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没有一个办法,能让孩子安全、自信、爱学习?

有一位参与HeyMom课程的妈妈问我:为什么年龄一样大,别人家的孩子学习、画画、弹琴,一坐就是一小时,而我的孩子却连几分钟都坐不住呢?我告诉她,因为“坐得住”是你的需要,不是他的需要呀。她追问我,那他的需要是什么呢?可能的答案有很多,这篇文章也许可以提供其中一种答案。

我们先来看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吧。

这个实验叫做:Still Face Experiment(静止脸实验)。

实验中,Ed Tronick教授让妈妈用平时的方式,和1岁的女儿玩耍了一段时间。然后,妈妈换上了一张面无表情的“静止脸”,无论女儿怎样试图重新获得关注——她咯咯地笑,手指向远处,手舞足蹈,尖声大叫——妈妈都毫无反应。

几分钟后,女儿把头偏向了一边,不再看妈妈,并且陷入愤怒、悲伤和失望的情绪中。这时妈妈赶快恢复了常态,重新和孩子玩耍互动,孩子也很快就破涕为笑了。

你会发现,虽然才1岁,小婴儿却对妈妈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非常敏感:当妈妈笑着和她交流、对她的动作给予热烈回应时,她表现得很开心;而当妈妈表情变得淡漠、不再回应,她的情绪也迅速地低落下来——即便妈妈人就在那里,并没有消失,她也会有种“我的妈妈怎么不见了!”的感受。

Tronick教授说,在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中,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冷漠”。可以想象,假如视频里的妈妈在女儿进行了一系列努力、陷入失望之后,没有“立刻回来”,而是继续保持“静止脸”,那么女儿可能就会陷入更深的绝望之中。

所以,凝视、触碰、说笑、打闹、拥抱,所有这些和妈妈的互动,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婴儿期的亲子互动:建立情感联结

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具备照顾和保护自己的能力的,求生本能会促使他们用哭闹、粘人来寻求父母的照顾(John Bowlby)。这种照顾不仅仅是满足婴儿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还包括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这个过程里,妈妈给予孩子关注、回应、爱抚,两人之间建立起深层的联结,孩子也逐渐形成了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美国心理学者Nathan Szajnberg发现,那些婴儿时期和父母互动较多的孩子,成年之后在情绪和行为的稳定性、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相对更好的表现。《情感依附》一书中,有一位接受访谈的中年男子尼古拉斯,事业成功,有良好的的生活适应能力,他谈到了自己的一段童年经历:

“我最早的记忆是我们去广场玩儿,广场离我们曾经住过的地方不远。滑梯、沙箱和别的孩子都很有趣,但那天我找不到母亲了,惊慌失措。那一定是我大约三岁的时候。我转来转去,四处寻找她,越来越害怕,然后我突然看见了她,那一瞬间我有一种巨大的、如释重负的感觉。接着她把我抱起来,拥抱我,整件事就结束了。”

如果尼古拉斯在找不到母亲时所经历的那种恐惧,被母亲漠视,甚至不屑,这种恐惧就有可能延续下来,影响到他以后对知识的探索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幼儿-童年期的亲子互动:被爱、安全和自信

不仅仅是婴儿,亲子互动对于幼儿期、童年期,甚至更大的孩子都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父母时常通过互动,让孩子感觉到被爱、安全和自信,ta就会有能力探索环境、发展社交技能、学习新东西。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回应常常是冷漠的,孩子就会感到焦虑,并通过各种行为来试图“找回”父母。

她吃饭磨蹭,或许是因为这是你们为数不多的相处时刻,而她发现她吃得越慢,你就越关注她,和她说更多话——没错,训斥有时比冷漠还好一些。

他做事不专注,也许是因为环境里有很多让他焦虑的事情,他的精力无法安放在你希望他安放的地方。

我不是说,你一定要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随时随地给他回应——这样往往是过犹不及的——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让他知道“你在那里”,就可以了。(关于给予孩子回应的方式,可以点这里看有关文章)。

亲子互动:还可能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也曾是个“别人家的孩子”,相信你从小到大最常被家长们问的一定是:你是怎么学习的?分享一下方法嘛。我猜你也和我一样,总是一脸无奈地表示真的没什么“学习方法”啊。不过在HeyMom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忽然有了一点小感悟,有效的、可以“复制”的学习方法或许还真的有。

幼儿园的时候身体不好,爸妈又都要上班,我常常一个人在家。我妈怕我孤单,就把她讲的故事都录成了磁带(暴露年龄),《西游记》、《水浒传》、《365夜故事》,这几十盘磁带后来都成了我的压箱宝贝。有时候一边对着书看,一边听妈妈讲;有时候自己玩,她的声音就被我当做背景音乐,一直放着。

虽然妈妈本人不在身边,但我只要打开录音机就能听到她的声音,就能重现出她讲故事时我们交流互动的场景和感受;虽然《西游记》的书是冷冰冰的,但当它承载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联结,就好像有了温度。

这本书后来被我翻来覆去地看到很破,精彩的故事段落都能背下来;反复听读之后,认了字、能自己看书,于是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回想自己“爱上”学习,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最近HeyMom在做一系列线上课程,用亲子共同完成任务、每天短时积累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我们发现那些亲子互动比较好、气氛流动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所以,如果你和孩子之间有很好的情感联结,你们在一起做一件事(比如读书、运动)时,这种情感联结就有可能转移到这件事上面。当ta对这件事本身有了感情,兴趣、专注力、毅力都不再是问题了。这难道还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吗?:)

文 | Luna

图 | 电影 Little Boy

文章转自公众号【HeyMom养育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娃跑遍5大洲的妈妈告诉你,亲子旅行中你最担心的那些事
母亲如何成为孩子的镜子
亲子互动让早产宝宝更聪明
抑郁?自杀?遗书?拿什么来拯救你,孩子...
亲子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亲密互动与联结
首批20后宝宝诞生啦!网友扎心:20后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