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断奶PK晚断奶很纠结,按需喂养PK按时间表喂养很纠结……这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

怎样倾听婴幼儿讲话

很多父母问:“我知道‘积极倾听’对于三四岁或更大的孩子非常有效,但是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儿和幼儿怎么办呢?”或者“我知道我们必须更多地促进孩子在‘积极倾听’帮助下解决问题的内在能力。但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没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因此我们不是必须为他们解决大部分问题吗?”

认为“积极倾听”只对年龄较大、能够讲话的孩子有效,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使用“积极倾听”确实需要对语言沟通有更多的理解,还要了解如何对幼小的还在传递给父母的非语言信息进行有效的回应。

此外,年龄很小的孩子的父母常常认为,由于这些孩子在很多需求方面都依赖于成年人,因此婴幼儿很难自己为早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

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首先,婴儿与较大的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有着各种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知道冷、饿、湿、累、渴、沮丧和生病。帮助婴儿解决这些问题为父母带来了特殊的问题。

其次,婴儿和幼儿极大地依赖于他们的父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或为他们提供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的内在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一个饥饿的婴儿永远不会自己走进厨房,打开冰箱,给自己倒一杯牛奶。

第三,婴儿和幼儿在通过语言信号表达需求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还不会使用语言来与其他人分享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很多时候,父母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心中在想些什么感到十分困惑,因为婴儿不会清楚地宣布他们需要得到爱抚或者是需要释放胃里的气体。

第四,婴儿和幼儿甚至自己常常不“知道”是什么在困扰他们。这是因为他们的很多需求都是生理上的需求——也就是由于生理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问题(饥饿、口渴、疼痛等)。

此外,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有限,他们可能无法弄清自己正在面临什么问题。

因此,帮助年龄很小的孩子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解决他们的问题与帮助较大的孩子有所不同,但是又不像大多数父母想的那样不同。

父母要在孩子出生后的头两年

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

尽管父母可能希望婴儿能够机智地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并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但是,父母通常必须去查看小宝宝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尿湿,是不是暖和,有没有得到爱抚等。

问题是,父母如何才能弄清楚是什么在困扰一个急躁、哭泣的婴儿?

大多数父母“照章办事”——按照他们从书上读到的婴儿的一般需求去做。一些育儿专家所写的育儿指南为父母们提供了关于婴儿及其需求的信息,以及父母可以做哪些事情来确保这些需求得到满足,这对于父母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祉。

但是,正如每个父母都知道的,他们的建议也并非涵盖了所有事情。要想有效地帮助一个孩子满足他独特的需求并解决他的问题,父母必须对孩子有所了解。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准确地倾听孩子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可能不是通过语言表达的。

年龄很小的孩子的父母必须学会准确地倾听,正如那些年龄较大的孩子的父母一样。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倾听,这主要是因为婴儿是通过非语言信息来进行沟通的。

一个婴儿在早晨5点30开始啼哭。很明显,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事情不对劲,他有一个需求,他想要什么东西。

他无法向父母传递一个语言信息:“我很不舒服,烦躁不安。”因此,父母无法像我们描述的那样使用“积极倾听”(“你觉得不舒服,有什么东西让你心烦”)。很明显,孩子无法理解这样的话。

父母确实接受了一个非语言信息(啼哭),他们必须对它进行“解码”,才能弄清孩子的想法。

由于父母无法使用语言的反馈来检查他的解码是否正确,因此他必须使用非语言的或行为的反馈方法。

父母可能首先会丢给孩子一条毯子(把孩子的哭声解码为“他觉得冷了”)。但是孩子继续在哭(“你没有理解我的信息”)。然后父母把孩子抱起来摇一摇(现在解码为“他做了噩梦”)。最后,父母把一瓶奶塞进孩子嘴里(“他饿了”),孩子吸了几下就不再哭了(“我就是这个意思——我饿了——你终于理解我了”)

与较大的孩子一样,面对年龄幼小的孩子,要想成为高效能的父母,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准确沟通。

而在这种关系中进行准确沟通的主要责任落在父母的肩上。他们必须学会准确地解码婴儿的非语言行为,才能弄清是什么在困扰着他。

他们还必须利用同样的反馈过程,以便检查他们的解码是否正确。这个反馈过程也可以被称作“积极倾听”,它的机制与我们在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所描述的机制相同。

但是对于一个发送非语言信息(哭泣)的孩子来说,父母必须使用非语言的反馈(把奶瓶放进嘴里)。

这种有效的双向沟通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父母要在孩子出生后的头两年中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

