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书】2558 《微小的总和》:消费中的歧视链条,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userphoto

2023.10.19 湖南

关注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美国社会经济学专家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撰写的《微小的总和》。
这是一本讲什么的书呢?它的主题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一份关于某种全新消费模式和文化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研究的主体,是一个在全球逐渐崛起的新财富群体“有志阶层”。
当然,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单纯告诉你,今天的有钱人是怎么花钱炫富的。无论是研究宏观经济大趋势,还是社会文化的变迁,消费,都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这是因为,在今天,消费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但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消费者本身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的反射。用作者霍尔基特的话说,消费成了一种通用代码,拥有了某件商品,就同时拥有了它的使用功能和一种身份符号,通过使用特定的产品,来建立和展示自己的社会身份。
作者霍尔基特说,“有志阶层”这个新精英阶层的特征,就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投身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赢得了名望和财富。由于出身背景、职业和意识的不同,这个被作者称为“有志阶级”的新富裕群体,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简单来说,他们并不希望通过传统的购物消费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所以霍尔基特就发明了一个概念,说他们的消费行为,可以被称为“非炫耀性消费行为”。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什么是“非炫耀性消费行为”?那为了理解这个概念,就有必要首先来讲讲和它对立的“炫耀性消费”。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曾在19世纪写了一本名著《有闲阶级论》准确地论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到本书诞生时,商品消费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炫耀性消费”。
处于工业时代的现代文明社会,由于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拥有财富的数量,几乎成为衡量社会成员身份地位的唯一指标;凡勃仑在书中重点研究批判的所谓“有闲阶级”,也就是当时社会财富的主要拥有者,他们的消费与日常行为,唯一的目的就是努力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让他人能够轻易、频繁地注意到。这种为了彰显自身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就被称为“炫耀性消费”。
凡勃仑在书中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证明,为这种“炫耀性消费”而生产的商品,实用性,甚至舒适度都并非首要卖点,而核心价值在于昂贵,制造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昂贵的材料,甚至还带来麻烦与不便。比如手工制作的银汤匙,它的光洁和精致程度,肯定不如机械轧制的同类产品,甚至耐用性也要逊色于不锈钢汤匙;又比如当时富裕女性所穿的紧身胸衣,和体积庞大繁复的晚礼服裙,这套行头之所以昂贵,就是因为它首先带来了不适,从而彰显穿着它的女性不必从事体力劳动。
不过,本书作者霍尔基特说,自从凡勃仑的这本名作问世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虽然凡勃仑笔下的一些经典理论和概念依旧有效,但是今天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变:全新的经济模式,尤其是高科技和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有志阶层,在全球范围之内,逐渐取代了凡勃仑时代的“有闲阶级”,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同时发达的工业制造技术,使得人类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充盈时代,发达的工业持续让各类商品的价格降低,甚至是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曾经被社会顶尖一小撮人垄断专享的珍奇消费品,如今也能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拥有,构成了所谓的“消费和时尚带来的平等化”,物质,不再是辨别拥有者社会地位的最佳方式。
