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檄文之皓者易污峣者难全《为李密檄荥阳太守郇王庆书》

《为李密檄荥阳太守郇王庆书》

( 魏征 隋朝 公元617年)

自昏狂嗣位 ,多历岁年,剥削生民,涂炭天下。璇室瑶台之丽,未极骄奢;糟丘酒池之荒,非为淫乱。今者共举义旗,勘剪凶虐,八方同德,万里俱来,莫不期入关以亡秦,争渡河而灭纣。

东穷海、岱,南洎江、淮,凡厥遗人,承风慕义,唯荥阳一郡,王独守迷。夫微子纣之元兄,族实为重,项伯籍之季父,戚乃非疏,然犹去朝歌而入周,背西楚而归汉。岂不眷恋宗祊,留连骨肉,但识宝鼎之将移,知神器之先改。而王之先代,家住山东,本姓郭氏,乃非杨族。止为宿与隋朝先有勋旧,遂得预沾盘石,名在葭莩。娄敬之与汉高,殊非血胤,吕布之于董卓,良异天亲,芝焚蕙叹,事不同此。

又王之昏主,心若豺狼,仇忿同胞,有逾沉、阏,惟勇及谅,咸磬甸师,况及族类为非,何能自保!为王计者,莫若举城从义,开门送款,安若太山,高枕而卧,长守富贵,足为美谈,乃至子孙,必有余庆。今王世充屡被摧蹙,自救无聊,偷存晷漏,讵能支久?段达、韦津,东都自固,何暇图人?

世充朝亡,达便夕灭。又江都荒湎,流宕忘归,内外崩离,人神怨愤。上江米船,皆被抄截,士卒饥馁,半菽不充,事切析骸,义均煮弩。举烽火于骊山,诸侯莫至;浮胶船于汉水,还日未期。

王独守孤城,绝援千里,餱粮之计,仅有月余,敝卒之多,才盈数百,有何恃赖,欲相拒抗!求枯鱼于市肆,即事非虚;因归雁以运粮,竟知何日。然城中豪杰,王之腹心,思杀长吏,将为内启。正恐祸生匕首,衅发萧墙,空以七尺之躯,悬赏千金之购,可为寒心,可为酸鼻者也。幸能三思,自求多福。

白话文:

自从昏庸狂悖的隋帝杨广即位以来,已有十二年了,他残酷的剥削压榨天下百姓,使得天下生灵涂炭。玉石做成的宫殿和天上王母的瑶台,都比不上杨广的骄奢豪华;堆积的酒糟都成了山丘一样,倒下的酒都成了水池一样,也比不上隋帝杨广的淫乱之事。

现在天下人共同举起义旗,就是为了铲除隋帝杨广这个昏庸狂悖的暴君,天下各人处的人们都同心同德,不远万里前来汇集此地,没有人不希望如同开创汉朝天下的刘邦那样,进入关中剿灭暴秦;没有人不希望如同开创周朝的周武王姬发那样,渡过黄河进入朝歌消灭商纣王。

东到海边和泰山脚下,南边到长江和淮河,凡是在隋帝杨广的暴政下的幸存者,听说了我瓦岗义军的名声,都前来投奔,只有荥阳这一座孤城还在负隅顽抗,隋朝的郇王杨庆执迷不悟,死守荥阳拒不投降。

古代贤臣微子是商纣王的兄长,是商王室中非常有分量的人物;楚汉相争时期的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也不是远方的亲戚,最后他二人还不是一个离开朝歌投奔了周武王,一个背叛了西楚归降了汉王刘邦。微子和项伯两人难道就不眷恋自己的宗庙国家社稷吗?就不挂念自己的亲人吗?他们只是明白天下朝代即将更替,江山即将易主,不过是顺应天道人心罢了。

隋朝的郇王杨庆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山东,本来是郭姓人家,根本就不是隋朝杨家皇族,只是因为隋朝开国时其祖上立有功劳,于是和隋朝杨家皇族攀上亲属关系,被封为王爵。汉朝初年的娄敬和汉高祖皇帝刘邦没有血缘关系,汉末的吕布和董卓也不是亲生父子,最后不都反目成仇,后人感叹他们名为父子亲人却自相残杀,感到悲伤。

郇王杨庆所效忠的不过是一个昏暴之君,心肠狠毒如同豺狼,仇视自己的同胞兄弟,杀害消灭,就杨勇和杨谅都被杨广杀害。专司捕盖以供野味的兽人,捕取龟鳖的鳖人等,均属同类人员,这些人都会被除掉,何况并非自己的亲族之人,怎能够自保呢?

