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悄悄百度后,15的我发现自己可能是抑郁症,但父母不相信我,还指责我是逃避学习,怎么办?丨生命问答

小元您好:

我是一名学生。上学期末我出现了头痛、头昏的状况,有时晚上还失眠,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也没法集中,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

我自己百度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症状像抑郁症。我给我父母说了,想让他们带我去医院看看。

结果他们完全不相信我,还说我就是给不想学习找借口,喊我端正学习态度。后来放暑假了,因为没有学习的压力,我的症状也减轻了。

这学期过了两周,我的症状又出现了,甚至比上学期末还严重。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我告诉了父母,他们对我还是一样的态度,不相信我说的一切。我该怎么办?

 一个初三的学生

同学你好!在很多时候,亲子关系都不是不仅仅通过一方的努力就能改变的,这个问题尤为如此。

父母对于孩子病情的否认,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父母主动求变,了解孩子的需求。我希望你的父母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并有所启发。

不相信孩子

才会否认孩子的痛苦

其实,很多家长整体上就不相信孩子。正因为他对孩子不相信、不信任,才会出现一种倾向,就是否认孩子的感受。

比如说,当孩子表达自己很痛苦、很难过时,家长就会这样表达自己的不信任:“这有什么好难过的,我不觉得你是真的难过”。

另外,在国内,很多人并不了解心理疾病。由于这种不了解,以及由这种不了解产生的误解、病耻感,很多人都无法区分心理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家长在对心理疾病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就是“脑子有问题”“精神病“”脑回路和一般人不一样”的刻板印象。

当孩子向他们求助时,他们就很容易被心理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和自己对于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所吓倒不愿意接受孩子生了病的现实。

正因为家长对于心理疾病不了解、有病耻感,本身又带有不信任孩子的倾向,所以当他面对孩子的求助时,才会选择否认孩子的痛苦。

当孩子对家长的信任被破坏

家长再想挽回就晚了

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的脆弱,表达自己的无助时,无疑是一种寻求帮助的行为。

所以,当家长选择了不信任,选择否认孩子的痛苦时,孩子就会感到委屈、无助。孩子再有痛苦的时刻,就不会寻求家长的帮助,甚至家长主动帮助孩子,孩子也会拒绝。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会破灭。

直到孩子症状加重,去不了学校,这时很多家长才会去问孩子怎么了。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时候太晚,已经来不及挽回他的信任了。

以前孩子向家长寻求帮助,得到的答复就是否认;孩子担心,如果这次迎来的依旧是否认和拒绝,自己不仅得不到缓解,还会更加痛苦,因此选择了沉默。

所以,很正常,孩子会怀疑家长是不是真的爱他。在孩子看来,家长所谓的“为了孩子”,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亲子双方没有主动寻求信任的重建,而是继续相互疏远,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亲子关系的彻底破裂。

到时候要想重建,不仅困难,过程还会非常漫长。

当信任已经被破坏了

重建的关键是真实的爱

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已经被破坏时,重要的就是重启沟通,让家长和孩子互相了解。然后,进一步地重建信任。

如果大家都能够互相信任,坦诚相待,不需要藏着掖着,不需要瞒,不需要装,那么这就是康复的开始了。而且会进入一种双方都很珍惜的良性循环。

心理咨询师邹峰认为,所有的症状背后都是不安全感,而真实就是检验安全感的终极标准。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接纳孩子。但他们做不到真正的接纳,只是由于孩子的病情,对孩子的行为表达无奈的容忍。

比如,当家长心里面觉得孩子在家里面天天躺着,是懒、不上进,心里的焦虑溢出水面的时候,孩子是可以马上感受到的。

这个时候,双方就会心口不一,明明心里很担心,但嘴巴说没关系什么。这样,对两个人来说都是消耗。

反之,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想赶紧回到学校学习,只是因为太焦虑回不去,家长才能放下了内心的焦虑才能对孩子抱有真正的爱。

而孩子也才能重新在真正的爱中,慢慢得到恢复。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怎么突然就得了中重度抑郁症?因为父母忽视了这4个早期症状
因租金问题自杀,孩子得了心理疾病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毫不知情
不要忽视青少年抑郁症 | 儿少心理科普系列
【心理学科】很多时候,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寒假到来 给孩子“心理”放个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