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掌握四种方法与学校沟通让伤害降到最低 | 生命问答
userphoto

2022.08.15 湖南

关注

您好:

我孩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老师不了解情况,认为我孩子是“问题学生”,在学校里成天打压他、批评他,导致孩子已经产生了很严重的厌学甚至极端情绪。作为妈妈,我很想保护他,也知道必须去寻求老师和学校的协作。但我的担忧是:老师们知道他有抑郁症之后,会歧视他,嫌弃他,对他的伤害可能会更大。请问我应该如何保护孩子、跟老师沟通这个问题呢?

一位来自成都的妈妈

这绝不是一个具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也不具备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家有抑郁症孩子的家长群体,在面对家校沟通时往往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心理包袱。这份“包袱”里,有失望、恐惧、愤怒、无奈、焦虑和诸多其他。那么,出于保护孩子、协助孩子的目的,我们在与老师和学校沟通时可以有些什么方法和态度可借鉴呢?来听听有多年系统家庭治疗经验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夏开宇的经验之谈。

积极面对问题

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王女士的女儿在初一时被诊断出患有中度抑郁。第一次看到医生给出的报告单时,“感觉到天都要塌了”、“我从来没有想象过这个病会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她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看到孩子在家的状态,她每天都只能在下班后,坐在车里或房间里,强迫自己冷静。家长状态很差,不仅无法帮助到孩子,也无力面对孩子的老师,更别提好好沟通了。这种问题在很多家有抑郁症孩子的家长身上都很常见。

对此,夏开宇认为: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抑郁症和孩子的情绪问题,把它当做和其他身体疾病一样的病症,那么该诊断就诊断,该治疗就治疗,该面对就面对。只有保持“迎接”和积极的态度,才是实现有效沟通、并帮助到孩子的第一步。

很多家长无法和老师保持良性沟通,首要原因在于他们不肯面对孩子有问题的现实,总是想逃避或掩盖,当我们自己都无法接受孩子的时候,又怎么去跟他人探讨这件事,帮助孩子好转呢?

不预设老师的立场

摆正彼此位置

我们需要明白,家长和老师不应该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上下级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不要预设“老师肯定会嫌弃我们”的立场。

另一面要看到,老师过往的一些做法,是基于整体教育管理的需要,也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表现。只是他们也许局限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也尚不了解孩子患病的情况,只能按照常规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他们的出发点是和我们一致的:想教育好每个学生。家长如果站在更高的立场,去理解老师行为背后的动机,会有助于我们开启沟通。

我们的目的不是去论证老师的立场、对错或站边,而是思考如何做能帮助孩子。如果不尝试去理解沟通对象,很容易走入情绪误区和认知误区,要么想要和老师、学校抗衡,要么因为孩子的病症而自卑,不敢表达。

而家校出现矛盾,最终被拉扯的依然是处于青春期、本就敏感的孩子,这是得不偿失的。

有层次的交谈

是沟通的关键所在

和老师在交谈时,建议家长本着“先肯定再建议”的原则。先肯定老师“为孩子好”的初心、表达对老师常规做法的认可,营造积极友好的谈话氛围。

其次,真诚并如实告诉老师孩子的病情。可以说一说自己在家的观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老师一起构建出一个更为完整的孩子状态。把话题重点落到谈论孩子身上而不仅仅是对老师提需求和意见上。

第三,清晰地提出自己的需求。针对孩子目前的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需要老师做到什么。这些需求可以说得尽量具体一些。例如,需要老师多鼓励孩子,如果无法多鼓励,就减少当众批评的次数。需要老师在某些环节对孩子宽松一些,给ta一些自由度。需要老师同意一周两次的缺席,让孩子有时间去做心理咨询等治疗。持续、稳定地向老师输出“我认同什么”、“我需要什么”、“如果这样不行,那替代方案是什么”。有效而客观的对谈,是我们为孩子争取利益的关键。

遇到“顽固不化”的

教育环境我们还能如何选择?

有时候,可能会因为我们表达能力的有限或者老师本身的观念、认知而导致他无法理解孩子,也做不到改变自身,从而形成僵局。夏开宇建议家长可以由咨询师代替家长出面跟老师沟通。咨询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更为客观的身份,作为中间人,可以有效协助家庭完成和老师、学校的关系搭建。

如果,在尝试过一些努力后依然不奏效,那么还可以跟老师正面“交锋”,或向其上一级投诉、施压。夏开宇也建议家长,“要刚,我们就刚到底”。因为当一切方案都被否决,只有家长是孩子患病时最后的一道保护墙,也是最强有力的一道墙。只是这种方法比较冒险,它取决于家长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度以及足够的勇气和耐力。

当然,期待老师和校方的教育方法为了一个孩子改变是很难的,如果我们尝试过依然处于老师、学校无法配合、孩子持续抑郁甚至病情加重的状态时,换一个学习环境或者按下暂停键休息一下并非不可为。在夏开宇接触的诸多个案中,有些孩子的休学是选择性的“休”,学校有ta感兴趣的活动或者需要ta参与的环节时,就回归学校,其余时间在家自学、休养。也有的孩子及时转学,脱离高压高控的老师,状态能得到很大改善。总之,沟通顺畅,得到学校老师配合,是好事。沟通失效,我们依然有其他道路可以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长怎样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向教师表明自己的立场
如何做到不担心孩子的学习?
“无知”父母这么做,只会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太多家长不明白!
为什么很多孩子不肯多学
学习竞争就是家长教育方法的竞争
没有批评教育,孩子成长更有“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