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曾经不自觉掉入了哪些隐含假设?
网络图

1

此文是采铜《精进》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先来看2个案例。

1.有一同学很郁闷,从高一开始想学动画制作,大学也想读这个专业,但高考失利没有读上想读的专业,而是读了国际贸易。大二的他不仅要顾及自己的专业还要去学动画,同时还要搞社团,忙得一团糟,压力很大很迷茫。

2.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公司做着无关痛痒的工作,渴望去大城市展示自己的才华,尽管没什么才华可言,可他想做一些有技术水准的工作,不停学习一些专业技能,渴望到一个用得着所学知识的地方去,尽管他不专业。他自己很没底气,自卑、懦弱。

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他们内心很矛盾。

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时,为什么会陷入痛苦呢?因为他们都植入了隐含假设。

所谓隐含假设,就是在你思考问题时,由于思维惯性或者过去的经历、习惯,下意识采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结果是掉入了这些思维陷阱,而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选项。

我们逐个分析下。

第一个案例里有这些隐含假设:爱好要和职业统一,课程学习决定专业技能,参加社团很必要。

因为不能兼顾,所以同学很纠结。但爱好一定要和职业统一?当然两者重合是好事,但没有重合,也可以活得很精彩呀,业余可以学习然后积攒经验。只有上动画课才能学到动画技能?你可以直接从作品入手嘛,现在网络学习途径也很多,也可以学习嘛。一定要参加社团?不参加社团毕业找到好工作的也很多,可以退出社团。

第二个案例有这些隐含假设:大城市才能找到好工作,工作中才能学到技能,无法改变就是懦弱。

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确实要多很多,这毋庸置疑,但你若想在小地方发展,可以先多方打听和调研,发现本地好公司好工作,说不定能解决你的问题,如若不能,再去大城市发展未尝不可。工作中才能学到技能?可以先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技能,比如在线学习等,拥有基础后工作起来岂不更容易些,上手也快。没才华,不专业,就没底气,然后自卑?从小的改变开始嘛,比如,每天坚持看书一小时,或者码字1000,这些改变是逐渐积累的,它会塑造一个人的精神。

当然,类似的例子很多,这些思维带给我们困扰,当你被卡住时,不妨跳脱出来,找出隐含假设,然后矫正并且找出其他可能选项,就像我们在上面分析的一样,发现更多的可能选项。

2

隐含假设无处不在,采铜归纳了四个典型的人生选择中的隐含假设。

第一个典型的隐含假设是“赛道假设”。什么是赛道假设?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赛道假设。它认定人生是一场比赛,获胜者寥寥无几,持这种态度的人被焦虑和恐惧挟持,还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吗?那个“大魔头院长”就是典型的赛道假设的宣扬者,认定人生就是竞赛,而学生们在这种思维下失掉了学习的乐趣,他们恐惧成绩落后,以为这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他们不停地在轨道上跑呀跑,唯恐落后。

第二个隐含假设是“低关联假设”。持这种观念的人,会认为经历之间互相独立,没什么关联。你若是工作足够用心,其实会发现没有什么工作会完全浪费的,我自己就有体会,刚毕业时跳过好几份工作,很浮躁。从事过短暂的记者、文案工作,即使不深入,但对后来的工作和思考习惯仍旧有一定影响。又比如,有人喜欢画画,但后来从事文案工作,以前的经验白费了吗?不会的,简书上的彭小六就是善于在自己文章中插入手绘画的高手,而且绘画基础对于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考很有帮助。就好像看书一样,你单独看一本书可能看不出它有什么效果,但你读得越多,突然有一天,串联起来或许就弄懂了某个问题,这就是由点成线的过程。

第三个假设是“僵固型心智”,这一点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与之对应的是“成长型心智”,“僵固型心智”的人以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能力,往往认为自己潜力不够,智商平平,容易自卑,“成长型心智”的人相信智力和才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他们愈挫愈勇,也容易取得较高的成就。

第四个假设是“零和博弈”。如果你认同这种思维,那么首先在心态上就处于非常消极的态度,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你应该跳出这种思维,仔细想一下,除了这种做法,还有不有其他方法或者其他选择,实现双赢?

3

如何破?三个思维框架能更好地帮你解决问题。

第一个框架是“目标悬置”。当你面临多个人生目标时,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你开启的是并行模式,也就是同时追求两个目标A和B,串行模式如何呢?必须在实现目标A后才能实现目标B。两种心态都暗含迫切心态,不管哪种,两种目标都想要实现,压力很大,忧心忡忡。

而目标悬置就是将一个目标暂停(而不是放弃),可以休息放松,等时机成熟时可以再做。这样,生活学习、事业可以更加灵活,比如,可以设定在一年中,十个月全身心工作,剩下时间发展自己爱好。当然这是比较大胆的做法,但确实有不少人在尝试。

第二个框架是“能力嫁接”。上面已经提到,人生的很多经历实际上不是白费的。比如构建知识体系这件事,跨学科的背景会给你带来更为宽广的视野,当你局限于这一领域时,可能另一种学科方法能够帮助你打开研究思路。又比如,综合型人才,如果你会绘画和写文章,那么两者可以结合,借助视觉化表达,让文章更生动。你数学学得好,在逻辑表达上,都可能更为清晰干练。又比如,你会摄影,又爱时尚,还会写文章,那么将其中两种能力嫁接到另一种能力上,可能会创造出另一种可能。

第三个框架是“特性改造”。爱好能不能严肃呢?能不能把工作变得活泼而主动呢?这就是特性改造。假如你是一名普通职员,你爱好画画,你可以考虑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在汇报还是会议时,你都可以展示这些才能,你的领导可能因此而欣赏你,它能帮助你提升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其实,特性改造就是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你一旦开始热爱你的工作,那么将更有可能变成一个优秀的人。这就需要在另一领域“浸润”,发现其中的曼妙。如果你喜欢绘画,那就开始吧,如果你对文学感兴趣,那么不妨提起笔,开始创作,斯蒂芬·金的劝告就是:“开始写吧,年轻人!”,如果你喜欢看电影,不妨写几篇影评吧,这会加深你对电影的思考。

从本质上说,三个框架都是帮你跳脱出旧有的思维方式,寻找第三选择,这将开启不同的人生可能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分钟读完《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就是一层窗户纸
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笔记
赠大学新生格言:没有垃圾专业 只有垃圾思维
怎么样?让思维可视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