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消品行业的十年变迁

文章转自快消品精英俱乐部

2009年,欣欣向荣
09年,小老板在家腌制泡爪,放在透明收纳盒里,骑着小电驴一家家小卖部送过去。通过小卖部的代销,一年能赚得眉开眼笑。
09年,三鹿奶粉刚出事。雄踞销量榜前排的国产奶粉突然遇到信任危机。外资奶粉则意外地迎来了发展高峰。据经历过这段的业务员回忆:开个会,生意就做完了。

那个时候,每个促销员都在抢货,不怕指标高,只怕自己分的货少了。

09年,二线城市,春节档期,生意好的超市,陈列费用一个平方要6500元。该市那时的房价大概8000一平。
在那会,这个价绝对值!
年货档寸土寸金,所有厂家抢着要。给钱还不一定卖你。能拿到位置,真的得凭“硬关系”。
09年,远在深圳的同行分享了一个数据。

只一家店,我们就花了8万买陈列,最后一个春节档下来我们在那店销了50多万货。太值了!

2010年,指标不停歇

今年增长多少?

快消同行见面,这是必聊话题。
2010年,几乎找不到只设定个位数增长的厂家。

打开公司报表,每个人都是30% 的增长,你只增长25%都不好意思上台发言。

这是某次团队活动时领导的感叹。
指标就是评价一个人工作好坏最硬的参数。
达成与否,达成好坏,直接关系到评分、奖金、升职。
于是,出现了各种你能想到、或是根本就想不到的,围绕着“指标达成”进行的操作。
2010年的快消业,依然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权利高度集中在办事处的经理手上。
一手掌握财政大权,一手掌握员工的评分大权(都是生杀大权)。
所以,快消在野蛮生长的年代,领导身边从不缺少跟班。
或者说直白些,从不缺拍马屁的人。

老板给我的费用就是资源!我能毕业2年从跑街的业务员混到如今这个位置,不就是因为我懂怎么搞资源吗?

说这句话的是非常善于拍经理马屁的小主管。
领导大笔一挥,就能拿到请超市主管们吃饭唱K的公关费了。
领导大笔一挥,第二天就能拿好几张购物卡去送采购了。
收了你的卡,吃了你的饭。原本摆在角落里的货,一夜之间陈列就能变得波澜壮阔。
那个年代,肯定有勤恳做事的人,但绝对不缺陪领导吃喝嫖赌然后靠领导的“大笔一挥”躺着就把指标做完的“牛人”。
至于“潜规则”这种故事,在哪个公司里都不缺。而且内容一直在updating。
2011年,依旧黄金期,漫天是“卫星”
总部收到某区汇报:喜报!周末2天促销,在xx超市卖了近xx万的xx商品。
总部的表扬邮件马上抄送全国各大办事处分公司。
有业务员拿出计算器算,如果2天能卖xx万,说明6秒左右能卖1单。
如果6秒卖一单,销售现场绝对能排起长队。PPT里那点客流还不够排队。
但总部的领导们喜欢这样的故事。合不合理再说,我们需要英雄嘛!再说ppt给老外看,老外那数学,能算出啥?
于是,全国各地的卫星一颗接一颗冉冉升起。
去学校摆个摊,实销1000能报3万邀功。
在社区搭个帐篷,一天只卖了半箱,PPT里能写150箱发到总部。
总部老外眉开眼笑,竖起大拇指:

中国,Good!很多好案例~股东大会PPT里又有料

底下的中国经理也眉开眼笑:

那个光头老外说今年的Case又多又好,准备再给我升1个Level

大区经理也眉开眼笑:

我们区被总部表扬了,省区同志们加油哦,再接再厉。

省区经理也很开心:

大区说我们省做得不错,要再接再厉,那个谁,你在这方面多出点案例。让你们分公司经理多出点费用来做

分公司经理打碎牙吞肚里:

妈的,大老远拉出去摆摊,最多卖个800块货,加班餐运输费花掉1000块。这种生意还要我天天做?

2012年,略有压力
进入12年,所有品牌的厂家都明显感到:

今年有点吃力!
原来那个经销商,陪着喝一次酒就能帮我打款完成指标,今年怎么催这么多次还不打货?


2012年,移动互联网开始普及。
原本“去超市逛逛”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首选。
从2012年开始,老百姓多了一个选项:可以在家刷手机啊。手游、微信、微博,够你玩!
去超市蹭空调?没刷手机爽!
去超市的人少了,超市的销量蹭蹭蹭往下掉。
品牌厂家的经理们做不完生意,只好找批发商帮忙:

老兄,这个月有点紧,帮我吃100万货。

批发商电话那头边剔牙边幽幽地说:

你同事老王已经发了200万货到我仓库了。折扣比你报的还低2个点。

电话这头,经理把牙咬碎了:

妈的,上次月还和老王约好一起控价,低于8折绝不出货。
我这都偷偷给批发商报价7折了!还比我低2个点,干!

年底开庆功会,大家还是兴高采烈地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身后又大又喜庆的背景板上,依然是《赢在201X年》。
2013年,手机有了新功能
微信用户井喷,双十一的大名在这一年人尽皆知。
于是人们越来越多的订单交给淘宝和天猫。而留给超市的时间越来越少。
也就是在这一年,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邮件:

总部将为大家配备终端管理软件。每次拜访超市时,必须拍照上传系统。

这是硬件的进步催生出了新的管理模式?
还是因为总部的高层们突然发现:

数据怎么越来越难看?

从而不得不做出的应对?
总部老外肯定急得抓耳挠腮:

妈的,调来中国前没人告诉我中国有淘宝啊!

