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沪穗三大会展城市明争暗斗

京沪穗三大会展城市明争暗斗

2011年12月20日 13:20   来源:中国贸易报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2011年虽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但在京沪穗三大一线会展城市间,竞争已悄然开始。

    根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0)》显示,京沪穗三地2010年办展数量分别占全国展会总数量的33%、42%和25%。有业内人士表示,只从办展数量上看,三大一线会展城市的办展实力差距并不大。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京沪穗都在暗自竞争,希望通过推出会展业“五年规划”,提升本地会展实力。

    “十二五”开局,三大一线会展城市都纷纷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从京沪穗三地的会展定位来看,北京将建成“世界知名会展之都”,上海则定位为“亚太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广州的最新定位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

    据记者了解,京沪穗三大会展城市的会展业“十二五”规划,都在深挖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其中,北京将通过推出一系列包括改善办展环境在内的政策,促进会展业发展。而上海的目标是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之一。至于广州,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广交会,为了不落后于京沪两地,广州未来的定位需要战略高度。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2010年世界商展百强排行榜显示,德国上榜58个、中国14个、意大利8个,中国仅次于德国名列第二。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的展会规模名列前三。其中,上海会展业近年来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发展。近5年来,上海的会展数量和展览面积年均分别增长18.4%和16.4%。

    一直以来,京沪穗三地的会展业就暗中较劲。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州会展业无论是展会数量、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落后于京沪两地。而近两年来,北京又落户于上海。

    上海成会展“老大”

    在会展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上海会展业占据全国半边天”。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去年举办的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会展业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已成为国内会展业实力最强的城市。2010年,上海举办国际会议792个,比2009年增加了21个;与会总人数近21万人次,同比增长25.6%,其中海外与会者超过5.5万人次,同比增长39%。

    业内专家表示,上海会展业之所以发展快,这其中有几大原因:首先,上海作为会展城市来说,知名度高;其次,服务设施完备;再次,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中心,产业基础比较好。当然,上海此前也面临不少发展瓶颈,比如说,还缺少大型展馆、会展人才不足、没有统一的会展扶持政策等,但这些问题在近几年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打破展馆瓶颈方面,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改建为上海世博展览馆。据报道,上海世博展览馆自8月中旬全面启用以来,累计营收8000多万元,在上海仅次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实现了当年运营,当年赢利。其投运仅4个月,承办了40多个商业展会,明年的展会已签了50多个。

    据上海世博展览馆副总经理周建军介绍,世博前主题馆建造时,每个设计环节早已考虑到后续办展需求。比如展馆每层都有一个7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展方可以在此设置超大规模的商务洽谈、商业配套功能区。

    此外,世博会后,不少国内外会展团队、专家继续留在上海,也部分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外资展览公司在上海申办展会,手续简便,只需通过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审批即可,基本上没有其他阻碍,这也是上海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新一轮竞争中,上海会展业逐渐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

    近年来,上海会展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境外参展商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专业化程度提高到95%、市场化水平达到98%,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

    “十二五”期间,上海会展业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级会展中心——虹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由商务部与上海市政府投资约230亿元,将建设成为以内外贸结合、进出口结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合为发展模式的项目。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表示,到2015年,上海全市展览总面积要达到1200万至1500万平方米,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项目达到5个,举办300个左右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到2015年末,上海将打造成为亚太地区综合会展服务功能完善、法规制度基本健全、国际化水平较高、专业性会展高度发展、市场运行机制较为成熟、展会场馆设施较为齐全的“国际会展之都”,会展业的直接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
 北京会议业一枝独秀

    据近期出版的《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披露,2010年北京会展业收入达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国际展览项目贡献率超过25%。根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北京举办国际会议98个,在全球排名第12位,仍居中国大陆城市首位。

    北京市贸促会会长熊九玲介绍说,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年,北京市共接待会议22.4万个,收入72.5亿元。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举办国际会议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列第10。

