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量子前瞻| 唯物与唯心(中)

量子前瞻(中)唯物与唯心 来自艾谁谁FM 29:02


量子前瞻| 唯物与唯心(中)

从视觉听觉味觉说一下为什么你看到的对象是扭曲的:

色觉

你就能看到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色觉一一世界本无色,所谓‘颜色’不过是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视觉系统的感觉转换产物。混合光产生白色光觉,单一波长的光波只要相差5毫微米,人眼即可产生不同的色觉。

故从400~700毫微米之间的光波中大约能变换出150多种不同的‘色’,主要为:(700~ 610)、橙(610 ~ 590)、黄(590~570)、绿(570~500)、 青(500~460)、 蓝(460~440)、 紫(440~400)等七色。至于红和紫以外波长的光线,你肉眼见不到。

听觉

你就能听到属于自己声波范围内的声音,说声音不准确,应该叫振动波,因为世界本无声, 所谓“声音” 不过是16~20000赫兹的机械振动波刺激听器官所引起的‘错觉’。错就错在这“声音”本身并不能反映出‘什么是声音’,反而让听者误以为‘声音’ 即使在耳朵之外也直接是一种客观的音响。而导致此项错误的不仅仅是鼓膜、耳蜗毛细胞和听神经中枢,就连外耳道也参与作祟,致使较小的振频变成很大的声音,却对较高的振频充耳不闻;

根据物理学上的共振原理,一端密封的管道,能对波长比它大4倍的声波发生最好的共振。人的外耳道平均长度为2.7厘米,它的4倍是10.8厘米,后者与3000赫兹声音的波长(11.4 厘米)相仿。因此,人类外耳道的共振频率为3000赫兹左右。由于这种共振因素的存在,当3000赫兹的振动波传到鼓膜时,听力可增加10分贝左右。引自《生理学》

 味觉

还有一个例子,人类的味觉感受器味蕾给出的各种口腹之欲,不过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相互配合而形成的,它们与产生味感的物质之关系,迄今亦无任何专家能够说得清楚,譬如“酸”味是由溶质中的氢在液体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亦即质子造成的,那么,其它元素或其它离子是什么味道?或者何以就没有味道?

还有就是人类现在搞出很多自然界中本来不存在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我们人类看上去闻上去叫无色无味液体或气体,往往这些东西都是有剧毒的,可是它的本质确是酸类等等,你却尝不出来,你也不敢尝,你闻到的臭味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臭的,而是生物体不需要它,他便是臭的,便是苦的,不这样生物活不下去,对于你来说粪便是没办法继续利用的,而且有病菌,所以是臭的,而苍蝇和屎壳郎能利用其中能量,他就觉得粪便鲜美无比,你说的这个粪便这个对象是不是被你扭曲了呢?苦也是一样,水果之所以苦是因为它还没有成熟,不能让你吃,你吃了他的种子没法发散播,所以它有毒素,警告动物,使得动物不敢吃,一旦成熟则鲜美无比。这是因为它需要你吃了后把未消化的种子以粪便的形式散播出去。

如果感兴趣您可以了解下公孙龙的白马非马问题以及离坚白的讨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是散点式讨论不像是西方那样系统的讨论,所以看公孙龙对属性的讨论要比西方著作要简单一些。

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非常大的,甚至是相反的,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甚至不是哲学著作,一般的社会类,心理学类,小说类,也都翻译的走味了,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作为国人你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因为思维方式大相径庭

所以你要知道世界本来面部不是你用眼睛和耳朵这些感官看到的这个样子,如果不是大脑给处理这些信息,你看到的世界只是杂乱无章的混乱,听到的也是杂乱无章的混乱,之前节目有说过病人的那个例子,这里不过多赘述。

唯物与唯心之争

唯心与唯物,现在人非要加个唯字,其实不存在,所以如果我们要在物和物属性,也就是感应属性之间讨论,它完全一致,是一回事,不用争。

你一旦争论必自陷于哲学上那个永劫不复的泥潭——也就是你但凡你能提出来作为证据的东西,正是你应加以证明的东西。或者说所有你能拿出来的证据本身就是你要证明的对象,这使得切证明都落于无效,也使得一切证伪都落于无效。

唯心与唯物之争就像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其实你稍稍学过哲学和生物学你就知道这个问题本身的默认前提假设就是错的。

