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龙江】范云阁║孝道 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外二篇)
userphoto

2022.07.29 黑龙江

关注

  2021 年第 83期(总第 472期)

   孝道 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黑龙江·肇东】范云阁  



       说起家风,我家倒没有什么令人动容之处,也没有成文的家规和高深道理,只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和教育,使“百善孝为先”之古训,植根于心,外化于行,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从记事起,就知道我家有两个爷爷。懵懵懂事时,我便好奇的问母亲:“人家孩子一个爷爷,我咋俩爷爷呢?”“你也只有一个爷爷,咱家这个爷终身未娶,没有儿女,就在咱家养老了,你父亲是'过子',你大伯家的爷才是你的亲爷爷,咱家的爷和你亲爷一样。”听了母亲的话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爷爷当过“阴阳先生”,那年月曾被说成是搞封建迷信,一度受到限制,对家庭是有一定影响的。“咱别干了,家里再困难,也不差这几个钱儿。”面对父亲的良言相劝,爷爷决定放弃,但有时抵不住乡亲们的哀求。父母并没有嫌弃爷爷。爷爷好喝酒,没有下酒菜,母亲省吃俭用,时常让我端着一小盔儿黄豆去换豆腐,或炒土豆丝、炖酸菜,尽管没有什么好吃的,也换着样做,好让爷爷高兴。有好饭菜时,还把我亲爷爷请来,让老哥俩开怀畅饮,母亲像亲姑娘一样照料两位老人。爷爷76岁那年因病去世,按当地的习俗,后事办得很风光,父母亲完成了养老送终的义务,乡亲们都夸这“过子”,比亲生儿子还亲。

     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庭人口多,生活窘迫,繁重的家务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积劳成疾, 52岁那年患了脑血栓,不省人事。我们兄弟姊妹7人分担家务,陪母亲住院,昼夜守护,擦身喂饭,照顾大小便,经过20多天精心治疗,母亲的生命总算保住了,但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一年后,母亲的病又犯了,再度抢救却无力回天,老人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60岁时,患了严重的肺病,咳血不止。乡下治不好,转到县医院看病,医生说:“回去吧,没什么治疗价值了!”父亲知道病不好治,更怕花钱,就说:“咱们回家,慢慢养吧。”但我和弟弟们决心把老人的病治好,就带他到省医院检查、做病理化验,结论是:“严重肺感染,对症治疗!”我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父亲回县医院治病的日子里,他的几个孙子、孙女也来照顾,端水、喂饭、倒便盆,样样周到,爷爷心里像开了两扇门。住院十多天,父亲就痊愈出院了。父亲80岁那年离世前,微弱的话音让全家人泪奔:“是我孝心的儿女,让我多活了20年,我知足了!”

      2012年,年逾花甲的我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跳有时每分钟200多次。都说孝顺遗传,这可能就是言传身教吧!我犯病后,儿子儿媳跑前跑后,带我到上级医院治好了病。2016年,我又患了“房颤”,还是儿子带我到北做了“射频消融”手术。儿媳妇说:“老爸,您什么都不要想,钱的事儿我们全管,您就安心治病好了!”

     如今,我已是古稀之年,身体状况良好,生活无忧无虑。我常和老伴说:“如果没有孝顺的孩子们,哪有我今天健康的身体,更没有咱们的幸福生活!”

(原载2020年3月2日《燕赵老年报》“好家风征文”)

     ◎智慧出行乐享其中

      在网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出行势在必行,也使人们乐享其中。最近,我和老伴儿在孩子们陪伴下,来了一次北京之旅,亲历了一把智能交通,智慧出行的新体验。

     “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时隔两年没有出行,传统的交通模式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和理念,正在被智能交通所取代,互联网广泛渗透、多方融合的新业态,令我赞叹不已。

      足不出户网上购买飞机火车票,滴滴出行已是常态。前两年,还当故事听的不用车票就可以坐火车,这次真的变成了现实。网上订票后,无需到取票机或窗口取纸质票了,刷身份证即可进站上车,凭手机上提供的信息对号入座,出站仍是如此,“一证畅通”。

