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了糖尿病会怎样? 有人照样一辈子自由自在, 有人却因此失明、肾衰竭、截肢……

  近年,温医大附属一院内分泌科进行着一项关于“2型糖尿病与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课题研究。2011年底他们曾对松台街道、北白象街道4099名自愿参与调查的40岁以上人群开展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调查中,这4000多名被调查者均自认为是“健康人群”,也有人认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是多此一举,不重视对餐后血糖的检测,殊不知。可结果却显示,有13%的人群被发现患有糖尿病,约20%的人被确认为糖尿病前期。课题研究并未结束,在专家们提供的健康追访中,今年继续给他们提供包括糖代谢指标检测、血管多普勒等在内的一系列专业检测,和第一次的纯筛查不同,这次还将对患病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提供治疗计划支持。

  按理说,已经被查出患病或者有疾病的高危因素的人,对医院提供的系列健康追踪服务和专业治疗计划指导应该会非常欢迎。可是,目前还有1000多人,即接近1/3的人没有积极配合甚至拒绝进行随访复查。对此温医大附属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沈飞霞表示非常无奈:许多人觉得现在得糖尿病的人多,见多了就麻木了,而且自己没有觉得不舒服就不用治疗,殊不知许多他察觉不到的病症正悄悄地夺走他的健康。

  因为忽视并发症,他二次截肢

  温医大附一院内分泌科刚收治了一个病人,他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并且,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截肢。说起这个病人,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沈飞霞一脸惋惜和无奈:“这个病人就是对糖尿病足这种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太不重视了!如果说第一次截肢是因为不懂相关知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这第二次就太说不过去了。起初只是一个很小的伤口,及时处理完全可以保住腿,硬是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来医院,只能也截肢了。”

  沈飞霞表示,这样的病人并不是特例。刚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时,绝大多数患者对于病情的进展、对于并发症都很重视,但是久了后就麻木了,医生各种告诫要么没入耳,要么听一半。比如医生交代,注射胰岛素不要在肚脐一圈打针,可下次复诊一看,针孔全在肚脐一圈;医生交代注射针头要一次一换,可许多人一支胰岛素都打光了也不换,认为没有感染就没关系。对于并发症也是如此。

  有些并发症没有症状,没有定期检查难以发现;还有一些并发症出现了症状,因为患者的不重视或者认识上的误区被忽视。如一些人认为糖尿病就是高血糖,却忽视了对血糖的监测,而且对低血糖认识不足。医生问患者有没有低血糖,大多会得到否认。但是他们又会表示有心悸、出汗,饥饿感、头晕和震颤等低血糖的典型症状。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碰上糖尿病患者,医生们总免不了反复强调。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比健康人的多10?23倍;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比健康人的多20倍;糖尿病并发的冠心病及中风比健康人的增加2~3倍;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比一般肾病多7倍。目前,糖尿病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对于这些,有些糖尿病人甚至听得“免疫”了,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查空腹血糖,很多糖尿病没能早发现

  对于上班族来说,熬夜、抑郁、工作压力大、运动少是诱发糖尿病的主因,长期“精神紧绷”的生活状态将使体内“应激激素”分泌,致血糖升高。而“大鱼大肉”的应酬族,不仅使营养过剩、身材肥胖,而且胰岛也会负担过重从而致病或加重病情。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而温医大的调查结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沈飞霞介绍,一方面多数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最常用的空腹血糖检测的是某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前一天吃的食物、运动量都会影响血糖值,这些常导致诊断的延误。不仅如此,许多研究发现,不查餐后血糖,会导致约1/3的糖尿病患者漏诊。在先之前进行的研究中,同样发现这种现象。很多人空腹血糖完全正常,但是在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中却发现餐后高血糖,有些人甚至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而如果糖尿病控制欠佳,短期内血糖严重波动可能出现酮酸中毒、低血糖症、乳酸中毒等,若延迟送医,随时有丧命的危险。

  定期做糖尿病检查,能让医生评估病情是否得到妥善控制,才能及早察觉并发症的出现,从而给予适当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应每三个月做一次糖尿病监测“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检验(注:反应患者90-120天之内的血糖平均值),以确保血糖受到控制。

  目前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但若能及早诊断出?,加以治疗,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好血糖的控制,就可预防或延迟并发症的出现。而且依照不同病情灵活运用饮食、运动、药物三原则,互相配合,实现良好控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那些糖尿病前期病人,现在已经提早发现了,如果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是可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但如果持续不良的生活方式,终究会成为糖尿病大军中的一员。

  重视血糖控制,可预防或延迟并发症的出现

  也有人做得很好。在国外,对于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追求更个体化的注射方案,在饮食控制、运动的基础上照顾到患者的各方面需求,让患者的生活更自由,而不是什么都不能吃。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患者的综合素质高,对该病有科学的认识,有计算每一样食物的热卡、糖分的能力。

  沈飞霞表示,她有个朋友原先偏胖,后来夫妻二人都得了糖尿病,而且发现的时候情况比较严重,后来,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现在病情控制得较好,甚至不需要服药,只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调节,比如坚持登山、打太极等,两人现在可以说是浑身没一丝赘肉。这对夫妻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发现:如果某一餐食物油分较多,热卡高,那血糖上升就比较明显,那么就要少吃点,或者在餐后加大运动量,让多摄入的热卡消耗掉。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这个时候要开始做各项检查,密切关注。而2型糖尿病发病时间很难确定,因此,要求一发现有糖尿病就要排查是否有并发症,并且,之后每年要做肾脏、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检查。并发症的出现时间早晚个体差异会比较大,有些人容易得,而有些人不太容易得。比如血管方面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灾区,如果已经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燕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人该怎么吃?怎么运动?才能降血糖
糖尿病,控制血糖就够了吗?
预防篇|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咋回事
山医大一院健康教育大讲堂——糖尿病运动疗法
可降糖的肉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