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说】认识“同理心”: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如果有一天,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大部分家长想必直接会心里一惊,甚至立马提高声调:“什么?不想上学?这怎么行?不上学就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学习进度,不上大学就没法找到好的工作,不上学......”,这一番狂轰滥炸下来,孩子基本上也不太希望继续交流下去了。


另有一些家长相对冷静一些,尽量小心翼翼地问:“为什么不上学了?遇到什么困难了?”孩子可能会说因为学业或是同伴关系。接下来的日子,这些家长战战兢兢,焦虑感如洪荒般掩饰不住,生怕孩子就这么“堕落”下去。也许,有人会说,担心自己的孩子,这很正常,但是这种缺乏“对症下药”的担心和焦虑都会转化为压力,在孩子低落的情绪上再压上一座大山。


其实,有的时候,孩子说不想上学,仅仅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表达,家长只要给他们一个出口,让他们放心地对你倾诉,待情绪缓和了,一起商量解决办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若是家长把小事放大,焦虑不堪,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形成一种“暗示”,暗示孩子:你现在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这个大问题还很难解决。有的孩子就是因为这些小事,变得自闭、自卑,甚至真的不想上学了。 


“同理心”的秘密



“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词汇,它是指与人一起感受,真正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情绪以及多面临的情景,就像苏芮那首老歌唱的“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很多人会把“同情心”和“同理心”相混淆,同情就是走过天桥时,给乞讨者的一块钱,同理就是坐下来,倾听乞讨者的难处,换位思考,真正理解他的感受。


视频里趴在洞口的那只鹿,轻描淡写说:“哇,真糟糕啊!”大口吃着三明治,说:“你要来一块吗?”小狐狸在暗黑的洞里,心情乌云密布,这时绝对没有任何胃口,这种对话就是极其低效的对话。正如,有时候孩子成绩下滑,只是因为压力大,情绪紧张,只要休息一下,沟通倾诉就可以解决,而家长却给他报更多辅导班,找更优秀的辅导老师,这种“良苦用心”带来的也只能是“苦”,始终无法“苦尽甘来”。


中学的时候,流行喇叭裤,在刚从小学“红领巾”“校服”的世界走出来的我们看来,在地上拖来拖去的喇叭裤就是那么的潇洒。有一条喇叭裤就成了好多人的愿望,可是很多家长“看不惯”,不给买。我的二姨是个雷厉风行的生意人,但也非常喜欢时尚,机缘巧合,她出差给我买了一条“fashion”到极致的喇叭裤,咖啡色的主色,两个口袋“非常规”地在腹部交叉着,下面的裤管是整个裤子的两倍宽。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条裤子,我成了邻近几个班级的“红人”,男生女生都想要借来穿穿,感受一下走路带风的感觉。


当时我的父母认为喇叭裤也非常邋遢,很不理解我的“眼光”,甚至会故意把裤子落在家里,不让我带走。可是他们不知道,那时候这条裤子带给我好多的快乐,也帮助我培养了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初中也正值叛逆期,印象中,因为着装跟父母起过不少争执。


同样的,现在很多家长会抱怨,青春期的孩子事事都与他们对着干,让他们很头疼。其实,这其中也许就有家长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有些时候,孩子会做出与父母沟通、“交心”的尝试,如果家长们不够敏感,没有觉察到,而是用简单粗暴、轻描淡写的方式来回应,基本上也错失了宝贵的机会。


成为孩子的成长伙伴



如果家长们能够认识并运用“同理心”,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你会少了很多“对立”,而会多出很多“乐趣”,成为孩子的成长伙伴。


1
接受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感受


结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每一个人在一定周期内都不可能一直处于兴奋开心的状态,也不可能一直是低落的状态,情绪有起伏才是正常的状态。面对孩子的低落情绪,动力不足,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再寻找方法。


“同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如果家长做得足够好,孩子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觉得父母非常理解他,进而增加信任,以后很多成长中的困惑都会愿意与父母分享。如果我们依然以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高高在上,评头论足,就无法形成这种心理上的信任感。


2
保持平常心,切忌过分夸大

不少家长听到“玩游戏”这几个字,恐怕都很紧张,生怕自己的孩子成为“网瘾少年”。我父亲是一个比较与时俱进的人,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就有了电脑。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下载音乐,抄歌词唱歌,这也算是自己挖掘出来的小兴趣。我也玩过游戏,却始终无法迷上游戏。然而,很多家里没有电脑的同学,却会偷偷去网吧,甚至整夜玩游戏,直到最后辍学。后来,我父亲说,为什么你没迷上游戏呢?咱们家那么早就有电脑。


我仔细想了想,这其中其实有很多教育意义。当时,上网的时候,父亲给我约法两章:不准跟陌生人聊天;不准透漏自己真实信息。其他的关于网络的信息,我父亲几乎没有跟我特别强调过,但是他不是放任自流,他会看看我最近在看什么,会旁敲侧击地问问我,只要不出格,基本都给我自由。当然,我也很认可父亲的要求,我们达成了共识。之所以没有迷恋上游戏,也许是父母没有把它当做“洪水猛兽”。


我们都知道人都有好奇心理,对孩子来,喜欢尝试,喜欢冒险几乎是天性。如果处于叛逆期,表现得更明显。往往家长越是不允许做的事情,他们反而越想去试试。如果我们把游戏说得像“洪水猛兽”,他们就会好奇,到底有多好玩,让这么多人玩。这也是很多家长苦口婆心说教,反而适得其反的原因。


3
尝试他的乐趣,尊重他的选择

我曾经迷恋过一个游戏,叫做“QQ音速”,我喜欢音乐,这个游戏,就是一个模拟角色跟着音乐的节奏,跳动、躲避、转圈等,去闯关,非常具有节奏感。于是,那年暑假,从早上开始,能玩到下午六点,吃完晚饭再玩一段时间,再睡觉,活脱脱一个“网瘾少年”。


一开始,父母没有在意,后来他们确实有点担心,但并未简单粗暴地阻止。巧妙的是,我父亲竟然向我“请教”游戏怎么玩。我欣喜又骄傲,就开始教他,他也和我一起玩。但是,玩不到一个星期,我就觉得真疲惫,也没意思,自然就不玩了。此后,虽然也玩过游戏,但从来没有沉溺其中的感觉。


曾经听过家长说,上初三的女孩子突然说要“纹身”,非常愁人。“纹身”其实和玩游戏一样,都是一种对新事物的探索,好多孩子也会觉得很酷,是一种“个性”。有时候,也是看到崇拜的明星偶像有纹身,想跟风。


对此,家长不妨来个“迂回战略”,告诉她纹身比较疼,而且纹上去了就很难洗掉。问问她喜欢什么样的图案,能不能找到同款的纹身贴纸,先去试试什么适合自己。在节假日,家长甚至可以与孩子一起贴一个纹身贴纸。然后,再去了解孩子纹身的内在原因,如果是因为偶像,可以拿出其他的没有纹身的正面榜样,甚至带着她去纹身店观摩一下。也许她小小的“冲动”自然而然就烟消云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的第1句话很重要
惩罚孩子的5个科学方法,拒绝打骂,让孩子乖乖听话
你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哭? 99%的父母都做错了!
培养情商的15个亲子小游戏,让孩子受益一生!
没有这5种能力,孩子将来难以立足社会
情商高的孩子,都有这5个特点!孩子的妈妈都该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