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芬兰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少年常春藤已推出低幼至小学6年级三个细分育儿群。家长经常在育儿群里分享教育心得,欢迎加微信号patengzu3,申请加入适龄的育儿群


芬兰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陈之华


先举个实例,例如芬兰的“花式溜冰课”基础教学,是老师先在一堂课里示范、教导好几样姿势、技法,且一个动作顶多教八到十分钟就换另外一个动作。短短四十五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就会接触到四、五种技法和概念。除了溜冰课,在滑雪、游泳、语言、音乐等许多不同的“学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这些异曲同工式“见林”为先的特色与模式。


或许这对于亚洲家长来说,可能会觉得老师在一个细节,或一项动作都还没教会学生,或是练习不足的情况下,怎么能再继续教新的呢?这种质疑与干预,出自于家长希望每一堂课都要“立竿见影”或“反复演练”,以确保子女都能熟悉课本和参考书的内容和题型,这样考试才能拿高分。因为我们惯于每一段时日都要做评比与评鉴,既以考试要求学生,又以考核要求老师,但这样的情况,反而无法了解孩子们是不是能够学到整体、宏观的概念,是不是能够享受多元、跨科目学习的课程内容,无法一窥不同阶段的学习乐趣。


如果在“见树”的过程中,反复再反复的练习、考试,而最终目的是要能压倒周边竞争者,学习与教育启发人性良善的层面,以及希望培养终身学习的目标,反而在孩子年幼的阶段,就从制度面上去否定了,甚至进而抹煞了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的长期学习兴趣,与持续了解的动力。


每次到国外,又回去,我总是喜欢当孩子们上各类校内外课程的“旁观者”,从中慢慢咀嚼、思索、体会出不同文化与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学习乐趣与效果;而乐趣与效果,就决定了造门课或是活动,能否真正让人终身喜爱。


我自己经历过,也看过台湾小朋友学游泳的过程,一堂课下来可能就是让大家在池边双腿打直的踢得要命,或是双臂滑啊滑的练习,偶尔带一点水母漂啊漂的。通常一节课就这般的重复演练某段基本动作,几堂课程就一段接一段的了无生趣、制式化的结束了!


可是学生们真的能在课程结束时真正自主游上几十公尺吗?会不害怕的在水中载浮载沉、轻松换气吗?能够几趟来回游下来,脚都不会想要踩到池底吗?有让大家早早接触到跳水,那种双脚一蹬就直接跳进水里,不管头上脚下,还是脚先头后的跳进去?


芬兰式的教法,是让大家快乐的先“见林”。基础游泳班让孩子和成年人都一样的在开朗、轻松的情境下,先玩水!而不是马上学“游泳”!不是一直强调要学什么自由式、蛙式的“标准”动作,而是先让大家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而然的体会到自行换气、轻松游泳的乐趣!


这也许在我们家长或是教师评鉴会上,可能看到会错愕,甚至昏倒,因为教学过程居然不是一个姿势、一种游法的反复练习、强调标准。有的家长会说,这样老师会不会太偷懒了点?这样教法,会有效果吗?有用吗?游式不标准,会不会太丢脸了?但是,眼看孩子们在历经一段好像没有真正在“练习”游泳的课程后,她们却真的好喜爱去上游泳课,不仅学会了游、学会了跳水、潜水和自信满满的在深、浅水区换气前进,还随心所欲的从蛙泳变仰泳、仰泳翻成自由式,一举游上三百、五百公尺!


这种看似既不严谨,又不要求动作标准,而用体验、鼓舞法的“玩乐”教学,却能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的畅游!


也许有人真的比较认同俄国式严厉操兵的训练,让“适者生存、能者出头”,非人性的将不适者淘汰、贬抑。这种方式,适用于人口多到允许耗损的“大国”,反正,人多不怕严选汰换。但对芬兰和北欧这些人口数目不多的“小国”,教育根本理念在于国家和社会没有“本钱”让任何一个孩子被制度早早的去“筛选”,从而贴上“落后”的标签。


芬兰及北欧早早就体认到,孩子一旦跟不上学习,如果不从制度面上去特意照顾和鼓励,那学习与教育就不平等、不均衡,最终就是整个社会都要为这些长大之后的孩子们,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更糟的是这些国民素质缺口,即便再投入更多的资源矫正或改善,效果都有限了!


仔细推敲芬兰的基础教育,的确是运用了很多元、很重视人性的方法与模式,希望能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问与科目的了解,这就是“先见林,再见树”的长处。


在学习初阶段,师生们都不至于为了一棵棵树的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在“先见树,才见林”的教育概念下,带着学生反复演练、一磨再磨!而能让学生放宽眼界,经过教育最基本的认知阶段,并能建构起日后深入学习、终身学习的兴趣。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场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一段一段的机械式操练,固然会让孩子们一时之间在分数比个高下,但对启发与养成一生的学习乐趣毫无帮助;只让大家害怕输在起跑点的阴影笼罩下,反而看不到学习过程一片片美丽的学问森林。


“先见树”的教学方法,让不少学生在反复操演、磨练的过程中间,觉得自己没有“天份”、缺乏“慧根”、没有“兴趣”,而中辍、放弃了某一项科目与课程,最后让一片原本可以先看到的美丽人生学习森林,显得如此遥不可及、事不关己,葬送了学生自然养成最终的学习乐趣,折损了理想中的学习成果!


善用“先见林,再来看树”,能让孩子在渐进式多元化的教学中,看到事物与学问的大致面貌,因而点燃他们持续学习下去的兴趣。当他们养成有心持续学习之际,师长们再将需要专研的“树”,一一经过整理后循序深入教学。


芬兰的孩子们,就这样子均衡、普遍的学会了好多东西!


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完美与绝对的。因为,终其目的都是想要达到某种设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不同模式所带来的学习苦、乐程度,以及是不是能让教育资源发挥到最大效果、人生学习的乐趣能否真正扎根,却也只有实际经历过的学习者才能体会!


全球“国家快乐指数”(GNH –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研究评比中,北欧五国,除了挪威位居二十名内,其他四国都高居前十名!


这些大半年处于北极圈附近,深受酷寒和日照不足所苦的国家,其人民的学习、成长、生活、工作等,必定还是有其还是有其自得、自信之处,以及让大家都能平实、自在活下去的风情!

作者简介: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视觉传播硕士,目前旅居北欧芬兰,曾住过英国、美国、阿尔及利亚等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专栏作者。少年常春藤会陆续分享其在芬兰的教育思考,欢迎加微信号patengzu3一起分享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把芬兰这个独特的教学法“搬回家”,让孩子学什么都充满热情!
芬兰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
当我们讨论教育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最远离教育的时候
从世界领先的芬兰教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读书笔记:令人羡慕的芬兰教育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