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需要看的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思路

中考语文答题原则

1.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2.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3.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4.原文寻找: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原文当中,我们要联系问题的上下文,在原文当中寻找、整理答案。

中考阅读题答题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中考阅读答题技巧

一、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三、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四、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六、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七、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八、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九、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十、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十一、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十二、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十三、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十四、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社戏》--“我”。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十五、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要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满分秘笈,值得学习!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湖北)
阅读答题秘笈
2021年国考的语句衔接题,你“接”得住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