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小威讲故事:天才发现了什么?

庄小威讲故事:天才发现了什么?

 

北大顶尖学术讲座变成了故事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2efru.html

 

[5]zhenjia  2012-8-2214:16
"她80篇论文里,快30篇Science,nature,cell的文章,剩下的也都是什么PNAS、PRL,"
真有这么多重大突破??灌水太多了吧。一般不出名的教授灌水普通杂志,名气大的大学和教授专门灌水SNC杂志而已。
如果采用双盲评审,估计她上3篇SNC都难。同样的成果,哪怕就是她的论文,改成挂国内一个普通大学,比如湘潭大学,估计1篇SNC也上不了。

 

庄小威入选北大“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8/268498.shtm

 

 
美籍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8月21日入选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成为入选该计划的第二位学者。
 
庄小威在获颁入选证书后,对北大学生作了题为《从物理到生物》的报告。她以自身从物理学到生物学研究方向的转变过程,告诉比她小近20岁的后辈,一个人的成功要有三点要素:第一要有长远目光,目光决定最后的成就;第二,不要害怕做难的东西,不要害怕花精力,一定要大胆创新,尽管这个东西可能花很长时间;第三,要持之以恒,很多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试出来的,要试很多次,要耐得住寂寞。
 
庄小威15岁时从苏州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也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的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今年5月,刚刚40岁的她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该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
 
庄小威说,人生总需要一些运气,她很感谢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有了很多机遇。
 
“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旨在通过邀请全球各领域的顶尖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开设课程、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世界一流人才与校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受邀学者应为学科领域内的顶尖学者,引领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际领先水平。今年6月,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籍华人崔琦成为首位入选学者,标志着该计划正式启动。
 
更多阅读
 
 
 
 
庄小威: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

庄小威。(来源:哈佛大学网站)

从小顺着自己的兴趣学习
 
庄小威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科学,她的早期教育,是个性与顺其自然的结合。能取得今日这般成就,最主要是因为顺着自己的心意和兴趣学习,才保有了强烈的动力。
 
庄小威的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但5岁前,庄小威并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在江苏如皋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她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正规地学过拼音识字,从如皋回到父母身边后,直接上了科大附小二年级。
 
庄小威上初中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却是最聪颖的学生之一。她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第一名,后来被推荐到北京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国科大预备班,13岁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科大预备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数学、物理常拿满分。最终,庄小威以高考600多分的状元成绩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
 
据庄小威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室友回忆,“小威得天独厚,虽然读书无数,视力却是1.5。有时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铺的床上看书,还能看见我们书上的字。小威还有个一心两用的本领,一边听三国评书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这些都让我们好生佩服。”
 
站在了世界科学最前沿
 
1991年,庄小威在中科大毕业后赴美,这一年,她仅仅19岁。经过6年在异域的潜心学习,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她又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做博士后研究,朱棣文给庄小威印象最深的是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在讨论中他常常给庄小威一些非常高瞻远瞩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并不是用很枯燥的方法表现出来,而是很生动,经常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便能让人领会。
 
正是这个时候,庄小威偶然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始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从此开始跨越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的研究,站在了世界科学的前沿。做科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只有对自己的学问拥有长期的热情,才能拥有动力,而动力就是化解一切困难的秘诀。常常一周七天,庄小威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全是工作。
 
庄小威在科学世界的成就,取得了业界内的公认。2001年,不到30岁的庄小威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启发她将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当用激光照射时,标记物发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这种方法,借助显微镜,她翔实跟踪了单个病毒的行为,也跟踪了诸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片断这样的单个分子行为。她拍摄到单个流感病毒的连续影像,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到病毒的各阶段过程。
 
2003年,庄小威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2004年,美国著名的《科技评论》评选出在纳米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6年初,庄小威晋升为哈佛大学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教授。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做科研一定要敢于冒险
 
看着庄小威的风光履历,很多人都以为庄小威太一帆风顺了,实际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理所当然,只有庄小威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
 
“我的秘诀就是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头开始,绝不轻言放弃。”庄小威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学生中最突出的那一个,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做实验的能力。在进行博士后研究时,她也曾遇到整整一年时间都在摸索试探,什么结果也做不出来的困境。
 
在一次次压力和挑战面前,庄小威始终没有轻言放弃,自己的动力来自加倍的努力。在哈佛大学做助理教授时期,庄小威的其他同事都偏向选择相对“安全”的课题,这样才能迅速地出成果、发论文。因为在哈佛大学,如果6年期间发表的论文没有达到要求数量,就面临走人的境地。但庄小威的冒险精神,让她从一开始,就决定选择有难度、有风险的课题。当她或荣誉无数,并晋升为哈佛大学的教授时,有人问她,现在是否可以选一些比较重要的课题做了,她表示:“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课题做,从来没有想找容易的问题做。”
 
