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从文:500多封情书追到学生张兆和,为何婚后不久却出轨?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沈从文,作为2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情书写的缱绻而深情。

他花了近4年的时间,向自己的学生张兆和示爱,在不断碰壁后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但为何却在得偿所愿的婚后就出轨?

“情”之一字,最难言说……

沈从文与张兆和

顽固的爱与不爱

1930年1月,沈从文作为上海工学的教师向学生张兆和发出了第一封情书:“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就爱上了你。”署名S先生。

彼时,张兆和对于沈从文而言,实在是女神般的存在。他们俩除了身高差不多外,其他各项条件,张兆和都比沈从文优越太多:

  • 她出自安徽四大家族之一,家境优越,家里良田就有近万亩,从小由有文化的奶妈照顾着。他出身农家,小学文化,可以为了吃上饭去当兵,为了5毛1元的稿费而拼了命的写文章,还要接济老母亲和妹妹;
  • 她比他小了足足8岁;
  • 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容颜娇俏,皮肤黝黑,被称为“黑牡丹”,是校内公认的校花级女神,而他身材瘦小、容貌平平,木讷又寡言……

张家姐妹,左二为张兆和

张兆和的追求者太多了,她的姐姐曾打趣说这个沈从文只能排到“癞蛤蟆十三号”。面对纷至沓来的情书,张兆和是一概不回的。

沈从文苦苦追求不成,自然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后期,竟有传言说沈从文要为张兆和自杀。

无奈,张兆和抱着大堆情书去找校长胡适,说老师不应该这样影响她的学业。但胡适却反过来劝说:“他非常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则坚定的回:“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事后,胡适对沈从文说,这个姑娘还太年轻,她是不懂你的。

但是深陷情网的沈从文已然不可自拔。即使他离开上海去武汉、青岛执教,仍忍不住给张兆和写情书,脑海里她的身影更是挥之不去:'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沈从文-青年时期

纸上的深情

1932年7月底,沈从文卖掉自己一本书的版权,买了一整套的英译精装本小说,来到了苏州。

他这次长途跋涉是为了见已经毕业的张兆和,也是来求婚的。

在张家,虽没有见到张兆和父母,但沈从文受到了张兆和二姐张允和的热情接待。张允和一直知道沈从文和妹妹张兆和的事情,她很看好沈从文,也就有心去帮他促成这桩好事。

而张兆和在500多封情书的轰炸下,好像看到了沈从文的一片赤诚,原本犹如寒冰的心也被暖化溶解了:从最开始的狠心不理会,到带着点同情,再渐渐地竟然也生出爱意来。

到底涉及婚姻大事,临走之时,沈从文再三托二姐张允和征询她父亲的意见,并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把。”

父亲张武龄历来开明,他主张儿女自由恋爱,自是欣然允诺:“儿女婚事,他们自理,于我无干。”(张兆和的大姐嫁的就是当时被称为戏子的小生名角,当时还引起了社会轰动

于是,张兆和就给沈从文发了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至此,沈从文长达4年的爱情追逐之路也算是有了个圆满的结果。

1933年9月9日,张兆和和沈从文在北平举行了极其简单的婚礼。

或许是出于文人的清高,或许是避免了后期自己要回高额彩礼的尴尬,沈从文一开始就提出不要张家的嫁妆。

关于他们的婚礼,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曾这样描述:

“当时没有仪式,没有主婚人、证婚人。”

“婚房中也没有什么陈设,四壁空空,无一般新婚气象,只是两张床上各罩一锦缎,百子图的罩单有点办喜事的气氛,是梁思成、林徽因送的。”

即便四壁空空,新婚夫妇的日子总是蜜里调油的。

凤凰古城

婚后不久,沈从文要回故乡凤凰一趟。漫长的旅程,他除了把沿途所见分享给心爱的妻子,就是表达他满溢的爱与思念,有时甚至一日写4封,写6封信:

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三三(沈对张的爱称),乖一点,放心,我一切都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而张兆和也是善良的姑娘,她担心着丈夫路途的安危,也想念着丈夫,在回信中满是温柔的话语:

