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附子应用小述

附子应用小述(周祯祥教授)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Iconi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是临床常用的有毒中药。近年来,有关应用附子的报道甚多,其不良反应乃至中毒现象亦屡有出现,为了确保附子的用药安全,笔者拟就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
临床、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1.明确主治
传统药理认为,附子辛温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其性善走,既能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峻补不足之元阳;既能达皮毛而散表寒,又能达下元而除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观今之医者用附子,莫不依此。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附子煎液能延迟处于寒冷环境下的小鸡和大鼠的死亡时间,减少同一时间内的死亡率,并延缓小鸡和大鼠的体温下降,说明附子具有抗寒冷作用,从而为附子治疗各种寒证提供了客观依据。证诸临床,凡一切寒
证,无论大寒、小寒、表寒、里寒、虚寒,果有真寒,用之莫不相宜。
2.控制剂量
从临床报道来看,附子的剂量相悬甚远,有用450g、90g,60g,30g,20g,10g不等。有人认为,合理的剂量应在9~90g/d之间波动,才符合临床实际。有人则主张,附子的剂量应控制在20g/d以内为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学》教材书规定,附子的常用量为5~15g/d,临证应遵此用之,不得贸然行事,谨防中毒。至于某些超常规用量,纯属个人的用药经验,不足为据。
3.注意炮制
附子有毒,生用尤烈。资料表明,附子的主要成分乌头碱毒性极强,口服0.2mg就会令人中毒,口服3~4mg就会中毒身亡。经炮制后用,毒性较原来明显减低,只有原来的1/50-1/2000,其治疗作用并不因炮制而受到影响。因此,附子入汤内服,当以炮制后运用较为稳妥。一般加工炮制盐附子、黑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使用。
4.提倡久煎
有报道,附子用450g而获效者,亦有仅用10g而中毒者,究其原因,皆缘用法不当使然。有人认为,附子内服,用量无论轻重,务必先煎;亦有人认为,附子入汤不宜久煎,以免丧失药效。药理研究表明,附子中毒的原因,主要是因其所含鸟头碱所致。经久煎后,乌头煎就变成了乌头原碱和乌头次碱,毒性比原来减小100~1000倍,而治疗作用优存。
为了确保附子应用的安全有效,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入汤剂宜先煎久煎,一般先煎30~60分钟,或以口尝汤液至无麻辣感为度。
5.掌握禁忌
附子为纯阳之品,适用于“真寒”之证。《本草汇言》指出:“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之证,误用之,祸不旋踵”,从临床来看,凡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应忌之。附子与乌头同出一期。根据“十八反”、“十九畏”歌快
记载: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畏犀角,故附子亦应避免与上述药物同用。据报道,有6例患者因服用附子时,以白酒为引而中毒。其中5例停止饮酒后,再服原剂量附子,则未发生中毒。研究证实,乌头碱在乙醇中溶解度大,乙醇还能促进乌头碱的吸收,故附子与酒同用易致中毒,当忌。
总之,安全、有效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准则。正确地应用附子,必须明确其主治及禁忌,严格掌握剂量,要注意炮制及煎药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谨防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现象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的毒副作用及在肾病中的合理应用
UC头条:喝中药也会中毒?3种中药已被禁用!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二)
临床中,产生中药中毒的原因:1,剂量过大...
常用抢救药物三
有肾毒性的中药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