑的。要解决人的价值观错位,必须从价值理念上正本清源。前日,有个年轻的机关公务员对我说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增强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信心。他说,你去年给我们中青年干部讲二程,我记住了你说的二程理学的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特别是你说的利不妨义的义利观,对我启发很大,可谓受益终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做到利不妨义,太有价值了。我听了他说的话,一方面感到欣慰,说明二程理学对年轻人还是有吸引力的;再一方面,感到用也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人的价值观错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的,如果人能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做到见得思义、利不妨义,这个人就是一个具有正确义利观的人。
(2020年5月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听」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谱
北大最后一课:吃亏就是占便宜
试论现代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七个方面
做人不要太老实的20个忠告
利他与利己、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道德准则
诚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