庄小威建议国内教育界,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没有一个问题是笨问题,一百个问题中总会有一个是聪明的问题,这个聪明的问题也许就是一个很大的科学发现。其次,鼓励学生尽早进实验室作科研,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让学生多接触科学前沿,大胆地思考和解决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站在讲台上像变了一个人
 
与众多华裔科学家相比,庄小威非常朴素,没有任何讨好人的姿态,且有着一种单纯和非常的专注。一位友人这样形容庄小威:只要一回到科学里,她立刻变了个人,比如在演讲时,不仅用词准确优雅,而且语调流畅,十分自如。
 
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对这个87级少年班的女孩子,仍留有印象。2003年10月,庄小威回母校中国科技大学做了一场报告会,当时她刚刚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当年度的“天才奖”。
 
那一次,庄小威所做的报告叫《展现单个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折叠和单个流感病毒的感染过程》,光这个名字让人一听,就觉得很糊涂了。但庄小威运用自己“讲故事的能力”,甚至连让学科外的人都听懂了。她的语言十分幽默,其中包括肢体语言。她在讲述“流感病毒如何侵入生物细胞”时,她会模仿病毒对细胞说:“我在这儿,让我进来。”她还幽默地评价:“我认为流感病毒相当聪明,而细胞挺笨的。要知道,病毒只想着要进入细胞,而余下所有的感染动作都是由细胞自身完成的。”
 
庄小威的研究方法、实验原理、装置、结果、分析,逻辑清晰,简洁紧凑,充满科学精神,均让同行赞不绝口。庄小威表示,从来不曾因为不是美国人而受到歧视,只要科学研究做得好,就一定会被别人承认。不过她表示,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有其弱点,以致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不够活跃,华人学生在此方面应注意调整。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挑选对社会产生影响、能使多数人受益的主题,避免肤浅式研究。
 
人物名片
 
庄小威,1972年生于苏州。1987年,15岁时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1年本科毕业赴美,19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2006年初,成为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教授,此前曾获得2003年“天才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2012年,成为84位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之一。
 
在2012年5月1日公布的84位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一位华人女科学家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1972年生人的庄小威。她的当选,刷新了最年轻美国科学院华人院士的纪录。
 
人们都说庄小威是少年天才,她15岁时就上了大学,25岁时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34岁就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双聘教授,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而她所进入的美国科学院,去年院士的平均年龄为61.5岁,今年庄小威当选时才刚满40岁。
 
庄小威:不言放弃的美国院士

庄小威(图片来源:FredField)

在近日公布的84位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一位华人女科学家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庄小威。她的当选,刷新了最年轻美国科学院华人院士的记录。
 
翻开庄小威的履历,给人感觉她总是一帆风顺:1987年,15岁的她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2003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2006年初,34岁的庄小威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的双聘教授。
 
而这份风光的履历后面,只有庄小威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艰辛。每当遇到困难时,庄小威的秘诀就是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头开始,但从不轻言放弃。
 
庄小威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做得并不突出,甚至怀疑自己做实验的能力。她在进行博士后研究时,开始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合作伙伴一起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但几乎有整整一年时间都是在摸索试探,什么结果也没做出来。在一次次压力和挑战面前,庄小威都没有放弃。
 
庄小威认为进行科学探索研究,保持动力是化解困难的方法。在哈佛大学工作以来,她一周七天,每天都从早上10时工作到半夜12时。她说:“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正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她才成为物理、生物学界的翘楚。
 
敢于冒险是庄小威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刚进哈佛大学做助理教授的时候,其他同事都选择相对“安全”的课题,这样发表论文比较快。因为在哈佛,如果6年期间发表的论文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量,就要走人。而庄小威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选择有难度、有风险的课题。当拿到终身教职时,有人问她,现在是否可以选一些比较重要的课题做了,她表示:“我一直是在找重要的课题做,从来没有想找容易的问题做。”
 
“成功是1%天才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就是庄小威的秘诀,她的执著和汗水终于浇出了成功的果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庄小威:从不轻言放弃
她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学满分的传奇纪录,哈佛双聘教授
全球仅两人!如皋籍科学家庄小威再获国际大奖!现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哈佛教授庄小威的奇迹科研人生,但将诺奖拱手相让
女科学家庄小威
出生中国,15岁进中科大少年班、身兼三个院士的她,是个美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