比如,作者霍尔基特在书中举例说,20世纪初,福特推出了廉价T系列轿车,让中产阶级乃至工人都能买得起,汽车作为上层阶级身份象征的年代,由此结束。再比如,众多奢侈品大牌,为了收割普通消费者,也纷纷推出了各种相对低价的配饰、副线服装和包袋,更不用提各种以模仿大牌设计,而采用廉价材料的便宜“快时尚”品牌了。
为了给大家有个直观印象,我们就拿熟悉的Facebook掌门人,Meta董事长扎克伯格举例,深色套头衫加灰色T恤以及人字拖,是扎克伯格标志性一成不变的装束,即使在公司上市之后,他和妻子还坚持开着一辆便宜的讴歌汽车。对此,扎克伯格的解释是:“我真的希望在公司事务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决策,因为在不重要或者愚蠢的事情上浪费精力,等于对全球上亿用户没有尽到职责。” 当然,这并不是说扎克伯格不花钱,而是他花钱的地方,基本都在大家看不见的领域,比如捐赠巨款给医院、科研机构,甚至培养天才少年的私立小学,所以叫“非炫耀性消费”。
实际上,作者霍尔基特通过研究发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全球顶层阶级花费在炫耀性开支和非炫耀性开支上的钱大致相同,但危机过后,他们在炫耀性开支上花的钱,甚至低于1996年的水平,而非炫耀性开支却在持续上升。实际上,在今天的美国,总体收入越高的家庭,在非炫耀性消费上花的钱就越多,在整体支出中所占比例,也就越大。也就是说,高收入人群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炫耀性消费,已经不能继续彰显自己的财富与地位。而非炫耀性消费,一来可以创造全新的、难以逾越的社会等级鸿沟,二来可以有效巩固提升自己家庭的长期地位与财富,所以值得不惜血本的投入。
不过,作者霍尔基特同时指出,“有志阶层”并非天生低调,不爱炫耀,他们对于自身财富和地位的炫耀,更多是通过所谓“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生产”这两个全新的场景和方式来实现的。
接下来,我就分两部分为你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为你解释下,“非炫耀性消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大致有哪些类别和场景。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逐渐崛起的“有志阶层”如何通过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生产两种全新的渠道,来向大众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进而影响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最后在结语中,我再结合作者霍尔基特的研究,来探讨下,“有志阶层”的新消费习惯,给全球城市社会结构和阶层流动,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
好了,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在全球逐渐崛起的“有志阶层”,他们推崇的非炫耀性消费,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这里作者借鉴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观点,那就是,这种消费行为必须要突出自己的文化资本。所谓文化资本,就是一系列独特的“审美、技能和知识的组合”。说白了,就是花钱购来的商品和体验服务,都必须让别人感觉到,首先购买者不仅有一定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购买者在品位、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资本上,都优于常人,而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优势,恰恰是无法靠单纯“砸钱”获得的。
那具体什么样子的消费,算“非炫耀性消费”呢?作者霍尔基特在书中举例,一种是为消费支付高昂的信息成本,比如,经常去看经典歌剧或者交响乐演出,或者坚持用美国ESSIE(艾西)牌162号指甲油,给自己涂一个被称为“芭蕾舞鞋”的裸色指甲。
当然,这些消费表面上的支出并不土豪,歌剧或者交响乐演出的票价未必高于一些大热流行音乐歌星的演出,而艾西指甲油单瓶的价格也只有几十块人民币。但是,看经典歌剧和交响乐,意味着相对高的审美,而这种审美通常需要富裕、有文化的家庭环境与大量的闲暇时间才能养成。同时,艾西指甲油的使用者中,也没有多少人知道,162号指甲油曾经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心头好,它那种晶莹剔透却低调的淡粉色,是纽约上东区和伦敦肯辛顿地区,这两个富人聚集区女性在社交时的“通用指甲色”。普通女性往往热衷光怪陆离、闪闪发亮、镶嵌了各种水钻装饰的美甲,但“芭蕾舞鞋”裸色指甲传达的,是一种上层阶级推崇的低调、轻松得体的感觉。说白了,买瓶指甲油容易,但指甲色彩背后那一整套隐秘细微的审美,却是一种花钱也未必能得到的信息与知识。
为什么花钱也未必能获取这些隐秘的信息与知识呢?作者霍尔基特总结说,首先,你必须要有高于平均水平的禀赋,包括敏锐的观察力、理解能力和坚持下去的毅力,这显然无法用钱来买到。但是,财富对于一个人文化资本的形成,又必不可少:首先,你必须身处一个遵守、推崇这一套游戏规则的环境里,才能熟练掌握这一套知识与信息,最好原生家庭就比较有文化且富裕;毕竟,我们大部分语言、思维和行为习惯在幼年时代就已经基本定型。所以,霍尔基特总结说,品位和习惯,代表着一层又一层社会地位和知识的积累,它们一部分是金钱的作用,但金钱也不能主导一切。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霍尔基特举例说,阅读《纽约时报》上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专栏,是美国志向阶级的共同习惯,利用克鲁格曼的观点来评论全球经济的走向,是志向阶级在社交时常见的重要谈资,也是识别对方是否是同类的有效鉴别手段。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幸处于收入底层人群,即使他养成了阅读克鲁格曼的习惯,但他也无法与身边人进行交流讨论,还会收获不解和嘲笑;在社交场合谈论这些话题,也不会带来什么积极回应,或者提升自己的魅力。
