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教你成为学习达人

老子说:吾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以有涯待无涯,殆矣!这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学习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穷尽知识。这是主观认知。

中国也有句古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客观上又说了学习的辛苦和知识的得之不易。


而如何通过掌握学习策略而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思维天窗。

涛哥向你推荐2018年的第6本书,它是由美国国家智库高级研究员乌尔里希 伯泽尔著,名叫《有效学习》,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如何有效学习与坚持学习一样重要。书里介绍了关于读书学习的6大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成为一名高效学习者。

推荐理由:学习有方法,成功可复制。

推荐指数:****


这6个策略分别是:价值感、目标、提升、实践、融合、反思。下面分别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实 操和茅友们一起分享。


一、价值感。作者认为:如果本人不想学习,那就不太可能学会,更谈不上精通。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打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所学内容和自己的相关性。我的领悟——比如:在人力资源领域,你是做薪酬管理的,可以深入学习有关岗位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海氏、美世和要素评估,从中感受这几类评估工具的联系和区别,找到最适合本企业的岗位评价方式。与此同时,你还要发现你正在从事的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学习活动通常就是以某种形式,展现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意义。

本书试图用一个试验来证明。一家研究机构将学性分成2组,读同一段文字。研究人员对其中一组的要求是学习一下这段文字,而对另一组的要求是发现这段文字的独特意义。结果,“发展独特意义”的那组学生更专注投入,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说明了,不要被动学习,比如反复阅读或者在书上划重点,而是要采取主动学习的策略,经如进行小测试或者寻找意义、自我解读。



二、目标。在精读某项技能的初始阶段,专注是最关键的,我们要领悟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然后设定阶段性目标。目标一定要明确,要确立时间节点,因为大家更愿意完成那些看起来可以衡量和达到的小目标。正如万达总裁王健林说的那样,先为自己确定一个小目标。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清晰目标的人,比设定一些诸如: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奋斗的这些模糊目标的人,取得的成果要好的多。我的领悟——假如我们想重新构建我们企业的薪酬体系,相对于这个大目标来说,我们可以阶段性设置几个小目标,包括:职位分析和序列划分、职位价值评估、薪酬调查、薪酬现状分析、确定薪酬策略、薪酬结构设计、带宽设计、薪酬测算、套薪和调整。这样你就会更有把握。

本书还认为,在设定学习目标时,也有一个技巧,就是把目标设定得比你平时所能掌握的程度稍难一点,这样的效果往往是最好的。既不能太难,也不能没难度。这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认识,就是知道自己的长短板,哪些领域是自己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这个过程有时会很痛苦,就是要说服自己跳出舒适区,去挑战一下更高的水平,学习才是真正的开始。我的收获——结合人力资源方面。例如在招聘结构化测试方面:我们通常会使用已有的测试工具,此时,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会用到这种方法,有没有比这种工具更有效的方法。方能有大的收获。

本书还解释了另外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很多人总认为,一个人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跟智商和天赋相关,是先天决定的。然而作者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比智力水平更重要。元认知指的是对思考行为的思考。这对于如何设定学习目标至关重要。作者还认为:人们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尽早启动元认知活动。我们尝试理解未知事物的努力还不够,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过于自信。那么到底怎么启动元认知呢?我们可以把元认知进行具体化,变成几个引导思考的问题,比如时常问问自己,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我对哪些地方还不是很理解?我有没有办法衡量一下自己的理解程度?类似的问题就是在启动你对思考的思考。有研究显示,那些有能力管理思维过程的学生,其成绩要好于那些高智商的学生,元认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占40%,而智商方面的影响仅占到25%。


三是提升。作者反复强调,单纯的反复练习是无效练习。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打磨技巧,提高技能水平。我的领悟——这与心理学中的练习率的理论好像有点矛盾,我们经常会说量变到质变,但是有效学习是减少这个过程要经历的时间。

本书的亮点在于提供了几个提升的方法:

方法一:及时建立反馈机制。本书举了一个实例,针对减肥人群来说,那些减肥效果最好的方法,不是节食、也不是去健身房、去减肥中心,而是善于跟踪监控——定期监控自己吃了多少、体重多重。也就是说,随时反馈,随时调整。我的一个朋友,定期在朋友圈发自己的体重信息,让公众一起去帮助她监控,这个方法貌似也很不错。

方法二:优化学习效果,要学会提问。比如:学习后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是什么?我有什么不解的地方吗?如果不按照书中提示的方法做,会怎么样?学会提问能帮助我们提升元认知能力,从而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提问比简单重复文章,理解要更深入得多。

