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不再跟你说真话,你可能做错了三件事 | 生命问答
userphoto

2022.07.23 广东

关注

您好,

我家孩子确诊抑郁症有一年多了,她住校我们平时也见不到面,我经常会打电话过去问她最近怎么样,她跟我说的一直都是挺好啊一切正常啊等等。但是有天周末她回来我看见她手臂上又有自残的伤疤,我才发现她一直都没跟我们说实话。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你们帮帮我。

一位来自温州的妈妈

为什么孩子会不愿意和家长实话实说?家长有没有思考过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咨询师邹峰从三个方面给出了意见。

制造和转移焦虑

双方失去了信任基础

有两种情况,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焦急,容易在得知孩子情况不好后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以及焦虑,家长的焦虑又反过来会给孩子带来新的焦虑。所以孩子干脆就什么都不说了。家长在孩子眼里往往是一个权威的形象,所以家长一旦有波动,也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孩子会担心是不是自己给爸妈带来困扰了?担心自己如果说了实情,家长又会刨根问底。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孩子自身也会因此开始焦虑。

另一种情况是平日里家长和孩子之间都是不真实的。孩子在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时候,家长总是不接纳的态度。例如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不该生气,孩子害怕的时候家长表示这有什么好怕的。当孩子的喜怒哀乐都不被家长接纳,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再表达。孩子会想:“我说出来以后你也不接受,反而要来跟我对着干,来批评我,来指责我,我从你那里得不到任何的安慰,我干嘛要告诉你?”

对孩子来说,解决这些苦恼的最好办法就是什么都不说,当家长问起就搪塞过去。报喜不报忧,不敢叹风尘。

家长太敏感小心

不敢表露真实的自己

部分家长在孩子确诊后面对孩子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再表现出真实的一面。但也不是说家长就要什么话都和孩子讲,而是换一种沟通方式。家长往往因为之前可能容易去评判,容易去指责批评孩子,所以最后亲子关系出问题了。孩子生病以后,家长就不敢表达了。

其实按照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就不容易出问题。我们往往容易用评判代替感受,这就出问题了。

评判和感受的区别是什么?评判往往是带着指责味道,用“你”来开头的。“你太不认真了”“你太不小心了”“你太骄傲了”“你太敏感了”,这就是一种评判。如果说是用“我”来开头,就变成了讲自己的感受。“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痛苦”“我很后悔”“我很无助”“我需要帮助”。

我们很多人习惯用评判来代替感受。评判就带有指责的意味了,评判是对外的。比如说家长跟孩子说:“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我也很难受。”这种话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会让孩子觉得:“是我让我的父母这么难过的。”要避免这种情况。

“我希望我能够做改变,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改变。”这个也是一个表达。更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很重要。

家长需要让自己更强大更稳定。去缓解自己的焦虑,区分这是孩子的焦虑还是我的焦虑,很多家长是分不清楚的。而家长又容易只想着给自己缓解焦虑。比方说不断的去找孩子问情况,其实就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因为家长不放心,担心孩子万一出什么问题,所以就要去刨根问底。但家长要知道刨根问底的结果是让孩子更难受更焦虑。所以家长的焦虑需要自己搞定,不能去把孩子搞得很焦虑,自己舒服了,这是很糟糕的。

家长自己去给自己找事情做,别一直把关注度放在孩子身上。家长自己去运动自己去工作,实在缓解不了焦虑自己去找心理咨询师。不是什么孩子好了我就好了,先把自己状态调整好了再去关心孩子。

其次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感。家长需要相信孩子的情绪,相信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过多的担心其实就已经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了。担心=诅咒=歧视,而相信=祝福=力量。家长需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相信每个人身上存在的内驱力。

最后就是一些沟通语言上的问题。现在的孩子说话很多时候家长实际上是听不明白的,网络用语也会加大亲子沟通的难度。因此如果家长真的想和孩子沟通,需要有意识地去学习、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保持好奇心和年轻的心态,这样更容易找到和孩子的共同语言。

改变停留在嘴上

没有长期的行动和坚持

家长不要去刻意地提醒孩子自己做出了改变,改变不是用语言去表达的。如果孩子已经不愿开口了,家长能做的只有保持耐心。偶尔一次孩子愿意讲了,家长也需要多听少说。而不是觉得机会来了,又开始长篇大论。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家长要管住自己的嘴。

家长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事,但也不能强行分享,如果强行分享让孩子察觉了,孩子就容易认为家长是在套自己的话。太刻意是没有用、没有意义的,自然一些,分享日常表达感受,不需要多问,这就足够了。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校长:孩子写作业磨蹭,就得用这9句“狠话”根治!立竿见影
3岁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午睡,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改进,亲测有效
焦虑本身不是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是在生产焦虑?NO!“我们只是焦虑的搬运工”
孩子被同龄的孩子欺负,该怎么处理这种事?你是怎么做的?
人际互动,如其所是:多帮助少添乱,多祝福少担心,多积极少消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