当然,有的时候,传统的炫耀性消费,为了维护调性,也会与时俱进,让自己的产品变得“刻意低调”,当然这需要客户支付更多的费用。举个例子,高端珠宝向来是富人“炫耀性消费”的重点。但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诞生了一个极少人知晓的高端珠宝品牌JAR;这个名字是它的制造者,珠宝大师乔尔·阿瑟·罗森塔尔(Joel Arthur Rosenthal)名字的缩写。它几乎不打广告,也没有代言人。罗森塔尔的工坊每年只制造大约七十件产品,只接受预订,整体设计也不花哨,甚至包括看起来像是不锈钢材质,但却是由铂金制造的简单胸针。罗森塔尔的客户群人数非常少,但几乎全是来自全球财富顶层的女性。2011年,一对罗森塔尔制造,曾经属于好莱坞女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的钻石球形耳环,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出了60万美元的高价。
第二种非炫耀性消费,就是“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花费大量金钱物质”。作者霍尔基特说,这种消费可以分成三种类别,劳动密集型服务、昂贵的非实用性体验,以及生活价值提升消费。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可以用三个具体例子来分别加以说明。
首先,劳动密集型服务,指的是那些必须由大量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完成,无法用机器设备取代的服务型工作;比如富裕阶层雇佣的私人厨师、管家、园艺工人、保姆,甚至健身教练、律师与秘书等等。这是一种经典的“用钱换时间”的消费行为,高收入人士通过把这些烦人的琐屑日常事务外包出去,为自己节省了更多时间,用于投入回报率更高的主业工作,或者用来进行休闲与自我提升。
那么,什么是昂贵的非实用性体验呢?霍尔基特说,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购买昂贵的高端定制旅行服务,去那些人迹罕至、普通游客难以到达的地方,例如前往南极洲或者赤道附近加拉帕戈斯群岛。这样一趟耗时20多天的旅行,费用将近八万美元,然而它并不能给旅行者带来任何实用技能上的提升,用处仅仅在于,能够让你在足够高端的社交场合中塑造一个见闻广博、爱好冒险且悠闲从容的个人形象,而这些都是光靠金钱难以买到的个人身份地位象征。
当然,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朗森这样的例子了。布朗森热衷于海洋帆船赛事和热气球飞行,还在2021年乘坐自家维珍航空的“团结号”飞船,飞到了8.5万米的地球次轨道太空。根据他自传里的统计,在进行这些形形色色又昂贵的冒险时,布朗森累计出过75次大大小小的事故,每一次都和死神擦肩而过。《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康尼夫说,这种炫耀的境界,无疑又高了一层,可以说又安全又有威慑力,因为普通大众对这种行为完全不理解,也感知不到它的价值,因此是非炫耀性的,不会给自己招来过分的关注和仇恨;但对于财富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来说,布朗森的这种以命相搏的行为,是一种堪称降维打击的炫耀,非常显眼,难以企及。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价值提升消费。这个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鸡娃”,以及医疗保健等等支出。根据作者统计,2014年,美国顶层收入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6倍,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而中产阶级和普通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开支,则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了50%到70%的缩减。这种此消彼长,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的阶级固化,和不同社会阶层下一代的未来收入差距。
作者评论说,“有志一代”通过医疗保险这个杠杆,为未来的自己提前开始支付医疗费用,保证自己用得起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和最新药物;同时通过投资孩子的教育,向大学等教育机构捐赠巨款,来保证自己的孩子提前预定一个常青藤名校的入学名额。实际上,这两者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那就是提前实现路径锁定,确保了自己和下一代更加健康,更加富有。这笔开销的规模,是中产阶级和普通人的财力所无法赶超的。中产阶级和普通人或许可以咬咬牙,买得起上层富人驾驶的豪华SUV、大牌服饰,甚至去同样的旅游胜地度个假,但他们绝对无法负担上层阶级给自己和下一代购买的高端医疗保险与教育投资。这些更加昂贵、涨价更快的“非炫耀性消费”,正在迅速成为全新的社会阶级分界线。
第二部分
