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映潮,语文艺术课堂的舞者

余映潮,语文艺术课堂的舞者

——读《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有感

说余映潮老师是“舞者”,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他经历了舞者“台下十年功”的千锤百炼;二是指语文课堂就是他的舞台,他像舞者一般,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变幻多穷、美不胜收的教学技艺,给人以艺术的审美体验。

一、舞出“台下十年功”的功力

说余老师的“台下功”,必须从他的经历开始说起。余老师从51岁才开始讲公开课,之前有17年的下乡知青和农村教学经历,16年的中学语文教研员经历。

有人评价余老师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却认为,只有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专家”,没有大量的学术资料支撑,一般研究者的研究是行之不远的。换言之,修成“专家”的正果,在某领域有学术建树的话,是必须要投入几十年的时间,并有着丰厚的积累的。而这个时候,人至少要到不惑之年以后。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大部分进入中年教师行列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向年龄缴械投降,觉得自己已经来不及了,没奔头了。所以索性放弃职业上的追求,踏入游山玩水、保健养生的老年人行列。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吃不了奋斗的苦,熬不过拼搏的痛。

但是余老师却认为,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经常自设艰苦环境训练自己。

余老师从51岁开始讲公开课,从51岁到68岁,历时17年,他讲过220个公开课,这些课涵盖了不同学段、不同文体和不同版本,授课地点从乡间到全国名校。一直到今天,72岁的他,还奔波在讲公开课的路上。现在的他更多产,仅2018年一年的时间,他就讲公开课174节,学术讲座150次,发表文章60篇,出版专著1部!

单是这些数字就让我们为之震撼。余老师说,他是一个追求“量”的人,所谓“力量”,“力”从哪里来?一定是从“量”上来!没有“量”,就没有“力”,没有“量”就没有“质”。

其实,岂止是“量”呢?讲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清楚,为了在公开课上有一个好的创意,我们常常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而余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追求创意,他要求自己同一创新的手法“偶尔可用,不能常用”。单是备《夸父逐日》,他就读了大约10万字的资料。而备《孔乙已》,他则用了18天时间,写出了18篇角度各异的赏析文章!

他没有节假日,只要在家里,绝大部分时间他都会呆在书房里。为了有更好的创意,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夜不能寐!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大多数眼里,余映潮老师的身上只有一个标签“名师”,但在拜读了余老师的《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和《致语文老师》之后,从他身上,我真正领悟到教师成长的内涵——

成长与年龄无关,

成长,

更是一种勇毅之气,

它需要与行走的惯性交锋,

与追求安逸的本我对抗,

与深夜孤灯的寂寞之苦作伴,

以羽化成蝶的蜕变之痛为寻常!

只有这样,才能在头发花白时,依然精神矍铄地站立在讲台上,把三尺讲台当作人生舞台,跳起青春不老的生命圆舞曲,用专业和自信展示着师者的德艺双馨!

二、舞出“台上三分钟”的精彩

再说余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艺术。余老师认为高效课堂要把握住两个原则: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他的所有课例,无不围绕这两个原则进行。而对这两个原则的落实,则具体围绕诵读、品析、读写结合和课内外的积累四方面展开的。

1.诵读形式多样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少不了读,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读,是个问题。为读而读,不仅无趣,也无效,而余老师的诵读指导招数就很多,有不同层次要求的读,有边分析边读,有在引导中读等各种形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创设情境指导诵读。

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设计了劝慰邻居小女孩的说话语气、内心独白的细微声音和诗朗诵式的表演读等几种诵读方式。形式丰富多变,调控手法灵动,这就不仅仅是朗读,还蕴含了背景交代、诗意理解和情感熏陶的教学思想,使课堂呈现出活泼多姿的风采。

读,是手段,而非目的。只有明白这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诵读的意义,和文章遣词造句的美妙。比如《夏天也是好天气》这个题目。余老师设置了两种情境:如果有人说,春秋天是好天气,这个题目重音应该强调什么。如果有人说,夏天天气燥热,不是好天气,这个题目重音应该强调什么。这样一分析,本来很普通的题目,就有了内涵,有了情绪,读起来也就有味儿了。

2.品析角度多元

余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的手段是品析,如何品析?我们一线老师往往提出的品析要求大而无扶手无边界,比如一般会问:“本文语言很美,你喜欢哪个句子,说说为什么?”或者是“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描写和写法等方面赏析。”这种问法,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缺少“支架”。那么余老师是怎么问的呢?