除非你盲目地事先假定,你所给出的任何东西或证据都是精神源性的,或者都是外物源性的,然则你的所有证据都会立刻有效,而且足以充分自如地互相印证。但是,这样一来,你原本所拟探索的那个最基本的‘知与在’的本质及其关系问题就只是一个武断,相当于耍赖皮式的说:不证自明。可见哲学史上的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在逻辑上纯属无意义,但是在政治上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就像是我刚才说的主观和客观,你也不用争,不存在真正的客观,你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客观世界是什么,除非你是宇宙里的第三观察者

所以唯物、唯心主义之争纯属无谓的争论尤其是我看大家在读庄子,读阳明心学的时候那个争吵不休,这可真是读错了读坏了纯属各自对对方深在内涵缺乏了解的表现。

因为中国人至今逃脱不掉过去儒家的那套传统辩证思维:

  • 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是非);

  • 不是忠臣就是奸佞(忠奸);

  • 不是君子就是小人(善恶);

  • 不是孝子就是逆子(三纲五常);

  • 不是中原人就是野人(华夷之辩)

这是因为辩证法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防止四海皆准的,因为最原始的东西具有普遍性,这样也最便捷,最简单,节省生物体耗能,面对人和事物的时候,给你定性,归类,然后该干嘛干嘛,多好啊,为什么要多元化的去想问题?累不累?所以大家普遍接受这样的方法看待事物。

你看现在的谈中美问题的文章,要么说中国牛逼,要么说美国咋咋的,那种喊口号的文字,都能获得不错的点击量浏览量和转发,底下可以看到很多人的赞赏,可你再看那种真正从多方位角度给你谈中美之间种种问题的文章,尽管写的非常棒,非常清晰,不谈观点不谈对错只谈解释的,你却没有什么太多感觉。所以这些谈所以然的文章一般不会激起大波浪,因为人们倾向于得到确定性的结论和观点,喜欢站队。

这就是所谓的:A与非A 可是这个非A中包含着太多的可能了,全部被你pass掉。中国人在面对A=BAB的这种情况下,总是探讨A或者探讨B,从来不探讨这个等号或这个不等号怎么回事。

咱们还特别喜欢自主的给事物先天规定,或者叫事先假定,认为理应如此,不证自明,这是真理,比如普通人觉得1+11+2这种小孩子都会算的事情还用讨论?哲学家和数学家疯了吧,可正是这个你觉得小孩都能算的东西,叫做哥德巴赫猜想证明途径。

继续说唯物主义,就是我们一切知识来源于对外物的经验,或者说对外物的感知,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 典型的唯物主义一定导出典型的唯心主义,两者在逻辑推导上是有一个必然的联系,唯心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的纵深发展,唯物的追问必然唯心,是对问题更深入的探究,它绝不是跟唯物主义斗争出来的结果。

就像是科学告诉你世界不是你看到的这样,不信你可以去看看bbc的纪录片了解下雪崩,看看这个每年冬天都可以见到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在实验科学上你也只能通过做实验去观察来证明你的精密逻辑的思想模型,建实验室,把影响事物的多因素屏蔽在外,把其中一项因素调入实验室中研究,然后把这个因素甩出去,再调入一个因素。因为你只能通过眼睛这类的先天设定去感知世界,所以科学家们只能把自然放进实验室里进行拷问,控制变量,控制因素。这是所谓的实验科学。

所以现代化的今天,国人千万不要在被古人那传统的辩证法所谓不是君子就小人,不是人就是禽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非搞得把世界要分个黑白,非此即彼,这样的争论没意思。

建议大家有空多读哲学,那帮人特有意思,但一定记住,读西方哲学要从古希腊那一脉思路延续下来读,不能只读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不能只读一个人的,不然你绝对不知道他在说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你必须得懂英文,不只是要懂现代英语,不然你看不明白他的用词,你就会歪曲理解,可怕的是你还得读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的东西,你听有人给你说他都懂,你快不要理他,他不是骗子就是疯子。

咱们人类之所以有今天,也就是说人类文明不是铺垫在客观世界之中的,你和动物看到的世界没多大区别,区别不仅是你直立了,你俩的脑子不一样,而是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铺垫在思想家的思想通道之中的,而不是人类和动物一样的正常感官所感知的客观世界

这里的思想家指的不是咱们说的人伦哲学家,而是真正开一个时代的人,比如释迦牟尼、老子、古希腊大哲人、牛顿、爱因斯坦,你可能会奇怪,牛顿和爱因斯坦不是科学家么 怎么成了思想家,你试想,过去叫牛顿时代,后来叫爱因斯坦时代这是为什么?