好了,介绍完了“志向阶层”这种全新的非炫耀性消费,作者霍尔基特反过来就说,炫耀,是一种人类的本性,志向阶层也不例外;那么他们通过什么活动来炫耀彰显自己的财富和成功呢?霍尔基特通过长期观察研究,总结出两个,分别是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生产。
什么是炫耀性休闲呢?大家可能注意到,近几年,一个全新的美国体育服饰品牌,露露乐檬(lululemon),正在迅速崛起,销售额增长甚至超越了耐克、阿迪达斯等传统大牌,它起初的核心产品线,是瑜伽运动服饰。品牌创始人威尔森说,露露乐檬的核心用户群,就是城市里,受教育程度高,喜欢运动健身和旅行,同时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青年女性。
在本书中,作者霍尔基特就说,露露乐檬品牌成长背后的助推力,就是以瑜伽、普拉提为代表的“炫耀性休闲”活动。对于女性来说,这些新兴的室内健身方式的特质非常能彰显品位和格调:首先,因为能对身体上的各个肌肉群进行分别锻炼,所以长期练习瑜伽或普拉提的女性,躯体会呈现一种不一样的紧致和美感,这是其他传统运动方式所无法做到的。另外,这些室内健身运动需要不菲的金钱投入,因为要支付教练费、场地费和多种复杂专业的行头,同时还需要大段的时间投入,所以能有效彰显运动者的财富与地位,因为只有有钱且有闲,拥有大段可支配时间的女性,才有条件投入这样的运动。霍尔基特讽刺说,这道高高的门槛,肯定是贫穷的肯塔基州单亲妈妈无法逾越的。
作为旁证,霍尔基特指出,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健身行业规模依旧在持续增长,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富裕阶层持续的消费投入,而他们的购买力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产生太大的波动。换句话说,一副肌肉紧致、比例适当的好体格,就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女性更是如此。
作者霍尔基特观察到的另一个有趣现象是,育儿,这项人类自身繁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如今也变成了一项炫耀性休闲。
首先,在美国,婴儿诞生后,是否进行母乳喂养,变成了一道区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分界线,越富裕,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越倾向于选择母乳喂养。霍尔基特解释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我们刚才提到过的信息成本:从2011年开始,美国儿科学会就不断宣传,母乳喂养比使用婴儿配方奶粉效果更好,例如母乳喂养的孩子,免疫系统会更强,肠胃问题更少,情绪更稳定,甚至智力发育表现也更优。但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才会在产前备孕时,系统性地了解这些相关科学知识。根据霍尔基特的统计,在美国,在拥有大学文凭的母亲中,17%的人选择了母乳喂养,而在大学以下教育程度的母亲中,这个数字只有9.3%。
当然,让美国大多数母亲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不仅仅是知识,更在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比如,在美国现今社会,由于育儿成本不断上涨,单靠父亲一个人的工作,无法支撑一个三口之家,所以越来越多的母亲也拥有一份繁忙的全职工作。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女性上班族来说,她们面临着诸多烦恼:产假短,日常休息时间不足,有些公司的母婴设施不够,不方便带娃上班;同时,母亲压力越大,母乳分泌失败的可能性就越高;这一切不利因素加在一起,让大多数低收入母亲只能选择奶粉喂养。
相比之下,美国富裕的“有志阶层”母亲,无论是那些身为全职太太的,还是那些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无一例外,都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有钱支付昂贵的相关费用:比如专家开班的母乳喂养课程,服务更周到的亲子妇产医院,甚至更昂贵的高档吸奶器等等。同时,围绕育儿其他阶段所开发的昂贵消费与商品,比如产前瑜伽班、自然分娩辅导,以及形形色色的产后恢复项目,更构成了一个齐全的产品闭环,让“有志阶级”能够系统性地彰显自己的地位。根据作者统计,在整个美国社会中,位于最顶端那1%高收入人口,他们的育儿开支,几乎是中产阶级的10到20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雪莉·桑德伯格能够母乳喂养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能胜任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这一职务,也解释了为什么超级名模辛迪·克劳馥能够在产后三个月就恢复身材,重新开工。归根结底,就是这些身处上层的母亲,能够调动足够多的资源来解决这些麻烦。
至于炫耀性生产,说白了就是,生产一种彰显社会财富价值感的产品,这种产品能够让人在消费时,彰显一种社会地位和阶层,这就是炫耀性生产。在现今这个消费社会,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商品背后的附加价值,它甚至压倒了商品本身的使用属性。正所谓,我们对消费品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社会身份,这个新兴的“志向阶级”也不例外。但是,在他们眼中,一种消费品背后的附加价值,不仅仅要体现自己的财富或者社会阶层,更重要的是必须体现一种同情与关注。所以,很多“有志阶级”出于对环保与全球经济平等问题的关切,而选择投身创业,制造或者贩卖各种促进环保与平等的生活消费品。当然啦,一部分人是真心实意的,但一部分人却是拿这些高大上的理念做噱头,为自己产品昂贵的价格和不稳定的品质做挡箭牌。
