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再牺牲自己了!不要让「以孩子为中心」成为你的负担|iBrain

小编的话:你约了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正要出门,孩子却哭闹着不让你走。你会怎么办?

前一篇文章关于「以儿童为中心」的讨论更多地指向家庭之外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今天则想跟父母们聊聊在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两难」:

  • 我要管教孩子;我还要时刻呵护他/她的「脆弱」的心灵。

  • 我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今天的主流儿童教育理论又要求家长将重心转为孩子——以儿童为中心。

今天的父母,很多都会说,我们的生活完全以这个孩子为中心

是这样吗?

你无法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

首先,我想说,

成人父母不可能完全以孩子为中心,除非,你完全放下你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其他角色。

比如,即使是全职妈妈,她也并非只有「妈妈」这一个角色,她也很可能是一个「妻子」、「女儿」和「儿媳妇」;甚至,「邻居」、「朋友」、「小姨」……当你的其他角色成为当下活动的中心时,你是不可能以孩子为中心的,否则你在其他角色中会成为一个「蹩脚」甚至「失败」的「演员」。

但是,这些除了妈妈之外的角色又紧密地影响了我们作为妈妈角色的心情、感受和行动。比如,你和婆婆原有的争执可能会导致你在关于养育自己的孩子的问题上,拒绝与她进行有效地沟通。

再比如,你丈夫不经常与宝宝在一起,因此,只要丈夫在的时候,他更加喜欢去「由着孩子」,以免为他与孩子本来就有些疏远的关系「雪上加霜」;作为一名非常理解的妈妈,你虽然不会去干预,但是,有可能你自己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就会更加「严厉」一些,以避免孩子「被宠坏了」。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无数。

我这里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正常的成人父母,我们不可能完全以孩子为中心。既然,育儿本来就是深受成人日常生活和关系影响的行为,那么,如果用「儿童中心」的标准来拷问自己的育儿行为的时候,将会让我们永远焦虑——因为,那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教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其次,也许「以儿童为中心」本来就不应该是我们在育儿中应该追求的目标?是的,上一篇文章其实已经提到了以儿童为中心理念中的「陷阱」(参见 以儿童为中心,其实可能是陷阱!),这里不赘述。但是,我想指出

「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和实践可能与家庭教育的本质相背离。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要帮助孩子脱离「以儿童为中心」的世界

为什么?因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社会化」: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有意引导,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地融入到她/他所出生的那个社会,文化和时代。

其实,这个目标是人们世世代代,千千万万个家庭一直在努力实现的。在有些时代,它被更加明显地予以彰显(比如中国古代);在有些时代,它却被一些相冲突的观念而「掩盖了」(比如今天)。

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权力场域,具有特殊的权力结构特征。家庭本身就是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利益需求的人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生活重心,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独特利益需求,但又在家庭的和谐共生要求下,互相妥协和合作;在血缘和亲情的连接下互相依存又互相竞争。这是社会互动在家庭这个小单位上的显现。

孩子们从出生就一直在敏感地观察和学习这种共生的原则。如果,我们非要努力地掩盖成人自己的需求(其他角色要求,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利益等),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有意歪曲外部现实的样子,而孩子们会把这个扭曲的现实当做现实本身,直到她/他走出家门,四处碰壁。

当然,在人类社会早期,当外部社会环境对每个成员而言都是非常严酷的时候,家庭的权力结构会更加僵化,由此会给亲情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今天现代工业社会缓解了外部社会对家庭大部分成员的压力,因而给我们更多发生和维护温情的机会。这种文明的进步,我们当然不能抛弃(其实,作为时代中人,也是很难抛弃的):我们当然仍然会提倡父母与孩子更多地沟通,更好地互动,更多彼此的理解。但是,这种沟通,互动与理解不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而是,实事求是地以各自为中心,表达各自的需求,然后在亲情中达成协调与妥协

放心安排好你自己的生活

下面咱们用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前面抽象地讨论在现实中的样子。

你今天必须要要早点去单位,或者下班后需要见一个多年的好友;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把宝宝很早地送到邻居家请邻居送她去上幼儿园,或者你必须要请他们帮你接宝宝。那么,你诚实地告诉孩子你的安排和原因,宝宝很可能会哭,或者说她不要去那么早,她要你陪,不要其他人……,

那么,你除了给予拥抱和安慰外,请不要改变你的计划。最主要的,请不要觉得你做了错误的事情,很自私,或者你不是一个好妈妈/爸爸。相反,你正在更加真实地与宝宝相处,你正在告诉她/他,这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共同相处的世界,不是以某一个人的需求为中心的。这样的沟通和行为方式,在我看来,是对孩子的真正尊重——尊重她/他有自己的智力和情感,来理解和处理更加复杂的情景,而不是一味地不断地将她/他视为「弱小」而「天真」的「小孩」。

宝宝当然弱小,宝宝当然需要保护,如果你是政府,我可能会呼吁很多更好地保护儿童,尤其是是贫困和弱势儿童的政策;但是,你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父母,而且,你又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我想你们宝宝的基本需求和安全肯定是已经没有问题了;所以,我希望这篇文章让你感到一种真实地与孩子沟通自己正当需求、表达自己作为一位正常成人的喜怒哀乐的轻松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宝宝不合群该怎么办?
换个角度看幼儿教育
不要轻易说孩子自私
6岁前这些事,将影响孩子一生。你不可不知
宝宝爱嚷嚷 可能求关注
育儿系列 —68 | 为避入园焦虑,如何做足准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