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手机成瘾数据飙升:父母做对一点,非常重要!

……

前段时间,一条“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刷屏上瘾”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数已达到1.75亿,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达到了97.6%。现在的孩子与网络接触如此频繁,手机成瘾问题也就愈发值得关注。


许多家长对此表示:“现在手机上的短视频平台软件数不胜数,别说孩子了,大人有时侯刷起来都没完。”
 
如今,孩子对短视频上瘾,成了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手机为何如此让孩子沉迷,家长面对这一现象又该何去何从......
 
父母的拒绝,或引发孩子沉溺手机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手机里的世界是一种幻想中的世界,纷繁复杂又充满诱惑。
 
他们沉迷手机的一部分原因是,手机可以满足他们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需求。
 
比如, 在游戏中,他们是主宰者,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角色,搭配自己的衣服,手指滑动就掌控着每一个角色的命运。
 
而在现实中,人们看到他们的角色是这样的,在家是父母的乖宝宝,在校是老师的好学生,出门是社会的好公民……
 
比起外界规则给他们施加的约束和压力,手机里的世界更能让他们随心所欲。

 
手机具备诱惑力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要看父母给孩子的情感陪伴。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同时父母工作忙碌, 给到孩子的陪伴也很稀少,孩子因为感到孤独而用手机来消除这种感觉。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鼓励、无条件地接受,都是孩子的盔甲,能保护孩子免受手机的伤害。
 
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在拒绝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就像电视剧《小别离》里的张小宇,其实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但从小缺少母亲的陪伴,父亲也很少能关注到他的感受,他便整日和父亲作对,成了一个整天惹是生非的孩子。

 
他的父亲其实也很爱小宇,只是工作繁忙,他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和自己唱反调。
 
如果他能多花一点时间来陪伴了解孩子,父子之间或许也能早些冰释前嫌。
 
事实上,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拒绝都在无意中发生。
 
无意中的拒绝,危害有多大?
 
不可否认,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人无完人,父母也会触及一些误区。
 
父母接受拒绝理论告诉我们:受到父母拒绝忽视的青少年,可能会感觉自己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寄希望于网络中寻求支持来排解不良情绪。
 
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许多父母往往为孩子打点好一切,希望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记得我小时候,在一次周末精心整理了家里的盆栽。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查阅资料,修剪错乱的枝桠。
 
傍晚的夕阳隔着窗户渗出一缕在我修剪好的桂花上,一瞬间我成就感满满。心中不禁得意地想,说不定我还有当花艺师的天赋呢!
 
我非常渴望有人能看到我的成果并夸奖我,但是我等了一天也没等到。于是我忍不住向父母提及自己整理的盆栽,渴望得到认可。
 
可是他们只是简单地说了句:看见了。
 
接着便语重心长地劝我,下次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种事情上,并告诫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现在都不重要。
 
当时的我,不理解为什么其他的都不重要,但也还是照父母的话做了。
 
心里却总是怀疑自己,可能没有当花艺师的天赋,甚至觉得自己应该也没什么做饭的天赋、游泳的天赋、绘画的天赋……似乎,我能做的事只是好好读书。
 
以后,父母对我尝试其他爱好的拒绝深深打击了我。
 
而在游戏里,我其实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能得到其他人的称赞。
 

同时,对亲密的拒绝也主要体现在孩子同父母之间。
 
孩子大多都很需要父母的照顾,所以会表现得特别黏父母。
 
如果父母心情好,或许会愿意跟孩子玩会儿;可是如果父母心情不好,有时或许就会表现出对这种亲密行为的拒绝。
 
可是,孩子的认知尚不够健全,自己觉得是好的、亲密的行为,反而被父母拒绝。内心会受到极大的创伤,可能会借由手机成瘾来抚平伤痛。
 
另一方面,爱的行为不表现出来,其实就是变相的拒绝。
 
而大多数父母都不善表达爱意。
 
朋友抱怨弟弟明明整天玩手机,家人对此一筹莫展。
 
了解到,明明其实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但在玩手机这一点上,一直不听父母的教导。
 
我们对此感到疑惑,几周后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自从明明上初中以后,父母就觉得他长大了,不再关注他了。再加上父母平时很忙,他们很少能和明明静下心来谈话,明明屡次想和父母聊天都遭到拒绝。
 
明明很怀念小时候父母和他一起出去玩,而现在父母基本上只问自己钱够不够花,却不关心他心情怎么样。渐渐地,他便也变得沉默了,很多时候只是默默地玩手机。
 

也许从手机里他能得到一丝安慰,最起码他好像不那么孤独了,手机里似乎有自己的价值。父母也会经常因为手机的问题和他耐心聊天,这让他觉得那个爱自己的父母又回来了。
 
明明沉迷手机的原因水落石出:他在现实中遭到拒绝而伤心,转而从手机里寻求自己的价值得到安慰;同时,沉迷手机也能让父母重新耐心陪伴他。
 
因此,父母拒绝一次,孩子就多爱手机一分。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要接受孩子的一切,这样才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放下拒绝,帮助孩子摆脱手机成瘾
 
对于手机成瘾行为,除了父母给予的爱和无条件接受,一些有用的方法也当然不能错过。

 
手机使用的环境安排:
 
1. 降低手机使用的依赖性与成瘾性:卧室里不摆放电脑、平板或手机,网络使用具有限定的时间,不在躺床后使用手机。
 
2、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安抚”孩子或“敷衍”孩子。
 
3、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不要自己也重度依赖手机。
 
手机使用的内容及规范:
 
1、越依赖手机进行的学习越容易产生“认知卸载”,孩子会高估自己学习的程度,在实际表现时会遭遇更大的挫折,因此,协助孩子进行反思与总结可以避免这样的不利影响。
 
2、不要用手机或平板的使用奖励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孩子必须遵守使用时间的规定。
 
手机管制时的情感要求:
 
1.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需求需要被满足,注意孩子的需要与他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时的表现,可以增加他们抗拒手机诱惑的能力。
 
2、 你与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促进你们之间的“情感连接”。
 
3、手机依赖会造成孩子情绪容易激动,行为表现比较冲动,这很容易造成父母觉得受伤、受挫,但你无论如何都要更冷静地处理,才有机会引导孩子的情绪,如果你表现得更激动,会恶化孩子的情绪状态。
 
每一位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因此不要让无意间的拒绝伤害了孩子。
作者:荔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吐槽父母玩手机成瘾,一个比一个狠。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这位妈妈的做法绝了!许多家长纷纷效仿
深度剖析:孩子们的手机瘾问题
手机成瘾行为问题的分析与策略
父母低头刷手机的青少年更容易对短视频成瘾
八岁孩子沉迷于手机有些具体行为表现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