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冯喆

电影传奇之桃花扇视频http://cctv.sina.com.cn/news/2006-03-25/12950.html

图片皆从网上寻获,一并致谢!

 

    突然想起冯喆,突然很想说一说冯喆。

    从什么时候喜欢冯喆的呢?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呢?似乎也说不出。喜欢上这样一个久远的人,无论如何是一件让人奇怪的事儿吧。

 

    从小就喜欢看那些黑白的红色经典电影,总觉得那里有一股子精气神让我振奋,让我激动,那里的英雄儿女们总是那么纯粹和动人,也许有人会说高大全啦,不现实啦,可在崇拜英雄,渴望叱咤风云的年纪里,还有什么比这更有魅力的人和事呢?

    在那样的日子里,我喜欢上了冯喆。不记得第一部看的是他的什么电影了,那时候分辨能力不好,总以为是王心刚——在我童年的心里,王心刚是帅哥的全权代表,可看着看着,却又觉得哪里不对。有一次,和妈妈谈起时,她奇怪地说,那是冯喆,冯喆,一个很久远的名字啦,不知道后来怎么不演戏了,要是王心刚和他比嘛~~~~~

    妈妈的意思我想我是明白的。于是,我开始注意这个演员,一个只能在久远的屏幕上看见的演员——冯喆。《铁道游击队》、《沙漠追匪记》、《南征北战》、《金沙江畔》、《羊城暗哨》、《桃花扇》……我搜索枯肠,也就看过他的这几部电影,但是,就是这几部电影,让他在我二十几年的生命里,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一个如梦如幻的、让我心醉心碎的印象。

 

铁道游击队

 南征北战

 羊城暗哨 

 

 

    冯喆和王心刚不同。王心刚是英气逼人的,站在那,就是青松钢骨、正气凛然。冯喆,虽然也是极富男子气度,却在英俊之外又多了一种文雅、风流、和倜傥。这种倜傥的味道是多么让人心醉啊,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在那一众板板正正根正苗红的演员里。他那种独一无二的气质竟像浸在他的骨髓里,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若有似无地散发出来。

   在冯喆身上,我总能看到一种“性灵”,一种天才演员身上独有的性灵。他演戏,总给人举重若轻之感,似浑不着力,却能恰到好处,我想用翎羊挂角,无迹可寻来形容他的演绎,应该绝不为过。手头上没有他的电影,也无法一一从细处描摩,却只是清楚地知道,他为每个角色赋予鲜活而绝不雷同的生命。他总能把自己深深地埋进角色,让角色自己说话,却又会抹上专属于自己的印迹,以至于在看他的电影时往往会忘了演员,忘记他所有曾经的角色,忘记所有英不英俊演技如何的形容,却到曲终人散之时、蓦然惊觉之下,抚桌长叹,怅然若失——冯喆,你竟去了……只留下了这些,这些永难忘记的银幕形象……

    

   《南征北战》里的高营长,是我印象最不深的一个吧。也许,我不太喜欢那种所谓的史诗战争片,但是,那却是冯喆从文艺片男青年转向革命片军人形象的开始和里程碑。很难相信,一位一直身处良好环境、有着优雅生活的演员,竟如此迅速地演活了这样一个人民军队的营长,并使他成为了电影史上军人形象的经典。

    《铁道游击队》里的李正,一介文质的书生,穿着一领长衫,走进了一支粗莽的队伍,然而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因为书生更有他的肝胆和智慧,他的宽厚和沉静让豪阔义烈的汉子们折腰,他把这支工人农民组成的队伍锻造得让敌人胆寒。犹记他初来时明朗的笑容,受伤时温情的安慰,仿佛四月的春风,如同远水环山……在所有影片的所有党代表里,让我这样心醉的,只有冯喆的李正和王心刚的洪长青。

   《羊城暗哨》里的侦察员王练,化身为亦正亦邪风流倜傥的小开,潜入了敌人的内部,他穿着一身格子西装,双手漫不经心地叉着裤袋,周旋于美女蛇和笑面虎中间。故事依然是间谍片的故事,王练镇定自若地揪出了潜伏的特务,排除掉即将引爆的炸弹。可是他那斜倚栏杆的身影,打着响指的跳脱,成为了那个年代里最玩世不恭的影像回忆。

   《金沙江畔》里的红军指导员,那是冯喆火线救场救出的作品——前面的一位演员由于忍受不了高原反应退出了。瘦弱的冯喆,身体不好、缺了脾脏的冯喆顶了上来。高原反应使他的脸浮肿,于是,我们看不到那个帅气英俊到上天也妒忌的男子,但我们看到了,一位40多岁的艺术家演活了一个20朗当年轻冲动的红军指导员,甚至使当年幼小的我盼望着那位藏族女孩能和他发生点什么……