方法三:提取练习,就是从记忆里提取信息。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第一组实验人员读一个段落,连着读4遍;让第二组实验人员读一遍后,回忆他们读过的内容,重复3遍。几天以后,研究人员跟踪两组被测试者,发现第二组人掌握的内容要多得多。也就是说,试图回忆信息内容,而不是反复阅读信息内容的人,展现出了更高的技能水平。事实上,任何有效的学习过程都需要大脑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提取记忆的过程就是大脑主动参于的过程。


四是实践。我们在掌握了基础内容后,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我的领悟——学习要从实践中去学,这样才能获取最多。下面同样有几种实践方法。

方法一:尝试在公众场合演讲和分享。我的收获——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比如:在人力资源领域,想要提升自己的培训能力,就需在先在不同场合特别是公开场合提升你的讲话技巧,或者利用一切场合哪怕只是小范围内大胆尝试演讲和分享。你觉得你在哪方面有特长,或者在某本书发现了某些新的观点,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同事听,这样做可以帮你从知识源中获得更多。

方法二:多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产生新想法的途径。尤其在阅读的过程中,问“为什么”能帮助我们从文字中获得更多知识。比如: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主张?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作者?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我的收获——结合人力资源领域,假如我们看到某咨询公司发布的一组不同入职年限员工与离职率数据关联时,我们就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最好的办法是可以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权威数据的有效性。

方法三:推理加辩论。推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辩论就是一种运用知识拓展技能的方式。辩论会强迫我们进行因果认证,促使我们进行逻辑思考,这种思考正是学习活动的核心。作者发现,给年轻学生上几堂推理技巧课程,他们在阅读和教学方面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另外,尝试教别人也是好方法。以教为学是很多学习培训项目会采用的方法。如果你有机会成为三茅网的问答专家或者是头条项目的答主,你就会发现自己会有很多收获。


五是融合。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逐步理解各种知识内容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作者认为,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点孤立的细节或者一个步骤,我们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体系结构。比如:这个专业知识的背后存在一个怎样的体系?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有无类似的情况?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融合呢?

方法一:做假设。作者认为,一个比较好的融合的方法就是做假设。书中介绍了几个有趣的例子,如果你正在学文字作品,想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不妨假设如果这对年轻情侣还没有死,那么他们2个家族还会继续彼此的恩怨吗?如果你正在学习生物学,那么想一想,如果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进化会怎么样?从而帮你更好的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

方法二:做实验。有了上述假设以后,就会有相应的实验来验证,实验的结果不管是对是错,都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我的收获——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学习人力资源时一是要重视体系学习,将人力资源各大模块所有理论和概念集中进行学习;二是在涉及到具体知识点学习时,可以通过做假设和实验的方法进行融合。比如:在尝试学习绩效考核工具时,可以假设某类企业使用KPI较平衡计分卡更有利,从而进行验证,对比他们的优势。

六是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和过度自信都是正常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回顾知识,重新审视自己对自己的理解。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常常问自己:我认为已经理解的知识真的理解了吗?书中介绍了几个用来反思的方法

方法一:外部检查。学习活动的反思,需要来自外部的检查,毕竟人们都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比如要善于借助同伴、同事的评估,这对我们的专业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书中说到了几个案例,一是在美国空军有一个通用的办法,确保人们获得集中的批评意见,每当飞行员完成战斗机训练后,整个团队会和完成训练任务的飞行员聚在一起,讨论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其它组织内部也有类似的做法,比如在政治圈子里,集体讨论环节被称为“事后检讨”;在医院里,这个过程叫“汇报”。研究显示,如果能紧密跟踪学习状况,即使是已经达到专家水平的人,也仍然有明显的提高。

方法二:自测。自测是另外一种评估方法,它能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研究学习活动的专家,心理学家甘古隆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要自我测验,多做课后练习。我的经历——学习数学运算时,我会将所有的课后练习全部做一遍,然后对答案,直到达到又快、又准的境界,碰到不会的题目时,可以跳过,待有时间时,再来攻破,这个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方法三:记日记和日志。记日记和日志有助于反思、深入思考。著名吉他手帕特梅思尼是爵士乐吉它领域的超级巨星,但是,梅思尼仍然会对自己的技巧反复斟酌,专门安排时间思考自我提升的方法。每次,他都会把演出过程记录下来,这些记录会帮助他反思演出中的表现,在音乐处理方面的得失。作者认为:记录会使我们深入思考,这是一种改善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把日记当作学习日志,可以记录你在课堂上或者练习中好与不好的一面。我的收获——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例如在打造内训师课程时,导师通常会把学员课程前的培训画面、场景录制下来,与培训结束后的培训画面和场景进行对比,分析学习课程后的变化,让学员直观地了解发生的变化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也是日志的一种。



本书知识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把知识变成技能?
EMBA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笔记
【潮思】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的类别及其管理模式
凌宗伟:关于学习者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朱长丰版)知识导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