    《报告》称,2010年北京会展经济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会展设施使用率显著攀升,接待大型会议的数量大幅增加,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北京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会都”。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北京规模以上会展接待场所拥有会议室5679个,比2005年增长53.9%,全部会议室可同时接待47.8万人。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国家会议中心和九华展览中心的相继启用,北京大型展览场馆设施不足的状况进一步得到缓解,专业展览场馆总展览面积达67.6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1.5倍,其中展厅面积40.7万平方米,室外可用面积达26.9万平方米。

    2010年,北京会议室白天使用率为23.9%,比上年提高3.5%;专业展览场馆使用率达32%,比上年猛增15%。从总体来看,北京会议业和奖励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展览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0年,北京市各宾馆饭店和展览场馆共接待会议25.7万个,累计接待1731.3万人次,平均每个会议室一年接待会议45个。

    奖励旅游成为北京会展业的新增长点。去年,北京共接待奖励旅游21.1万人次,同比增长91.4%,收入达6.4亿元,同比增长46.3%,远远超出会议收入和展览收入的增幅。

    针对北京会议业的利好现状,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认为,北京承接国际会议具备至少四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具有首都优势,二是城市定位优势,三是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四是具有人文优势。

    尽管如此,北京市展览业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去年,北京规模以上会展单位共接待展览1196个,同比增长9%,总数量仍低于部分历史年度。随着会议业和奖励旅游的快速发展,展览业在北京会展业中的收入比重有所下降,从2009年的42.1%进一步降至40.8%。

    根据北京“十二五”时期会展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将建成“世界知名会展之都”、全球国际会议五大举办地之一,会展业收入力争超过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北京年接待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会议数量将达130个以上;接待会奖旅游团队人数年均增长15%以上;举办规模5万平方米至15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30个至40个、规模在15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展会10个以上。

    面对上海市会展业发展趋好的势头,北京市有关方面也意识到了加快发展会展业的紧迫性。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北京的会展业能有大改观。

    广州会展业压力大

    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会展业略显劣势。广州不仅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之间存在竞争,还与香港、澳门之间存在竞争。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国会展经济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广州琶洲地区共举办各类展会130个,同比增长35.4%。其中,展览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国际大型展会12个,占国内总数的20%以上。

    与上海、北京不同,“十二五”时期,广州的战略重点是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作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驱动双轮”,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最大亮点在于“世界”二字,最大挑战也在于“世界”二字。

    为了赢得机遇,今年初,广州在上海举行了广州市会展业(上海)推介会。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赵小穗表示,广州发展会展业具备“四个适宜”的优势,即广州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适宜大型品牌会展项目和企业落户、发展;广州正在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适宜海内外机构和个人来穗参展和参会;广州正在建设“全省首善之区”,适宜中小会展项目和企业创业和成长;广州正在建设“后亚运幸福城市”,适宜高端会展人才集聚和交流。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广州琶洲地区会展场次、展览面积分别增长17.9%和21.5%。其中,举办会展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6个,为去年同期的2倍;现代物流方面,广州市上半年货运量增长8.1%,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3.8%,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5.2%。

    据悉,广州注重加强对商贸业的产业规划指引,出台了《广州市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州市会展业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据了解,广州商贸业立足“四个中心”,不断加快转型升级。首先,加快建设国际购物中心。其次,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广交会单展规模世界第一,会展业国际化趋势明显,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品牌展会数量居全国第三。再次,加快建设国际采购中心,培育以广交会、中博会等重大展会客源为主的专业买家,对接专业会展或大型现代化展贸市场,发布一批“广州价格指数”。最后,加快建设国际美食中心。加快食博汇等一批餐饮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共有5家企业获“国家五钻酒家”称号。

    业内专家指出,广州市如果要想成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政策上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让产业链上的各环节环环相扣;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据了解,广州还有意包装一两家优质会展集团上市,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广州经贸委会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晓明表示,广州首次单独制定会展业的“五年规划”表明,会展业在政府层面得到了重视,广州市希望通过落实规划,实现会展业每年上一台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展业“十二五”规划初露端倪 京沪穗竞争或升级
刚刚发布,力压北京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会展旅游的特点
壁垒森严泾渭分明 京沪穗三地富人圈的特点
厉害了郑州!去年举办经贸类展会数量仅次于北上广
2014年全国最新服装展会 排期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