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余老师问的是:“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这一下子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品析角度,也搭建了学生深入文本的桥梁。

比如《孔乙已》,对于孔乙已命运的变化,余老师设计了“课中比读”的环节,让同学们在第4段和第11段中寻找关于孔乙已的对比点,同时还给学生举例,第4段中的“排”和第11段中的“摸”的变化,突出孔乙已的落魄。

学生找到了关于孔乙已“青白色”和“黑而瘦”的脸色变化、“站着喝酒”和“盘着两腿”的动作变化、“长衫”和“破夹袄”的衣着变化、“高大身材”和“打折了腿”的身形变化、“睁大了眼争辩”和“无力争辩”的神态、语言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品析内容深入细腻,真正触及到文本的字里行间,扎扎实实地学语言。

比如《老王》,余老师用整节课教给学生一种品析方法——扣词品析。紧扣“三轮”、“病了”、“愧怍”三个词串起了全篇,让学生纵观全篇,来品析三个词在文里文外的含义和作用,既给学生切入口,也给学生发散思考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轮”明确了本文的行文线索,展示了老王的生存困境,也把作者和老王联系在了一起。“病了”是故事情节的转折,也表现了老王的纯美人性。“愧怍”揭示了全文中心,表达了知识分子对穷苦大众的悲悯之情。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余老师的观点:“教学研究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让我们有无穷尽的发现。”

3.读写训练有法

众所周知,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读写结合,是最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之一。余老师在指导读写训练时,有时会运用多向假设的方式,既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又引导学生从更丰富有趣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端午的鸭蛋》,他的读写训练有几种不同的选择: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美食。

(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孩子,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

(3)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孩子,请介绍放“黄烟子”的乐趣。

(4)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给游客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有时,余老师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积累的素材写作。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安排的写作活动是:请同学们写百字以内的“微型演讲稿”,要求用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一个句子。学以致用,是一种扎实有效的写作训练。

对于议论文《谈骨气》的学习,余老师的读写结合更是高妙。他首先展示出了一篇微型议论文《说“勤”》,指出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和得出结论的结构安排行文的,然后依照这种结构,把《谈骨气》缩写成一篇微型议论文。这样既让学生把本课的结构梳理了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议论文的结构,更是充分地体现了“用课文教”,“课文仅是个例子”的教学思想。

4.积累无处不在

余老师说,积累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充分的语文积累,有利于学生的一生。他认为,积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指积累字、词、句等语言运用的材料,二是积累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文章写作的方法。

余老师非常注重提取和利用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积累。比如《观舞记》,他提取了一批字词:难读的生字、雅致的两字词语、生动的四字短词和精致的五字短词。他还提取了一个句式:“假如我是个诗人……”,一种段式(学写“欢迎词”),一个篇式(语言美、内容美、形式美),把这一课就是当成一个积累型的文本,而且还分门别类地告诉给学生如何积累,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余老师也很注重对课外知识拓展积累。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给学生拓展了四首主旨相近的哲理诗,这四首诗的选择也别具匠心,在时间和空间上涉及到“古今中外”,丰厚了教学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最是体现在余老师的背景资料介绍上了。《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一书中共收录了22个课例,其中21个课例都有背景资料的介绍,而20个课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背景资料介绍。余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虚套,实在又不失典雅精巧之趣,就在于他给了学生大量知识背景的准备,让学生一分钟进入文本,充分和文本互动交流。

除了课内外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手法积累,余老师做得也很扎实。几乎每一节课,他都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手法方面的“干货”,有些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不太了解的名词。

比如《雨说》,他让同学们积累“代言”这种用于整体艺术形象塑造的拟人手法,并举例《雨之歌》也运用了这种写法,由“一课”走向了“一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有所获。

比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他让学生积累“三问三答”式的寓言、童话写法,并结合文本引导学生探究这种写法的作用。最后总结出:推进故事情节、显现故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和形成奇妙波澜四个方面的作用。又举例《羚羊木雕》中的“三问三答”,让学生把文学的创作手法真正理解透彻。

《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一书,我反反复复读了几篇。如同备课一般,跳出这本书,从中提炼出了余老师的精神和课堂教学艺术,但我知道,这点儿提炼还不到他的十分之一。余老师的人和课,是我们语文人常读常新的典范。作为语文课堂艺术的“舞者”,他永远值得我们欣赏和探究。

王红玉,濮阳市第五中学教师,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曾获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2019濮阳最美教师,濮阳市师德标兵,市学科带头人,市模范班主任,市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市教学标兵,市优质课教师。多篇文章在《教育时报》、《班主任之友》、《德育报》《濮阳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木原创】由余映潮老师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真美实小】共学 共练 共享语文纯真
让研读教材成为一种习惯
向余映潮老师学习
“怎么教”“教什么”……名师余映潮谈统编教材运用策略
“素课”,“素”而“不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