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州城的风水之秘:北斗勺崴,鸥江聚财

清朝时的江心屿

温州古城的头脑

古代读书人从小读诵四书五经长大,关于天、地、人的学问是常识。细细查读500多首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歌颂江心屿的诗歌,近一半是记述它的地理位置、道家文化和江心寺佛家文化。

唐刺史张又新:“昔贤登步立神州,气象千年始一浮。南望群州如列宿,北观江水似虬龙。”(注: 虬为有角的龙)

宋净心禅师“六月炎威不可当,双峰连在水中央。山根石上和云坐,青罗扇子足风凉,足风凉。火里莲花扑鼻香。”(注:山根为鼻梁;山根石指孤屿石。)

林雷《孤屿观涛》“龙掀大地东南振,鳌喷长天星斗空。” (注:鳌是古代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文天祥诗歌“塔耸双角龙昂头。….蒲牢撞撞鼊坎坎” (注:鼊,古书上说的龟一类的动物)。

明朝王叔果在《孤屿记》碑文中写到“瓯为文献邦,孤屿为灵区。”

以上诗歌点出江心屿是温州城的龙头、鼊头,是古城的头脑。唐宋时期温州城的管理者先后在东西峰峰顶建佛塔,更加形象龙头色彩。古人认为佛塔能起到镇邪保一方平安的作用。同时在东西峰山麓分别挖了两口泉井,取名“海眼泉”和“琉璃泉”,隐喻眼睛。龙角龙眼的人文出现,更加增添了江心屿地理地貌的神秘奇特。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宋高宗仓惶出走南逃。第二年逃到温州,驻跸江心寺的普寂禅院16天。期间亲书“清辉”“浴光”以榜二轩。回杭州(临安)重新登基后。改号绍兴,赐改普寂禅院为龙翔禅寺,改净信讲院为兴庆讲寺,以庆贺他东山再起。

绍兴七年(1137),宋高宗书诏蜀僧清了(字真歇)禅师,由普陀来主普寂、净信二寺,大开讲席,说法传经。《孤屿志》中有“中川双分鹿苑而两不成”记录,据《江心志》高僧传记“师(青了禅师)既说法,其地龙化为人,时集听法,了悟自心,愿即所居为精舍,且护其法。末几,沙塗拥塞自满,若有鬼神相之者。于是禅师亲自率众抛石填平,于上建中川寺,宋高宗赐号江心寺。”

于是一改过去“分则气散”的弱点,达到“合则神足”的大丛林格局——中心轴左右配殿的对称建筑形制,做为温州古城的头脑完成了从双峰山到江心孤屿的演变过程。历史上净信禅院是诸山长老来温交流讲经的最好道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江心寺被列为十刹之一。

众所周知,温州古城的地理形势如天文学中的北斗城(2016年温州被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四面咸水包围着的岛上,古代高僧开挖出七口布局如北极星的水井,以印 “地有是形,则天有是星”天地合一道理,使温州郡城有了九山北斗星随着瓯江水产生的东南风力绕着古城头脑江心屿(北极星)转的玄机气象。

《温州府志》北斗九山图

七口井分别是:1号古井位于海关税务司公寓楼梯前,领事馆改会所时装修被盖埋在草地下;2号古井是宋元祐七年(1092), 普寂寺住持宗达佛海禅师挖掘。井壁上有二重环状石刻观音大悲谶等经文1500余字,并有皇祐、宋元祐壬申七年二月初三日主持宗达立等字样;3号古井为著名的三大名泉之一“海眼泉”;4号古井位于普寂寺(即龙翔寺)内,现革命纪念碑后,被树草埋于地下;5号古井普寂寺(龙翔寺)内最近刚整理复活;6号古井位于江心寺大殿东侧,水源特别充沛;7号古井西塔塔院“净信教院”内,称“琉璃泉”又名灵寿井,俗称西井。

做为古城的头脑江心屿,它与古城的地理形势还可以从轴线起始点来印证。古城中轴线是江心寺与府衙子城相连,向南延伸,落到巽山塔上,它是古城中轴线的起点。

林城银先生绘制的温州郡城龟图

江心屿在潮起潮落的时空里,西侧形成了淤积的滩涂。从1985年照片不难发现,后经人为的围垦,成为现在规模的西园。

八十年代的江心屿,南北两岸自然风光。

南宋前,江心屿为两座孤岛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以前,江心屿为两座孤岛,即东塔西塔下的两座山峰,称双峰山。双峰之间的水域,历史上称之为“中川”。水的中央有一块随潮涨潮落而忽隐忽现的石头,古人命名为孤屿。清嘉靖年间编的《孤屿志》记载“两峰对峙,中川流,又名中川,川中有小山,即孤屿也。”

《续传灯录卷第十九》记载普寂寺(现在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位置)住持宗达为“永嘉双峰山普寂宗达佛海禅师”。宗达禅师即是“宋井”的挖掘者。此时双峰顶上已经建了佛塔,峰下分别建了塔院寺,西塔院称净信禅寺,东塔院称普寂禅院。

北宋郡守杨蟠《登孤屿》中有“天暖风光起,侵晨到此间。花飞春北去,潮落水东还”此刻的孤屿是指水中央的小山(暗礁),登孤屿最佳时候是“潮落水东还”的时候。

南朝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385年—433年)有《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辉”诗中的孤屿即是双峰岛之中的小山。小山今何在?据清《光绪永嘉志》(1882)“孤屿之椒露于佛殿后。”今圆通殿后露天观音菩萨的脚下,有木鱼法师书写的碑刻。

木鱼法师书写的碑刻

如何提升江心屿历史文化

最近社会各界人士对江心屿一岛两的管理展开热烈的讨论,呼吁市政府收回西园,进行重新规划以提升其文化。

笔者认为,江心屿的历史文化重心皆在东园,如有决心,把象征龙头的人文历史的江心寺恢复过去的中心左右配殿护佑的大丛林格局才是正事。头脑的地理位置文化寓意极其重要,古人将寺院建于头脑位子的江心屿无非是希望清净修行为主题的寺院带给一城百姓通达自明的心性,依古人之意重塑江心屿,期望温州城居民重拾念头通达之心,也是符合当下社会所需。

江心屿 朱家兴摄

关于西园,记得几年前沈克成先生和笔者说:当年我建议西园予以景观性引导让它成为森林公园;另一位景观总规划师更加说得彻底:“政府最好的办法不要去张罗收回,西园当年那些游乐设施早已年久失修,倒是那些绿化长势奇好,不如就这么搁着,等那些树儿都长成了参天大树,理去破败的设施,还一个草木葱茏野趣盎然的滩涂湿地公园,岂不是更好的前景。”

孤屿全图 叶应宿星桥画(明朝)

清朝傅永綍在“重修江心寺西塔碑记”碑文中讲的“地以人传,风流不泯,后之人流连慨慕,顿使江山增色。废圮不治,亦莅斯土者滋愧也。”

清朝江心屿地图 张宝的泛槎图

照片由温州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州江心屿《卓忠贞江心祠碑记》
江心屿的七口古井
温州 江心屿
你一定不懂,最有温州味的地方在这里
温州江心寺
曾经的温州城,五潭七门九山十八溪二十八井三十六坊七十二巷四百二十座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