霍尔基特举例说,自己曾经拜访了一家名叫“知识分子”的小众连锁咖啡店,这里饮品的价格,几乎和星巴克差不多,基本款的咖啡五美元一杯,但是“知识分子”对于咖啡的制作和品控很严格。更重要的是,它宣称自己遵守贸易公平原则,咖啡豆采购不通过中间商,而是直接和非洲、中美洲的咖啡种植者交易,从而保证种植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另外,采摘时,为了保证咖啡的品质和成品的风味,采用人工采摘法,这样固然提高了成本,但能保证摘下枝头的,都是成熟度恰到好处的咖啡豆。“知识分子”还把自己的员工送到咖啡产地,和种植户建立联系和信任关系,同时监督种植和采摘过程,确保工人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防止过度种植对土壤环境的破坏。所以说,无论是生产还是购买这种咖啡,更能表现自己对环保的关注,彰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独特品位,这就是炫耀性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结语
好了,这本《微小的总和》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为你基本介绍完了。作者霍尔基特通过自己犀利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创造出了一个精准的名词“非炫耀主义消费”,并以此为中心,详细描述了“有志阶级”,这个在全球崛起的财富新人群,为什么会拥有一套全新而独特的消费模式和文化。
霍尔基特的描述,兼备宏观感与近距离观察,可以说绘声绘色、一针见血。当然,她给我们详细描述的目的,并不在于替“有志阶级”炫耀自己的财富,或者推广这种消费方式,而是借助消费这个切口,来研究社会阶层与财富的流动大趋势,以及对占据全球人口绝对多数的普通人,造成了什么样的长远影响。
霍尔基特在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消费景观”中,详细总结了这种日益风行的“非炫耀性消费”以及炫耀性休闲和生产,如何重塑了我们的城市景观以及社会结构:首先,从21世纪初开始,作为服务业和消费中心的城市,逐渐复兴,而曾经的主要人口,低收入劳动者逐渐流出,新一代城市居民越来越以高职位高薪资的精英劳动者为主力,他们愿意为通勤便利和更多的消费选择而支付高昂的城市生活费用,并在城市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社交圈子,而这种社交造成了更多的攀比行为,让全新的“非炫耀性消费”持续繁荣。大城市不仅成为经济和信息交易的中心,还形成了一个主要由高收入阶层组成的“社会关系岛屿”,这些城市岛屿之间关联紧密、气质相同,却和它们周边地区关系不大:这条逐渐形成的全球大城市岛链,制造了大多数服务业需求,也消费了大多数高价商品,与乡村和其他低收入地区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很明显,在听完霍尔基特的讲述后,我们都会产生一种沉重感,并得出一个结论:通过这种全新的消费和生活模式,美国的精英阶层和普通人,乃至中产之间的鸿沟和偏差,其实并没有缩小,反而是拉大了。比起曾经的炫耀性消费,所谓“非炫耀性消费”的核心,比如教育、运动、医疗保健、育儿服务,对于美国普通人和中产阶级来说,其实是一场更为昂贵,更为不公平的竞赛,由此造成的美国新社会阶层差异,也无法通过简单的商品购买,或者个人努力来掩盖或者消除。
更糟糕的是,美国“有志阶层”在掌控与影响他人命运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曾经热衷于炫耀性消费的传统富裕阶层。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掌控的新技术和设计生产的产品,能够对全球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施加前所未有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像乔布斯、扎克伯格、马斯克这样的“有志阶级”科技巨头。霍尔基特在本书结尾部分总结到,从大趋势来看,在今天,美国普通人的日子固然不好过,而中产阶级也在日益沉沦。因为美国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模式,日益对他们不利,而美国社会上升渠道,正在日益被“有志阶级”创造的新规则堵死。归根结底,本书的书名《微小的总和》,在我个人看来,也可以被解释为,作为美国新贵的“有志阶级”,是如何调整财富身份展示的微小规则,保证自身的地位与优势牢不可破。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可以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撰稿:朱步冲
转述:徐惟杰
脑图:刘艳思维导图工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知识才有社会地位】
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中产阶级的形象——从经济识别到文化标识
文化领域的身份定位
富人家的孩子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普通人靠什么实现弯道超车
16世纪的英格兰,社会阶层与阶级关系,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