   《沙漠追匪记》里的解放军班长,我永远记得他忍着伤痛和手下的战士玩闹的情景,他隐忍在笑容里的伤痛,轻轻易易地打湿了我的心,使我现在写来依然忍不住地眼眶湿润。

   当然,还有《桃花扇》里的明末复社公子候朝宗。在那个年代,在戏曲片之外,何处去觅这样古典而隽永的男子?!宽袍大袖,潇洒文雅,却因为对时事的无望和功名的眷念,剃发降清。在苦寻香君终于得见、却被其含愤怒斥时,侯朝宗长长的斗篷拖曳在地,无奈而伤感地走出亭院,仿佛正走向历史的深处……

      

    冯喆,你竟去了!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多才多艺,大学骄子,年少从影,早年成名,远赴香港……这是让多少人羡慕的人生呢?冯喆,年纪轻轻地,似乎得到了上天所有的眷顾。可是,面对香港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他选择了回来——回到贫困的新中国。也许,和当时的很多艺术工作者一样,他认为他的根在中国,能热爱他的艺术的人也在中国——一个新生的、充满了激情和向上的力量的国家,对万里飘摇的游子而言,具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回到新中国的冯喆,开始了转型。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艺术氛围和电影的气场无疑全然不同,比石挥、金焰、甚至赵丹幸运,冯喆的转型很成功,他竟迅速洗去了优雅的外衣,开始在荧屏上塑造出形神兼备的工农子弟兵形象。可是有谁知道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呢?为了体验生活,他深入乡野,他和老乡们一起吃住,他得了血吸虫病,他摘去了脾脏……

    冯喆是大明星,可他依然谦逊、随和。他常常给他最疼爱的小妹讲故事,在医院里和医生护士们谈天;他精益求精地演戏,关心和提携新人,每个剧组都喜欢他,每个演员都喜欢他,闲暇时,大家总围在他周围,听他弹吉它,听他唱歌,和他聊天,甚至随随便便地开着他的玩笑……他是一个开朗而可爱的演员,而从不是一个有着架子的“明星”。

 

     骨子里的冯喆是浪漫的吧,在那个时候,浪漫是一种罪过,罪名就是“乱搞男女关系”。女子们因爱不成而告他,他是委屈的,可他委屈的理由已不可考——有的版本是“我这样的身体还能干什么”,有的版本是“那是她们自己来找的我”……可是,在我想来,最让他痛心的应该不是这些莫须有,而是他的妻,他的叫张光茹的妻!作为一个川剧演员,张应该也经历过痛苦的童年,这使她敏感么?这使她自卑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曾有过幸福的吧,看他们的结婚照片,一对碧人,笑靥如花。可是为什么,曾经的爱人有朝一日会变得如此恶毒???吵闹,精神折磨,名存实亡的夫妻生活;告密,让丈夫被别人套在麻袋里殴打,再漠然地将他驱逐出门……

 曾经的如花美眷

 

    1960年,街头追女事件。一个女子发现冯喆“跟”着她走了一段,就把他“扭送”进了专政机关的派出所。冯喆受到了严肃的处分:第一,工资降两级;第二,开除党籍;第三,从天马厂调遣到峨影厂。

    1963年,西影厂热情相邀冯喆拍摄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部电影——桃花扇,拍摄完毕之后,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演出的机会。此后,此片成为大毒草,广受批判。李香君扮演者王丹凤后来出国,从此再不面对镜头。

桃花扇

    1969年,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红色牛棚”。6月1日,冯喆被带出审问,次日,被监管认定其悬梁“自绝于人民”。但友人认为冯喆一直性格开朗,断无自杀之理由,更有人悄悄对冯喆的妹妹冯琳说:“你哥哥人长得很漂亮,死的也漂亮…… 

    一代名伶,风流云散,烛影斧声,千古疑案。

 

    在电影表演艺术家里,我常常羡慕孙道临,和冯同岁的孙道临,有一个同样是戏曲艺术家,却兰心蕙质、温柔坚韧的妻子——越剧大师、王派宗师王文娟老师,所以他历经风雨,而终能儿孙绕膝,安享晚年;我不知道冯喆的妻子在未来无竟的岁月中是否曾有过一丝的后悔,恶梦是否曾扼住她的咽喉……可有时我又在想,饶恕她吧,一个人如果疯狂到可以去诅咒和牺牲爱人,她的心也一定在沸油里煎过;而另一个人,能在最芳华的岁月里流逝,是不是也是上天对他最大的眷顾,不愿意他被岁月染白头发,被光阴压弯脊背,被人世的丑恶夺去飞扬的神采?

 

    在这个世上,冯喆活了48年,在这48年里,他留给了我们最鲜活的荧幕形象,最英俊的面容,最优雅的气度,最明朗温暖的微笑……

 

    怀念冯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物传奇 | 英俊儒雅的“巨星”冯喆
老电影演员之十四:冯喆
中国影星冯喆,银幕上的谦谦君子,一生坎坷不平,令人心痛!
31张老照片 阅尽冯喆短暂一生 多张照片令人心痛 大明星49岁去世
难得一见的老艺术家年轻照
梦到梅花即是君——冯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