奉劝郇王杨庆,如今之计,不如开城投降我瓦岗义军,则可以如泰山一般安稳,可以高枕无忧了,还可以长保富贵,这岂不是一件美事吗,还可以将自己的福荫传给子孙,世世代代享受你的恩惠。

如今王世充屡次被我瓦岗义军击败,自顾不暇,偷偷在那里计算剩余的时间,还能支持多久呢?段达、韦津等人只能保证东都洛阳安全,哪里能顾得上别人呢?

王世充在朝夕之间就要灭亡,段达、韦津等人也很快就被消灭。隋帝杨广又在江都长年沉溺于酒色之中,忘记了回返京城,隋朝廷内外已经分崩离析,天地人神一致表示了对杨广的怨恨愤怒之情。江河上运送军粮的船只都被人中途劫夺,士卒们都饥饿难耐,吃的饭里有一半蔬菜,只好杀马充饥,将弓弩中的皮拆下来煮了吃掉。在骊山点燃了烽火,但没有诸侯去救援; 涂抹了胶水的船只漂浮在汉江里,没有回来的日期。

郇王杨庆,一个人率军困守孤城,千里之内是不会有援军的,城内存粮只够吃一个多月的,士卒中很多人已经非常疲惫了,能够打仗的不过只有数百人而已。有什么可以依仗的,还在这里负隅顽抗!在集市上寻找枯死的鱼,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用大雁来运送粮食,就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了。

荥阳城中的豪杰之士,郇王杨庆的心腹亲信,都想杀了长官,做我们的内应。恐怕祸事要从身边暗藏的匕首开始,祸端要从城墙里面开始,白白的用七尺之身躯,成为千金重赏的目标,可以说令人感到寒心,让人痛哭流涕。

希望郇王杨庆能够三思而后行,自己祈求多福吧。

《为李密檄荥阳太守郇王庆书》作者介绍

《为李密檄荥阳太守郇王庆书》作者魏徵,又作“魏征”,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山西晋州市) ,隋末唐初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李密,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李密的长史郑颋劝说,要瓦岗军乘胜追击王世充,认为这才是取胜之道。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魏徵说了一句:“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拂袖离去。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李密部将李勣(唐朝名将,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原型)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归降,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河北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魏徵及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魏征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割据山西的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唐太宗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书省长期积压没有判决的诉讼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处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则,依实际情况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让魏徵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装作没看见,李世民顿时着急,问“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魏徵闻言回答说“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 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尽管李世民这样追思妻子的行为是违背礼教传统的,却是一个天子的真情流露。

魏征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辨认,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公卿大臣中,感情有爱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盛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然而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说的这些过错。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过错一定要进谏。”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魏征向唐太宗进谏

不久之后,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魏徵又拿自己前后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开始怀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党的。于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后来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不仅消灭大量高句丽军,还缴获马5万匹,牛5万头,铁甲万领,以及其他大量装备。从战果与损失上来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世民取得了大胜。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对外战绩要求特别高,仍然因为没灭了高句丽而后悔,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魏徵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为李密檄荥阳太守郇王庆书》发布历史背景

《为李密檄荥阳太守郇王庆书》发布者李密,是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的后期领袖,李密生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被杀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父为隋柱国、蒲山郡公。李密袭父爵,被任职侍从官。

大业初年,称病自免官,闭户读书。

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发起的反隋兵变。

杨玄感失败后,李密逃亡。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投入翟让的瓦岗军。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

杨庆,生卒年不详,河间王杨弘之子,隋朝宗室,袭封郇王。

杨庆狡诈多谋,善于见机行事。当时隋炀帝猜忌骨肉,滕王杨纶等都遭废黜流放,只有杨庆得以保全。

后升任荥阳太守,在职期间颇有政绩。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密占据洛口仓,荥阳各县大多响应李密,杨庆领兵拒守,李密频频进攻,未能攻来。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密率领瓦岗军攻打军事重镇荥阳,魏征这时正在瓦岗军中效力,为李密写了这篇题为《为李密檄荥阳太守郇王庆书》的檄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因粮尽窘迫,便派人劝降杨弘。当时隋炀帝遇害的消息传来,杨庆于是投降李密。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杨庆回到洛阳。越王杨侗登基后,任他为宗正卿。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王世充篡位称帝,降封杨庆为郇国公,授任荥州刺史,并将侄女嫁给他。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杨庆因王世充将要失败,于是归顺唐朝,担任宜州刺史,封郇国公。

作者撷取隋朝人感叹乱世的一首诗云: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大事件年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唐高宗李治当上皇帝的曲折历程
本是兩個盜賊,被李世民收編,卻成絕世名將,為中國打下千萬疆土
中医史系列~第20篇 王焘与《外台秘要方》(上)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将程咬金叫到身边,交代给他一项秘密任务,可这一举
此人救过李世民,李世民临死前却要杀他,历史证明是对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