因为那个时代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塑造的宇宙观基础上,也就是给人类塑造了观念底层,也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在那一刻给自己寻找了一个新的定位,宇宙观就是人类在寻找自己在自然中,在宇宙中的定位。找定位这事情就像是你哪里人,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了,至关重要。

听过这系列的宇宙课堂,大家也应该清楚了,人类的文明是在人类思想功力的调动,是在人类虚拟和假设的基础上,求证出符合逻辑的知识体系延展和铺垫的产物,所谓知识就是对当下信息增量整顿的一个自洽模型,这是我们现代人类建立的基本观念。

它和我们原有农耕文明的观念有很大的区别,如今你要不是生活在城市,你在非常偏远的村落,你根本无需知道这些所谓的知识,你得需要靠经验才能活下去。但是现代化的今天不行了,经验尤其在商业上越来越不靠谱。所以你只有理解这些东西,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你可能才懂这些是怎么回事,而不是记住他们的语言和提出的概念,就像我嘲笑一同学,自以为数学厉害的不行,其实不过是熟能生巧,他们不懂数学,你拿公式证明的不过是数学题,而不是证明公式。

学哲学的也一样,把哲学当文科自然也是触及不到哲学的真正层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真正的科学家一定是哲学家,真正的哲学家一定不是只懂文科概念,要知道你中学学的代数,几何学这些东西不是你以为单纯的是数学,而是与哲学紧密相关的。

咱要知道信息是客观的,知识是主观的。只有经过主观的广义逻辑精密整顿,信息才转化成知识。由于科学是哲科精密逻辑的伸展产物,因此它提供最有效的新信息增量,从而成为一切新哲学思想得以发生的基础所谓的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具有科学前瞻性

科学是在基本逻辑前提下做演绎性假设,叫猜想与建模科学不是实践出的真知这就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中国人很荒诞地把哲学、科学视为客观规律,要知道哲学科学从来都是主观规律,越错越快的主观规律才叫科学。宇宙课堂一路听下来的听众应该也明白,或者您可以了解科学发展史

所以作为求知者的听众,需要明白这些东西的解释,也就是所以然,不能得其形而不得其意,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人、中华文化,人类文化、人类文明乃至人类知识的构成基础。你会发现世界原来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脑海中的已知会被颠覆,或者说你原本认知的世界都是被遮蔽的,至少我在读历史的时候每每是这样的感慨。

了解哲学科学和历史就会有一种感觉:和宇宙相比人的烦恼原来根本不算什么事情,这也是很多人读完《三体》仰望星空后的感觉。确实多了解哲科和历史你就发现,人类的一切都i可以解释了,就显得没有那么神秘和有趣了,比如你的很多行为都可以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你不过是基因的运载体罢了;还有你的快乐是多巴胺的分泌罢了,其他情绪也一样受激素的影响。而仅是你表面看来的不开心,那也只是你的欲望和不安定感,有钱与没钱都会产生不安定感,没有的时候想要拥有,有的时候害怕失去;不确定的得到让人兴奋,不确定的失去让人恐惧,确定且容易得到的人就不重视。

所以不论您听节目听出的是唯心还是唯物甚至是不可知论,听的是文化决定论、经济决定论、地理决定论还是政治决定论都仅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子系统的一个反馈结构,这个社会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和这些子系统都是反馈系统的反馈结构,是这样的关系,也就是说系统和子系统之间谁都决定不了谁,但谁都影响谁,他们都是一个层级的,在一个平面上。

所以谁都不可能是唯一且决定因素。就像读历史的时候,你始终要明白,不存在唯一决定性因素,系统得以形成的决定要素是动量和动因,同理社会与子系统的反馈关系上不存在决定因素。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决定因素其实只是诱因之一。所以大家都喜欢从多因素角度去探讨问题。这叫方法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千字解开宇宙奥秘
既然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为何唯心主义依然与唯物主义分庭抗礼?
唯物主义哲学被叔本华证明是错的,你对此怎么看?
时代颠覆传统思维-眼界,决定世界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将永远并存
唯心与唯物的统一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