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flomo 布道师】刘飞 - 我用 flomo 记录观察和思考的碎片(文末有彩蛋)

这期布道师是播客「三五环」主理人,「产品思维」作者刘飞。

和飞哥认识许久,也经常去三五环串门,前些日子恰巧录制了一个关于 flomo 背后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听听。

另外,飞哥专门为 flomo 的朋友录了一小段自己使用 flomo 的心得,讲述了他是如何找到 flomo 的定位,以及如何用 flomo 记录播客制作中的各种灵感。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还可以在文末领取飞哥绘制的「产品思维地图」,看看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该有的疆域,究竟有哪些。


我写观察和思考的文章已经有多年了。比如最近的一篇:一些碎片观察和想法 202112。经常有朋友问,这些碎片是怎么记录下来的,是定期回顾,还是随想随记,以及用什么工具。

在过去,我的这些碎片基本都是记在某笔记的,后来这个笔记工具为了上市做得越来越难用,只好寻求替代方案,那时正好少楠开始做 flomo,我就成功被转化了。

现在 flomo 已经是我碎片记录的重要工具。

分两个部分分享下我的经验。

1 记录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最适合拿来记录碎片的内容了。落到纸面的本来就大都是总结得很好的一些观察和思考,稍微咀嚼一下,就能转化为自己的内容。

像《剧变》提到的危机框架,我就转化成了自己相对好理解的精简内容,方便未来查阅:

又比如在读一本杂志书《物外 5》的时候,我几乎完全重写了一遍我的理解。因为这种书写能让我更深入理解内容,同时也更能方便日后回顾。

说到读书笔记,就得说到书摘。因为 flomo 有很方便的接口,可以把微信读书等阅读器的划线内容和笔粘贴过来。我之前读《苏东坡新传》的时候,就写了 200 多条,发现 flomo 的接口有每天 100 条的限制,还去找少楠吐槽过:

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是「滥用」。只觉得这些笔记一股脑放到 flomo 没啥问题。

直到后来我的 flomo 被苏东坡淹没...... 我才意识到滥用并不是指防备 ddos 攻击之类的,而是尽可能避免这种过量的信息涌入。

这些条目涌入后,会污染整个笔记的库,比如我 flomo 的 Daily Review,就全变成了苏东坡新传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由于是我不经仔细审查就导入的,所以类型混杂,未必都适合。有的就是苏东坡写的一些好玩的段子,当时觉得有趣划了线,但这跟原本用 flomo 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所以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所有 flomo 的笔记,都必须是自己敲进去的。敲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现有的信息没必要。flomo 里保证足够有效的信息密度。

别人碎片的摘录。

这与读书笔记也很类似,主要是摘录。要么是有意思的观察:

要么是相对完整的论述。比如张一鸣的这段话:

我也自我要求:不要滥用。要尽可能摘录完整的、很有价值的内容。

跟朋友聊天的见闻。

这其实是很宝贵的信息,可能比很多公开信息都宝贵。我之前没有记录的习惯,有时候会拍大腿:哎呀,有件事跟 XXX 聊过,后来就忘了。这些信息如果留下来,反复去想,可能会有颇多启发,行业认知也好,生活方式也好。

比如听到一个参加过脱口秀大会的选手聊到李诞,说他的「产品理念」,我觉得就颇有启发:

还有像跟播客嘉宾聊的,播客里不适合播的,私下里聊的重要内容:

当然,具体信息是不会放给你看的 🤓

又或者这样,有趣又无奈的一些朋友的感悟:

生活观察和灵感。

生活里有意思的观察,有时会记录下来。

又或者这样的一个思考,是我看到很多人偶像垮台,很多追随者的表现和心理状态有感而发的:

又或者看多了很多 ego 很大的人评古论今,自己水平不怎么样,有感而发:

要记录的大概就是这几类。再总结下:

  • 确保未来有持续价值的;

  •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

  • 要有对信息的敏感度,也就是发现有好的信息输入,赶快记下来。

2 查阅

记录的目的就是为了查阅,如果只是记下来,查的时候蛋疼,就没有意义了。这也是为什么 flomo 这么轻的工具,比起那些又文件夹结构、又脑图的知识管理工具要更适合碎片记录的原因。

查阅有三种方法。

搜索

搜索比较简单,如果本来是文字,就没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图片。flomo 还没有文字识别,所以我会写几个简单的描述,方便搜索查看。比如:

标签

标签是一种更简洁的目录,不太适合做得复杂。我不喜欢做太多子目录结构,就是很简单的几类。这样才方便快速查阅,也不给记录的时候制造太大压力。

我的标签就是这几类很简单的:

  • 好玩。一些段子和有趣的图片,有时候写文章或者跟朋友扯淡的时候用。

  • 见闻。前文提到的,跟人聊来的信息,或者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 商业。商业相关的信息。产品也归在这里面。

  • 社会。政治、历史相关的信息。

  • 生活。衣食住行,以及生活理念相关的信息。

  • 思考。自己的一些想法。

过去我的标签也有很多细分,但时间久了发现写 memo 的时候会很痛苦,分类不太好判断,要花时间、有压力,有时候内容可能覆盖多个标签,如果标签打太多,信息又开始混乱了...... 所以前阵子我花了一段时间,全部整合成了这 6 类。

Daily Review

我太喜欢每日回顾了。就像考研的时候记单词一样,时常回顾过去记的一些内容,温故知新,才能让以前的记录有价值。说实话主动想起去刷信息的场景是比较少的,把 Daily Review 挂在负一屏才是最好的使用方法。

大概我的使用经验就是这些了。

最后可以提一下,使用 flomo 的同时,我也还是在用备忘录和 Notion。它们覆盖的是不同的场景。

备忘录是用来记录那些「一段时间后就失效」的信息。比如最近的待办事项,比如播客的提纲等等。它们有价值,但不需要未来查阅,用完就可以归档了。

Notion 是在有大量结构化信息和知识的情况下,做整理用的。碎片的信息放在 flomo 会比 Notion 合适。

好像就这么多了。希望能有启发。


关注飞哥的公众号「刘言飞语」,回复「地图」,即可领取「产品思维地图」 。

部分地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个让你思考效率提升10倍的笔记软件
2021年,我在为哪些内容/服务付费?
吐血记录:我与笔记软件纠缠的这些日子
我的数字文具盒
【实践】我如何用 flomo 记录与认识自己
我的阅读工作流(2021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