二哥(张对沈的爱称):乍醒时,天才蒙蒙亮,猛然想着你,猛然想着你,心便跳跃不止。

你一天不回来,我一天就不放心。一个月不回来,一个月中每朝醒来时,总免不了心跳。还怪人担心吗?想想看,多远的路程多久的隔离啊。

多么美好……

可惜,两人这样的好日子持续的并不久。

猝不及防的出轨

情书里的词句多么情深意切,最终也流于天真。爱是缘分,是奋不顾身,是饱尝甜蜜,婚姻则需要责任、牺牲与经营。

沈从文婚后不久就出轨的做派,一如他曾经对张兆和的乍见之欢,都让人猝不及防。

1934年,回到凤凰老家的沈从文抽空去拜访同乡熊希龄。恰逢那天熊希龄不在,开门的是他的家庭教师高青子。

高青子年轻漂亮,更是沈从文的“铁杆粉丝”,对其仰慕已久。乍见偶像亲临,高青子自是极力表现,这给沈从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月后,当高青子再见沈从文时,特地穿了身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还在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

而这一身装扮正是沈从文小说《第四》中女主人公的扮相。

网传左为高青子

都说女追男,隔层纱。

饶是曾为了张兆和要死要活的沈从文,竟也没能逃过这第三者的诱惑。沈从文曾对友人说:'我不能想象我这种感觉同我对妻子的爱有什么冲突,当我爱慕和关心某个女性时,我就这样做了,我可以爱这么多的人与事,我就是这样的人。'

他在感情上与高青子暧昧不清,事业上也不忘拉高青子一把,力推她的文章和小说,使得高青子从默默无闻的家庭教师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女作家。

第一次,当张兆和知道丈夫与他人的情事时,还躺在医院。那时她刚为沈从文生下长子沈龙朱。

张兆和是极清高的女子。结婚才一年,自己在辛苦为丈夫生娃,那边丈夫却和他人谈情说爱,这件事如一把利刃狠狠地扎入张兆和原本简单平静的心底。

婚姻枷锁下的女性,不存在想通了和想开了,更多地是无可奈何。

孩子刚出生,要让他失去父爱吗?要离婚吗?

初为人母的张兆和矛盾着,也犹豫着……

而沈从文在林徽因、金岳霖的劝导下,信誓旦旦地表明要和高青子划清界限,回归家庭。

张兆和一家

裂掉的盘子即使修补了,也还是会有缝隙。他们依旧在一起过日子,但因着高青子这根刺,生活里两人需要磨合的部分也逐渐被放大了。

沈从文喜欢收藏古董,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张兆和却认为本来家里也没什么储蓄,何必去装做“绅士”大手大脚。

沈从文比较仗义,乐于解囊相助他人,张兆和日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免不了处处精打细算,未雨绸缪。

为此,沈从文总觉得张兆和太抠。

他不知道的是,张兆和为了一家的生计,不得不拉下脸面去问很多人去借钱。

张爱玲曾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柴米油盐吃饭睡觉这些琐事上,便是不能长久的爱情。”

若说结婚之前,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女神,那结婚之后,女神就不得不跌落神坛了。

曾经“双手从不沾阳春水”的张兆和,在婚后什么粗活累活都得自己做。

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她忙的连盘头发的时间都没有了,索性就剪掉了一头秀发。为此,沈从文也很是不满,他曾不止一次地要求她要“留长发”、“穿高跟鞋”、“讲究穿戴”。

女神的光芒逐渐褪去,爱情也揭下神秘的面纱,婚姻展示着生活本来的朴素样子。沈从文还爱着张兆和的吧,只是并没有如初见般的唯她不可,匍匐于她的脚底了……

世事难料。

1937年,沈从文前往昆明西南联大教书时,又遇上了高青子,这次两人的感情竟然死灰复燃。

第二次,当张兆和知道沈从文与高青子再次相恋的消息时,他们的长子沈龙朱年仅3岁,而次子沈虎雏则刚出生不久。

实在讽刺。

何为失望?“不哭,不闹,不言语。”