手机管理软件的导入虽然能帮助总部的高层们充分监督基层。却无法改变消费者不再去超市的大趋势。
销量继续跌。可指标还是得做完啊!
于是原本售价100元的产品,打对折算50元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吃下货以后,再拿去淘宝或是乡镇市场慢慢消化。
可是,公司拿有那么多促销经费来给你做5折清仓?
只好先找经销商赊账:

张总,我吹3瓶酒,这个月你帮我把货先抛出去。这次价格谈得不错,55折。

经销商虽然也喝高了,关键时候还是够清醒。头摇得像拨浪鼓:

快别求我,我来吹3瓶得了。你快让公司把欠的300万折扣费给补了!

2014年,从员工体力上动脑筋
到了2014年,指标已经越发难做。不少公司的老板都给出指示:

周末都要去超市加班!做促销!卖货!

于是那一年,快消人的微信里突然多了个“周末冲锋群”。
周六还没睡醒,已经有人开始在群里秀了:

从上午9点开始到在xx超市里做促销,已经做了1000元的销量。

扯淡呢?9点超市里只有大爷大妈!
大老板很快在底下发了个竖起的大拇指。并留言:

很好,其他人呢?让我看见你们的努力!

很快就是一波秀努力的照片洪峰。如果不静音,微信提醒声噼噼啪啪能响到超市打烊。
平时就很毛躁的小A也发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自己穿着促销服在超市里努力卖货的照片。只是旁边的促销版上写着:特价时间,5月15-5月28日。
好死不死,大区经理刚好看到了。评论:

今天不是6月15日吗?

2015年,当海淘成为生活
曾经一罐300-400元的奶粉,在超市里常能看到整箱整箱买的顾客。
这种火热现象在15年迎来一瓢冰水:
海淘。
一开始是请朋友从外国寄回来,
后来各地都有保税区了。天猫京东下个单,外国奶粉就送到家门口了。
价格也就超市的4折。
那么多宝妈群,消息一下就扩散开了。
短短一年间,新晋宝妈的时尚,已经从低于300元的奶粉绝对不买,变成了:

外国奶粉又便宜又好,我干嘛花300块买一罐超市里的。当我人傻钱多?

销售会议上,业务员的哀怨越来越多:

妈的,领导自己的孩子都在吃爱他美,回过头来给我们说300块奶粉才是趋势?这样画饼合适吗?

2016年,人事很忙
邮件一封接一封。
比如关于日常福利的:

关于统一取消xx假期的通知。
xx补贴福利于201x年x月正式取消。


福利没了还算小事。还有更严重的:

从x年x月起,公司不再增加headcount(编制)。
离职人员岗位不再补招。

那不是原来两个人的活,辞职了一个,剩下一个得全担了?
正想抱怨,突然被经理叫去房间里。

经决定,你们团队的headcount全省只在x市保留。
如果你想留下,就得去x市工作。
如果不愿意,请签字,我们会为你申请一定数额的离职赔偿。

2017年,O2O新战场的旁观者们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O2O一步步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O2O时代诞生了30分钟就能送货上门的外送超市。
比如京东和沃尔玛合作的“京东到家”,大润发的“淘鲜达”,以及巨头们投资的“朴朴”等。
外送超市的出现,真的彻底断了年轻人去逛实体超市的意愿。
而大量的休闲食品,其销量完全依赖逛超市时产生的冲动消费。
O2O时代,年轻人不再去超市,就意味着不会为休闲食品“冲动”了。
几年前还是行业“标杆”的某休闲食品,一下成了同情对象:

听说一年销量跌了20个亿

2018年,培训生不愿意来了
曾经外资快消的管培生岗位绝对是香馍馍。
名校、外语、实习经历。要求绝对不低。
然而到了2018年。

原来只去985开宣讲,后来发现拿了offer都不来。最近也去普通本科开宣讲。面试到优秀的,结果愿意来的还是少。

和互联网的红红火火相比,超市相关的工作,实在显得太“冷清”。
那种你能明显感到的渠道的萎缩和衰弱,以及由此带来的挫败感,正在快速地扑灭管培生们的热情。

以前一般是做2年,就跳去同行,因为同行愿意开更高的薪水。
现在是做2年,就跳去互联网。不止薪水高,行业看上去也比快消更有前景。

不止是管培生不愿来。普通业务员的工作,年轻人来做个两天就跑了。

每次去超市,就是按公司要求拍照定位。货架上的货基本不动,干着没成就感。

有热情的年轻人不再涌入。快消成了老兵们的修罗战场。

这也未必是坏事。年轻人不愿意来,就意味着公司还会一直需要我们这些老家伙。

一位刚过35岁的老兵解嘲。
2019年,未来何去何从?

听说已经有快消公司把团队外包给O2O做了。
听说曾经一手遮天的经销商,已经放弃所有代理的品牌了。
听说总部好几个管培生跳去抖音了。
听说基层好多业务代表跑去做平安保险了。
听说第三方员工回老家做托管,赚了不少。
听说……
快消的江湖,
故事仍在继续。
而你
是否还在这片江湖?


本文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线城市经理:以前3个渠道价格就乱了,现在8个渠道价格到底如何管?
现场直击!澳洲超市奶粉上架,人潮汹涌!实在挤不动啊!澳洲奶荒已经进入高潮!
中国人把荷兰商店里的奶粉买断了货 | 火星娱乐 河蟹娱乐
服装行业内幕揭秘(二)
2对华人夫妇争奶粉,超市大打出手!澳洲:“看,中国人为抢奶粉而打架!”
德国奶粉,看我怎么争分夺秒抢丨海外夜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