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为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孟孙氏第九代宗主,姓仲孙,也称孟孙,名何忌,“懿”是谥号,是孟子的六世祖。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在这儿解释一下鲁国“三家”是什么意思。“三家”也称之为“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到孔子的时代,鲁国的国君已经大权旁落,政权全部由“三恒”把持,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定公和鲁衰公都是被三恒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无违”,解释为不违背。朱熹的注释是“无违,谓不背于理”。

本章的译文很平淡,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本章中孔子对于孟懿子和樊迟的回答详细程度不一样,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有限。也有人认为这里正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孟懿子是鲁国大夫,并不是孔子的学生,而且还是三恒之一,之所以孔子回答他“无违”两个字,是因为对于从政的大臣,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古时提倡以孝子之心来为政,才有了“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孔子对他的回答一方面是理论上的解答,也许更多的是内在的劝谏之意。

孔子在教导樊迟时就不一样了,所讲的“无违”主要就是针对个人的孝道,并且仔细解释了怎样做才符合礼对孝的要求,当父母还在世,要按礼的要求侍奉他们,自然也就是遵循礼的规范,不违背礼制。关键是父母去世后,依然要按礼的要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这时所体现出的不仅是对礼制的态度,更是自身仁孝的体现。这才是对自己学生的教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敬父母也要遵守礼义!
(原创)我读《论语 为政》“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二章
每天学一句《论语》《为政篇》(5)
语重心长的两个字——《回到春秋读论语》第21章
都说孔孟是一家,没想到孔子跟孟子的祖宗还结过梁子
因人施教:孔子独特的教学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