      在北京,手机导航派上了用场,无论你去过、没去过的地方,或去向何方,是步行,还是乘坐公交、地铁,只要输入“我的位置”和“你要去哪里”,就会把你所要乘坐的车次(线),抵达目的地所经由的站点,换乘车站(线),每站所需时长,甚至出站口的方位标识得一清二楚;在孙女的指导下,我和老伴在手机上下载了“亿通行”软件,公交、地铁通用,扫码进出站,绑定银行卡,网上自动结算。

       一次,我们乘坐公交,上车时扫码,下车却忘记了扫码,公交公司网发短信提示我们,限时办理补付车票手续,因为急于行程,只能自愿承担了从始发站至所到站3元车票钱的自动扣款;大孙子还教会我“扫码”骑“共享单车”,在京城街头骑上单车兜风,惬意悠哉,别有一番浪漫在心头;我和老伴儿在一家三甲医院做健康检查,网上“京医通”挂号,约时就诊,网银结算,无需排队拥挤,更是方便快捷;乘坐南航班机返程,将手机设定“飞行模式”,透过舷窗俯瞰大地,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条酣睡的巨龙,一座座城市是那样的矮小而时隐时现,蔚为壮观。无限苍穹,时而满野晴空万里,时而足下白云翻滚,尽收眼底,处处一派勃勃生机。我不停的拍照录像,收获无限美景与无尽的感动。

       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搞定出行的诸多环节,发自内心为自己互联网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如此得心应手而高兴,为步入老年有幸赶上网络社会新时代,尤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盛而无比骄傲。

(原载2020年12月17日《老年报日报》“养老社区”头题

老年人 要奋起追赶信息时代

      近日,老年日报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连续刊发记者采写的《老人不会扫码,公交“无情”拒载》《请等等老年人》两篇报道,读后感慨万千。

       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哈尔滨市的一位老人乘公交,因没有手机无法正常扫龙江健康码并出示绿码,司机因此拒绝开车,乘客对老人进行轰撵并报警,民警到场后将其带走。

       据我所知,疫情期间,在商场或乘公交等公共场所,因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扫码等情况时有发生。一次,与我同乘的老人有智能手机,但不怎么会用,是一旁的小伙子帮注册扫的码,保证了乘车。邻居老王边说边乐:“一次坐公交时,反复扫码手机也不好使,'在家时好使啊!’他自言自语。'那是你家有宽带,在外需要流量!’有人告诉他。'流量’”!我不知道呀!逗得车上人哄堂大笑。”有些人弄出了不少笑话。

       从此,他下决心学习,再见面高兴的告诉我,“现在咱是,'一码在手,出行无忧’!”疫情,改变许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学会了微信支付,网上购物等等,主动追赶迎面而来的信息时代。但仍有些人与网络社会不能同步,为出行或生活带来了不便。

      在老龄化社会,对这些老年人,到底应该怎样对待?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发出“智能化时代,请等一等老年人”的呼吁,并寄语《老年日报》广大读者:“走进新时代,做健康幸福老人。”道出了老年人的心声,其殷切期望也是老同志所盼。

      关于老人不会扫码,公交“无情”拒绝一事,我对其防疫措施、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完全赞同,但应多些关爱和人性化管理,可采取测体温、同乘人互助、出示相关证件等办法,多为老年人着想,不能“一刀切”智能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关部门应督办落实到位,更不能因智能化,把老人排斥在外。全社会都应等一等老年人,关注支持老年群体逐步认识、跟上新时代。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增强自信,主动学习、交流网络知识,开启新生活。作为家庭成员要鼓励、教会他们运用智能化手段,与老人携手走进新时代,欢度快乐幸福晚年。

 (原载2020年6月25日《老年报日报》

(在线编辑  文童)

作者简介

范云阁网名老文童,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老年日报》特约通讯员、新媒体通讯员,辽宁老年报通讯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有多篇散文和诗歌散见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多家新媒体及微信平台,有部分作品获奖、编入文学作品集。出版了《笔润人生》《品味人生》个人专著两部。

投稿须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心收集整理的现代二十四孝故事
【孝文化】孝道教育小采访
孝道[1604]-[904]为什么中国要刻意的强调孝顺?
人到了什么岁数才算是老人?
你以什么心态去参加重阳节活动?
孝子照料母亲7年花费245万, 后发现母亲竟有大笔存款, 他提起诉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