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南旧事》:这是一封由上海寄给老北京的情书

上个周末,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了帷幕,尽管疫情尚未完全褪去,却亦难抵影迷的热情。
开票当日,十分钟便售出超过10万张电影票,许多热门影片当天便已售罄,其中翘楚则非《城南旧事》莫属。

这部仅仅放映两场的经典影片在开票头一分钟内便被“秒光”,当之无愧的本届电影节“金瓜”,甚至有北京的影迷朋友特地赶来上海观赏这部“老北京”。
只要追溯一下这部经典影片的前世今生便不难发现,这正是一封由上海寄给老北京的情书......
《城南旧事》的乡愁
如果说文学里的上海由张爱玲建造,那么,笔墨中的老北京则一定避不开林海音的名字。
她原籍台湾,五岁时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青年,直至举家迁往台湾。

林海音
北京是林海音文学之路的起点,电影《城南旧事》正是改编自她的同名短篇小说,借由女孩林英子的目光,讲述了发生在她与疯女秀贞、伙伴妞儿、小偷,以及乳母苏妈之间的故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正是“英子”,所以《城南旧事》讲的正是她对故乡北京的深深怀念。
在“英子”童真的注目下,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南城风貌呈现,过去时代的人情冷暖、大人世界的离合悲欢一一上演。

《城南旧事》书中插图
伴随着《送别》的歌声,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乳母返乡、父亲离世,“英子”的天真多了几分惆怅,童年就这样结束了……
1960年小说发表时,林海音在后记里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城南旧事》书中插图
海派京华的结缘
22年后,辗转多人,《城南旧事》的剧本终于来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吴贻弓的手中,经过讨论,上影厂决定由他执导本片,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第一次与上海结缘。
一页页地读完原著后,吴贻弓深受感动,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感到作者写了许多,但究其本,其实只写了两个字,就是‘别离’。”

电影《城南旧事》片头
于是,吴贻弓特地找到音乐作曲家吕其明,请他将《送别》作为电影的插曲——吴贻弓在学生时代就对这首歌情有独钟,而林海音在小说里也写了这首歌,所以这段旋律便成了这两个人之间无形的纽带。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渐渐弥漫开来,创造出一种中国水墨画般宁静淡泊的意境,雾蒙蒙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单调而复沓的街口井槽,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北方的画面透露出一股江南的忧伤与诗意。

《城南旧事》书中插图
配乐大受好评的同时,镜头里的“老北京”也为人称赞,甚至令北京影迷都魂牵梦萦。
那真真是一个海派的“老北京”——影片中的旧帘子胡同、惠安馆门口、井窝子以及主人公英子家门口等等这些北京南城旧景,几乎都是在上海拍摄完成,吴贻弓导演的功力可见一斑。

《城南旧事》书中插图
当时,为了找到林海音笔下的“老北京”,吴贻弓手里攥着一张北京地图,带着一班人马整日穿梭于北京的胡同小巷中,但始终都没有寻到中意的取景地,只好返回上海再想对策。
没多久,上海郊区一个空旷的机场上便出现了一个被人称为“老北京”的风景点,虽说是老北京,但由于是刚刚搭建的,难免给人以“老的不够”之感。

《城南旧事》书中插图
但吴贻弓并不着急,外景搭好后,好长时间也不见他开机起拍。其实,他是在耐心地等这个“北京”慢慢变老。
果然,两个月过后,当屋檐上的草籽变成了几撮随风摇曳的野草,当落寞院子里的假树桩经风吹雨打后有了旧的模样时,林海音笔下那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便生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有着上海内核的北京城也由此成为了影迷们心中无可替代的经典记忆。

吴贻弓作品《城南旧事》
上海电影的辉煌
上承谢晋、下启声名赫赫的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作为“第四代”领军者的吴贻弓当时已经45岁,距离进入上影厂,走上副导演、导演之路却仅仅过去了六年。
那时,改革的春风刚刚刮起。1980年,吴贻弓便以作品《巴山夜雨》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吴贻弓作品《巴山夜雨》
又过了两年,代表作《城南旧事》问世。影片哀而不伤、浓淡相宜,情感缓缓流动,诉说着中国人的乡愁与眷念,为其一举夺得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同年,它在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中斩获最佳故事片“金鹰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国产影片。
多年以后,谈起《城南旧事》,吴贻弓说,这部电影是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深情。

吴贻弓(宋向阳摄影)
十年之后,“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吴贻弓,又是那个站在开端的人,时任上海电影局局长的他,从无到有打造了第一届“上影节”。
最终,“上影节”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A类国际电影节。
2012年,吴贻弓获颁第15届上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可谓实至名归。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吴贻弓与香港导演徐克、荷兰导演保罗·考克斯
2019年9月,吴贻弓导演于上海逝世,享年80岁,今年,“上影节”携其作品《城南旧事》与《阙里人家》登陆影院。
重映的电影和如初的辉煌,应该是对吴贻弓导演与这封双城情书最好的纪念。

吴贻弓作品《城南旧事》
克勒门
是一个在上海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如果你还不了解我们
就看看看我们讲的这些故事吧
点击以下文字直达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旅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原标题:《这是一封由上海寄给老北京的情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片《城南旧事》之“南城”为何建在了上海?
著名童星沈洁:电影《城南旧事》改变命运,同行曝出她是单亲妈妈
《城南旧事》里的英子,这些年去哪儿了?
10岁因《城南旧事》一夜成名,被载入电影史册,今49岁的“英子”沈洁怎样了?
她是《城南旧事》中的“英子”,一夜成名后却销声匿迹,如今怎样
童星沈洁:10岁凭借《城南旧事》爆红,51岁息影的她生活怎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