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粘妈妈的孩子,内心都深藏着怕被抛弃的恐惧

 

一个朋友跟我抱怨,她的孩子两岁多了,非常粘人。她甚至上个厕所,孩子都不允许关上门。经常,妈妈在厕所里面,孩子在外头哭喊着拍门。

后来了解到,孩子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妈妈都习惯冷处理。她说,每次他发脾气我都很想吼他,可是我得忍。我不跟他说话,把他晾一晾,希望能好点。

显然情形并未好转。相反,妈妈的冷处理,在孩子眼里就是冷漠的拒绝。这会唤起孩子对于被抛弃的恐惧。又因为这个恐惧,孩子会愈发粘住妈妈,以防再次被抛弃。

就像是一直没有吃饱饭的孩子,会永远对食物保持热烈的渴望。

所有父母需知,孩子有天生的自我救赎的本能。他们在寻求什么,就说明他们缺了什么。妈妈是孩子安全感的源头。粘妈妈,就说明孩子内心开始面临被妈妈抛弃的恐惧了,同时也说明,妈妈们需要留意孩子的安全感建构了。也唯有帮助孩子建构了好的安全感,孩子内心才有满满的能量,让他们可以变得独立、而不再纠结于“妈妈爱不爱我、会不会抛弃我”这样的问题。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具体妈妈们改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呵护孩子呢?我在一期静观育儿脱口秀中有详细讲到。▼

在上面的视频中,我和爸妈们分享了给孩子安全感的四种基础方法:

保证责任人是稳定的,尤其是头三年。要么是妈妈,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固定的一位长辈,但不管是谁,都一定要稳定。

给孩子可控感。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

要跟孩子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敏感回馈;要有效陪伴,不管陪伴时间长短,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是全身心的,高质量陪伴。

拥抱和抚摸。经常拥抱和抚摸孩子,孩子的触觉发展可能更灵敏。

3岁以前是宝宝安全感建构的重要时期。而对于宝宝来说,3岁入园前,和自己互动最多的人非妈妈莫属了。所以,妈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而妈妈如何帮助孩子建构安全感,在下面的这期静观育儿脱口秀中,有更具体、详细的解释:

最后,还需要提醒所有父母,日常跟孩子交流中,自己那些很容易脱口而出的言辞,也需要克制哦。比如下面这几句话,都会不经意间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将孩子推入到“即将被抛弃”的恐惧深渊,爸妈们最好不要和孩子说。

“再闹,妈妈不要你了!”

孩子对成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往往是通过对成人面部表情和外部行为的认知去感受成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到了一定年龄,孩子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好自我意识的增强,也开始对生命的起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再不听话,我揍你!”

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吼叫”是父母对孩子最无能、无用的教育,再不改你就等着后悔吧
安全感--孙瑞雪教育机构专家讲师文章
四步教你搞定爱哭的娃
想要孩子内心强大?父母可要从小给娃这几种心理营养,别不知道!
被吼完却不记仇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深度分析,建议父母收藏
你的大吼大叫养不成有出息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