父母可以比任何人都“了解”他的孩子——也就是说,父母会获得对婴儿的非语言行为进行解码的技巧,并因此变得比任何其他人都更了解怎么样才能满足这个孩子的需求,或者为他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每个人都有过无法对朋友的孩子的行为进行解码的经历。我们会问:“当他拍打婴儿围栏时是什么意思?他肯定想要什么东西。”妈妈会回答:“哦,当他困了的时候总是这样做。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困了的时候会拽他的毯子。”

准确倾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有太多婴儿的父母没有使用“积极倾听”去检查他们的解码过程是否正确。他们跳过了这个过程,直接采取某种行动来帮助孩子,而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

一个宝宝在他的小床上站起来,开始呜咽,随后大声啼哭。妈妈让他躺了下来,把他的摇铃递给了他。宝宝暂时停止了哭泣,随后把摇铃打到了地上,开始哭得更加响亮。

妈妈捡起了摇铃,坚定地把它放进了宝宝的手中,严厉地说:“如果你再把它扔出来,我就把它没收。”宝宝继续哭泣,并再次把摇铃扔到了床外。妈妈打了他的手。宝宝现在开始嚎啕大哭。

这位母亲做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她知道宝宝需要什么,但是她没能“听到”宝宝“告诉”她,她的解码是错误的。

如同很多父母一样,这位母亲没有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沟通过程。这样就会在将来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以及孩子的情绪问题。

很显然,孩子越小,父母就越无法指望孩子自己的资源或能力。这意味着在较小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父母更多的干预或投入。

众所周知,父母必须准备奶粉、换尿布、给孩子盖被子、给他掀开被子、移动他、抱起他,摇晃他、拥抱他,以及其他上千种事情,来确保他的需求会得到满足。

这也意味着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大量的时间。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需要父母几乎随时陪在身边。

婴儿需要他的父母,而且是不顾一切地需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科医生强烈坚持让父母在孩子最初几年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陪伴着他们,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非常无助和具有依赖性的。

但是仅仅陪在孩子身边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有效且准确地倾听孩子的非语言交流,以便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在孩子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有效地满足他的需求。

很多育儿专家对此缺乏理解,这导致了很多质量不佳的研究,以及对儿童发展领域研究结果的一些错误解释。

人们进行了无数研究来证明一种方法优于另一种方法——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按需喂养和按时间表喂养,较早的如厕训练和较晚的如厕训练,较早断奶和较晚断奶,严格与宽容等。

大多数研究都没能考虑到不同的孩子在需求方面的广泛差异,以及父母在接收孩子的交流方面的巨大差异。

举例来说,一个孩子是早点断奶还是晚点断奶,这对于他以后的性格或心理健康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准确地倾听这个孩子每天发出的关于他的特定饮食需求的信息,这样父母才能找到真正满足他需求的解决方法。

准确的倾听可能会让一个孩子断奶晚一些,另一个孩子断奶早一些,而第三个孩子则不早不晚。

我坚信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大部分备受争论的育儿行为——喂养、拥抱的次数、与父母的分离程度、睡眠、如厕训练、吮吸等等。如果这个原则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应当对父母说:

你应当创造这样一种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你可以通过积极倾听来了解哪些表达孩子独特需求的信息,从而了解如何满足他的需求,这样你将成为一名最有效能的家长。

给孩子一个机会去满足他自己的需求

毫无疑问,大多数父母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帮助很小的孩子逐渐发展自己的资源——不再依赖父母的资源,获得越来越多的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在这方面效能最高的父母是那些能够自始至终遵守一个原则的父母,这个原则就是,在用你的解决方案介入进来之前,首先给孩子一个机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例子中,这位家长很成功地遵守了这个原则:

孩子:(哭泣)卡车,卡车——卡车没了。

家长:你想要你的卡车,但是你找不到它了。(积极倾听)

孩子:(在沙发下面看了看,但是没有找到卡车)

家长:卡车不在那儿。(对非语言信息进行反馈)

孩子:(跑到他的房间,寻找,没找到)

家长:卡车不在那儿。(对非语言信息进行反馈)

孩子:(想了想,走到后门那儿)

家长:卡车可能在后院。(对非语言信息进行反馈)

孩子:(跑出去,在沙河里找到了卡车,看起来很骄傲)卡车!

家长:你自己找到了卡车。(积极倾听)

这位家长通过避免直接的介入或提供建议,负担起了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这样家长就帮助孩子发展并使用了他自己的资源。

很多父母过于急切地想要接管孩子的问题,他们太希望帮助孩子,或是对于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感到不安(不接受),以至于他们迫使自己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并给孩子提供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

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一定会阻碍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并且会影响他发展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岁早教训练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宝宝的肢体语言你看懂了吗?教你了解宝宝需求
《童,启示》连载20,21
提高孩子智商的五大绝招
神奇的婴儿断奶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