无人知道在多少个深夜,张兆和都是无眠无语的。她那时候正一个人带着2个孩子独自生活在北平,再多的心酸怕也只能独自承受吧。

潇洒的女人可以挥挥衣袖,与过去诀别;狠心的女人可以扔下嗷嗷待哺的子女,去拥抱自己的新生;而勇敢的女人需要把苦和痛混着玻璃渣子咽下,再去拾起一地鸡毛的当下。

1938年,张兆和决定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杨振声的女儿,从北京出发前往沈从文所在的昆明。

多年后,儿子沈龙朱在回忆这段过往时说:

“我们路途经青岛,到上海、中国香港、越南海防,再乘火车到昆明。”

不要惊讶,那年岁正处于卢沟桥事变后。而这条曲折的路线,正是北大清华教授的南下之路。战争纷飞的年代,路途又怎么会安稳?

这条路,张兆和和孩子们走了整整3个月,但其中所遇的艰险,她却只字未提。

在昆明,张兆和见到了沈从文,也见到了高青子。因为心里膈应,所以她选择和沈从文分居。


直至1941年2月,张兆和到西南联大两年多后,高青子离职(嫁给了一个工程师)。自此,沈从文轰轰烈烈的出轨经历也正是宣告终结。

一方面,沈从文心里还是有对妻子张兆和的愧疚的;但另一面,他却又以高青子为原型,写了小说《看虹录》……

晚年的搀扶与疏离

1948年,因作品《看虹录》等,郭沫若等人撰文,严厉批评沈从文是“桃红色的”作家、作品“颓废色情”,又说他是 “地主阶级的弄臣”和“清客文丐”,“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

1949年初, 北大校园开始出现了打倒沈从文的标语。同年,沈从文精神大受打击,自杀未遂。

1950年,沈从文曾带领国军浴血抗日的弟弟沈荃被作为反革命处死,1960年,妹妹沈岳萌在大饥荒中饿死……

现实的苦难实在太多了,压得这个崇尚浪漫的文人喘不过气。他曾满心酸楚地给张兆和写信:你不用来信,我可有可无,凡事都这样,因为明白生命不过如此,一切和我都已游离。”

人至晚年,夫妻间蹉跎了大半辈子,情情爱爱之外,尚有“善”在徘徊。

清贵的张兆和或许一直没能原谅沈从文的出轨行为,但看他这样寂寥与苦楚,她最终还是选择和他站在一起。给他回信,给他做饭,要他锻炼,甚至陪他坐飞机到美国各大学演讲……

1988年,沈从文因心脏病复发离世。弥留之际,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三姐(张兆和),我对不起你!”

两人磕磕绊绊地过了一生,但距离那圆满终是差了一步。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沈从文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算不得多坏,他敏感、多情、脆弱、也空求浪漫,他非完人,是犯了错。

但对于张兆和而言,丈夫的出轨是既定事实与永远都不能过去的坎。骄傲的人,总是不忘提醒自己过去不会过去。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哪怕是与亲人和爱人之间,我们都要耗尽一生去寻求彼此的理解和关爱。”

或许对于婚姻而言,除了理解与关爱,更多地是要守住底线吧。

作为才子与佳人,沈从文和张兆和也曾拥有令人称羡的故事开端,却终是留了遗憾的结局。

身为看客,也只能留下一声长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小子如何追女神?沈从文教科书般的操作令人叹服!
千辛追妻却出轨,神仙眷侣生嫌隙,才子名媛的爱情岂止唏嘘?
沈从文: 两次为同一女子背叛家庭, 落魄自杀时, 妻子选择转身离开
沈从文&张兆和:这个最会写情话的凤凰男,没喝到婚姻的甜酒,娶了女神却出轨女粉丝,民国顶级大V的渣男爱情观你认同吗?
写了60年情书却2次出轨,妻子至死不原谅,沈从文:没什么好说的
婚前,沈从文给张兆和写4年情书;婚后,他给高青子写了8年情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